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商业航天兴起和小卫星星座计划密集实施,空间碎片将急剧增长,逐渐占满低地球轨道(LEO)和地球同步轨道(GEO)资源,严重威胁到外空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当前空间碎片减缓管理已不能满足碎片治理需求,空间碎片主动清理和太空交通管理日益受到国际各界关注。同时,空间碎片环境治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对太空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刻不容缓,亟需主动作为、全球联动、快速推进。本文基于碎片清理面临的法律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审视冷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对构建新时代中美大国关系意义重大。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中美两国应该从战略高度避免恶性竞争,保持良性竞争,有效管控分歧,同时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与各大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0月13日至16日,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本届会议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近300名来  相似文献   

4.
<正>《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到,进一步推广空间信息服务全球化应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让中国航天取得的成果惠及世界。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环境保护、食物和水资源短缺,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给人类带来严重影响,为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增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提升我国航天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亟需加快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速度,让中国航天技术和应用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极负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人们称他为“东方国家在近代和现代第一个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反映了他对跨越民族界限问题的思考和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人文关怀,显露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识雏形。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视角探索泰戈尔的思想,不仅能够为认识泰戈尔思想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对从文学的角度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10月13日至16日,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本届会议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近300名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乌克兰等国的航天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媒体的代表参会。14日,大会举行了开幕式。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一司司长熊攀在致辞中表示,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于2021年8月25日-28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本届会议将围绕"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航天发展相关议题,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现面向国内外征文,经评审通过的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其中高质量论文将推荐至《上海航天》增刊、《Advances in Astronau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航天科技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9月10-1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山东威海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海天一色——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论坛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集中力量打造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深的核心活动,主论坛紧密围绕"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主题,汇集中外航天界的领军人士,共同研讨新时代航天战略愿景与布局、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发展、高水平开放与合作等重大课题,探讨从地球空间到地月空间再到太阳系边界探测活动等重大热点话题,研究和实践航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提出以构建"地月空间生态圈"为契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设想等。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于2021年8月25日-28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本届会议将围绕"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航天发展相关议题,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现面向国内外征文,经评审通过的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其中高质量论文将推荐至《上海航天》增刊、《Advances in Astronau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航天科技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投稿请于2021年5月20日前通过http://www.csiic.cn网站提交论文摘要及保密审批单,录用通知将于6月1日前发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常态化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政府组织举办四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10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与研讨。各级政府、节点城市、中央企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等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在新一轮新基建政策背景下,中国航天加快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智慧,推动空间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12):16-19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航天产业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产业链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太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太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卫星产业,近年来一直持续增长.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13.
发展迅速的空间技术为人类匍设了通向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道路。回顾过去,空疸工发成就卓著。展望21世纪,空间事业前景光辉,人类将在太空开辟新天地,中国人也将遨翔太空。  相似文献   

14.
安慧 《航天》2011,(4):18-21
人类失去梦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梦想,人类就不可能挣脱地球的束缚,也不可能在航天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在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日子里,这里要讲述一个号称"美国疯子"艾伦·马斯克(Elon Musk)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故事。他的太空梦想、他的创业道路,以及这个公司发展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的理念和技术途径,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试论空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空间安全是人类和国家安全的新领域,所以对于什么是空间安全(或者称为太空安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就整个人类来说,空间安全是指人类的太空活动和太空资产的安全状态。就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空间安全是指国家的太空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夏鑫 《航天员》2014,(4):76-77
1962年,NASA在世界各地征募了一批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家,允许他们零距离接触太空项目,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进程,把太空机构最前端的发现用比调查报告更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大众。  相似文献   

17.
易林 《航天》2013,(11):24-25
9月23日 ~27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过首次登月任务的美国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莅临大会,并像旋风一样出席多场青少年活动,推广他的太空梦。在2013年世界空间周庆祝会暨科普报告会上。奥尔德林与上千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登月历程,阐述了火星任务构想,介绍了他参与或发起的青少年航天活动计划。他说:“我人生最大的事业是探索和开发太空。全球宣讲我的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并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航天,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动态     
《航天员》2014,(6):47-48
航天员刘旺作客中北大学 10月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出席了中北大学第68期中北大讲堂,并作了题为《人在太空》的讲座。讲座中。航天员刘旺以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太空环境、中国载人航天系统构成、神舟九号太空飞行活动和人类航天的未来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探寻浩瀚的太空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愿望。今天,政府、企业、科学家以及民众也都在寻找地球以外的新领域。无休止的好奇心、对资源的索取、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进入太空寻找新疆界的本能,所有这些因素激发了人类探索开发太空的决心。当然,激励各航天大国对太空战略环境掌握和控制的主要动机包括:竞争优势、技术发展、科学认识、经济增长、国际声望和太空安全等因素。从国家层面来看,太空一直都是竞争与合作共存。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又称太空站,是人类认识太空、探索太空的平台,是人类存储梦想、实现梦想的翘板,是人类在天外精心开辟和营建的另一个家园,是人类和平开发宇宙资源、寻找其他星体生命的过程中所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