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以来,艾特克(Itek)公司和贝尔北部研究(BNR)公司一直从事用于军事侦察系统的CCD器件系列的研制。本文介绍由五块2,048×96元TDI CCD电路片,采用混合装配技术拼接的10,240×96象元焦面。电路片象元中心间距为1 3微米。时间延迟积分(TDI)方式的工作在96元的方向上进行。每二块电路片之间的间隙为2个象元。同时,本文还介绍CCD电路片的主要设计指标和TDI CCD混合阵列的装配。一、焦面结构 Ifek公司和BNR公司设计用五块TDICCD电路片拼接的10,240×96象元焦面  相似文献   

2.
紫外CCD敏感器头部电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探月工程之嫦娥一号卫星的紫外CCD敏感器系统的CCD电路的软硬件的开发研究.紫外CCD敏感器由光学结构、CCD及处理线路、数据处理单元及其软件组成.入射光经光学系统后,照射在CCD敏感元件,经视频处理电路处理后形成数字图像信号.数字图像信号保存在数据存储器中,由数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得到月球的中心并转换为探测器对月姿态角,其中紫外CCD敏感器头部电路包括CCD电路、时序电路、驱动电路、视频处理电路和电源电路.核心器件CCD采用E2V公司的CCD48-20芯片,文中重点介绍该CCD的时序、驱动和Smear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A/D、D/A转换器的主要测试参数,着重讨论转换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及其在混合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上的实现;同时还介绍了A/D、D/A转换器的一些其他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薄板焊缝轨迹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薄板对接、搭接焊缝的自动焊接问题,以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摄像机直接拍摄为手段提取焊缝轨迹,提出了一种比较通用的算法和思路,包括边缘点的检测和边缘线的提取,并在几个关键环节对其进一步改进.实验表明,此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为解决焊缝轨迹提取这一焊接自动化和弧焊机器人的智能化领域的关键技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此文介绍了热电偶和同轴热电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其中着重介绍了负交流差和大量程的频率补偿措施;并简述了中国和美国的几种热电转换器的性能特点。最后对热电转换器的各种应用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CCD 遥感数传系统于1986年10月圆满完成试飞试验。通过试飞实验获得了高质量的预处理全色和多光谱彩色合成图片。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组成和特点,系统的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和硬件研制。给出了试飞试验的概况以及试验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导弹部位安排系统。它利用计算机实体造型技术,实现了导弹部位安排。系统利用多面体求交法进行干涉检查;应用两多面体之间点、线、面的分层计算法计算部件间的最小间隙;采用改进的三棱锥分割法计算部件的质量特性。系统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并可在绘图机上绘制二维部位安排图。本文以某型导弹的仓段部位安排作为实例,对该系统的正确性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力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在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FPGA技术,利用高分辨力时间数字转换器TDC芯片,设计出了一种高准确度时间间隔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工作在不同模式及分辨力,也可以进行不同通道的选择,最多可以达到8个测量通道。测量结果显示,该测量系统可以达到18.6 ps的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9.
大尺寸弧长图像测量系统及其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CD图像测量技术,提出一种新的非接触大尺寸弧长图像测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测量封闭或非封闭、规则或不规则轮廓的大尺寸弧长。文中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并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图像处理方法。最后,利用新系统进行了现场比对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利用 MC68000单板机和电荷耦合器件(CCD)构成自动瞄准机器视觉系统的原理,介绍了本系统在单板机上对数字图象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与结果。该系统软件由汇编语言构成,方法上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通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标准秒脉冲信号产生原理和秒脉冲信号外同步原理入手,论述了秒脉冲信号相位微跃原理。针对一般相位微跃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比较器和DA转换器的相位微跃技术,并给出了硬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理论分析,该方法的调整精度可达到10ps量级。  相似文献   

12.
X射线实时成像器件缺陷校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由射线转换屏和CCD相机组成的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而言,成像器件缺陷是影响系统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射线转换屏缺陷、CCD像元光响应不一致性等成像器件缺陷的特性及其成像规律,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和成像器件缺陷校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消除成像器件缺陷造成的图像降质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CCD的数字立靶测试系统是一种非接触立靶测试方法,提出了采用视觉标定分析坐标结果的方法,介绍了同步雷达触发、CCD成像,通过图像分析得出立靶测试结果的测试系统。为了完善基于CCD的数字立靶测试系统的测量结果,建立测量模型,根据视觉标定法、系统结构等分析评定各因素带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相似文献   

14.
激光位移传感器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激光位移传感器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主要完成A/D转换时钟控制、CCD像点位置提取、数据缓冲异步FIFO三部分功能。单片机负责键控、显示以及系统协调。这种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同步采集、实时读取采集数据的方案,可以提高系统采集和传输的速度。该硬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功耗较低,满足了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CCD器件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荷耦合元件(CCD)作为航天光学遥感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大,传统的热控产品难以满足大功率CCD的精密控温需求。通过仿真与试验系统研究了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PTL)用于CCD控温时的启动特性、运行状态、内部工质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MPTL可以通过干度的调节来吸收冷凝器外热流和CCD工作模式的影响;MPTL的控温精度可以达到±1℃,蒸发器并联支路、蒸发器负载和冷凝器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等均不会对系统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其仍可将CCD器件控制在所需温度;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比,发现仿真模型的误差在±1℃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MPTL可以很好地满足航天光学遥感器CCD的控温要求,能够保证CCD始终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且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和鲁棒性,其在CCD精密控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选取捷联惯导系统误差作为系统状态,利用捷联惯导系统(SINS)与电荷耦合器件(CCD)星敏感器各自的姿态矩阵输出构造量测,设计SINS/CCD组合导航算法;利用SIN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各自的速度、位置输出构造量测,设计SINS/GPS组合导航算法。然后,利用联邦型卡尔曼滤波技术,将各子滤波器输出的系统状态局部最优估计值送入主滤波器,通过全局最优融合算法计算得到系统状态的全局最优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INS/CCD/GPS的组合导航系统具有很高的导航精度,达到了3.5m的定位精度和9″的航向精度,非常适用于飞行器的高精度导航定位。  相似文献   

17.
自第一块电荷耦合图象感测器(CCIS)于1970年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问世以来,电荷耦合摄象器件(以下称CCD器件)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线阵CCD器件已经做到了10240位,面型CCD器件已做到了800×800象元,而且正在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大显身手。本文将简略地回顾CCD摄象器件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在空间的应用作粗略的介绍。一、CCD摄象器件的发展概况电荷耦合原理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W·S·Boyle和G·E·Smith提出的。起初它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证明CCD在摄象领域确实有发展前途。其突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包含间隙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中,由于间隙不易或无法测量,难以建立准确描述结构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即使间隙得到准确测量,也难以获得结构的标称线性系统的模态参数。为此,利用条件逆谱法和时域非线性子空间法,通过非线性系统辨识获得间隙非线性系数,同时获得非线性结构的标称线性系统的频响函数。以一个包含间隙非线性的二元翼段为例,通过数值方法模拟该二元翼段的地面振动试验,利用条件逆谱法和时域非线性子空间法开展该结构的非线性系统辨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准确地辨识结构的标称线性系统,条件逆谱法利用光滑函数近似,时域非线性子空间法利用多个分段线性函数重构,辨识得到间隙非线性系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美国仙童相机和仪器公司制造的新型高速线成像器件CCD 133和143的设计和工作原理。CCD133和143各包括1024和2048个光敏元,光敏元中心间距皆为13微米。和第一代器件CCD121和131比较,第二代器件CCD133和143的整个性能都有提高,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较低的暗信号,并增强了兰色光谱的响应。由于器件将时钟脉冲驱动电路组合在一起,因此它们在工作时仅需要二个外部时钟脉冲信号。CCD133和143已经达到高达20兆赫数据率的优良性能指标。这二个器件是为包括高速传真、光学特征识别在内的页面扫描应用,以及为要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速的其他成象系统的应用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CD像元灵敏度非均匀性产生的原理和给CCD应用带来的问题。采用改进的归一化算法对CCD像元灵敏度进行修正,解决了CCD图像传感器由于加工工艺造成的各像元光电灵敏度具有差异的问题。该方法有效的减小了CCD的原始误差,对提高CCD测量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