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因是生命的中介物——蛋白质复制的基础,基因更是细胞和生命复制的基础,是自然界有机化合物分子产生之后产生的。虽然基因指挥了各种蛋白质和细胞的复制,但是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和酶要产生在基因产生之前。基因分子的产生同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非常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和海水以及类似于芬兰桑拿浴的那种气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三个条件是基因和生命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之前,欧美的科学家们在封闭的玻璃容器之中加入蒸馏水和各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氢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然后通电产生电火花放电效应,并且适当加热或者用紫外线,或者X射线进行照射。结果这些科学家们前前后后分别从这些有机化合物当中培育出了组成生命的中介体——蛋白质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使基因沉默     
研究一个基因起什么作用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它关掉后观察发生了什么问题,这通常是一个辛苦的工作。现在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里使特定基因沉默的新方法。虽然还在起步阶段,这种叫做RNAi的技术还是会加快基因研究。和分子生物学许多技术一样,这项技术也是受自然的启发。许多生物,包括植物、果蝇、线虫、很可能还有哺乳动物,似乎都天然地利用RNAi去攻击病毒和限制那些能跳来跳去打断基因组的DNA片段的活动。在RNAi中,双链的RNA分子用一段相应的序列瞄向一个信使RNA,阻止了该信使RNA制造蛋白质。最近科学家利用…  相似文献   

3.
庹勇 《飞碟探索》2001,(1):34-34
2000年6月26日,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庆贺的一天,这天美、英、德、日、法、中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人类基因的结构草图。那么,什么是基因,现代遗传科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一般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分布排列着30亿个碱基对。所谓人类基因结构草图,就是对这30亿个碱基对进…  相似文献   

4.
五、细胞的演化细胞膜美国科学家S·奥特曼和T·凯奇发现,RNA高分子有自我催化功能,即能把自己一分为二,并再次结合起来。这样不断地自我复制,不断进化,进而能合成蛋白质和脂类。蛋白质反过来又可帮助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能解开生命之谜吗?殷学仁蛋白质所演示的大部分化学“诀窍”就如我们所知是使生命得以延续——唯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例外,蛋白质没有复制自己的蓝图,那个重要信息储存在基因中。现在美国化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不需要帮助就能复制自己的蛋白质,他们的实验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地球上所有的有机生命体,从原始动植物开始直到现在分门别类了的物种实体,其生命的活动基础,是由能够进行新陈代谢、遗传记忆、自我复制和自然选择等生物化学反应的大分子碳链组成。我们定义其为复杂的分子组合物——具有有序的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体。蛋白分子与作为生命的物质载体的核酸分子,参加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分子结构不断更新、不断组合。蛋白质则在有机体细胞内,依靠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催化和遗传作用,实现再生合成。蛋白质是由一个一个微观的氨基酸组成的。目前有机化学已知的氨基酸类别大约有100余种,而能够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占其中20%。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计算机模拟显示:星际尘埃中带有电荷的微粒排列成类似DNA的双螺旋状,并展现出只有生命系统才具备的特性,如进化和繁衍。科学家们并不急于将这些舞动的微粒叫做“生命体”,相反,他们称这只不过是另外的一个例证,说明了生命有多么难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生命的奥秘似乎十分好奇,纷纷涉猎此领域进行研究,但方法似乎有一点欠妥?人人都知道,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产生对研究生命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科学家们便派出飞行器去其他行星或是通过其他手段去寻找能为生命...  相似文献   

9.
1.1月24日,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有一种源自伯尔纳病毒插入的DNA,这种病毒能够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日本和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8%的遗传物质来自一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人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10.
船舷 《飞碟探索》2014,(12):24-25
说到生命和进化,我们想到的一定是动物、植物,或细菌、病毒。但有谁能想到,枯燥的数字也一样具有生命,也能复制、进化呢?数字进化的发现者、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克吉斯·阿加米说,数字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四种生命体,别看它们是些无声又无形的家伙,可在复制进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神奇本领,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1.
瑞典一个大学的科学家在一份杂志上说,他们选取了53名来自不同地区、种族、文化的试验者,对他们的全部线粒体DNA进行研究比较,据此发现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其实,如果以能够直立行走为标志,那么古人类最初出现于500万~700万年前,并于20万年前进化成早期智人,大约10万年前进化成晚期智人,我们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或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国际学术界对于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争论不多,但近几年对于现代人起源问题却有较激烈的争论。像瑞典的科学家一样,不少学者以基因检测得出的数据为依据,认为最早的现代人大约…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4年8月7日出版)上,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外星文明也许早就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地球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科技水平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才能懂得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自1947年以来,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孜孜不倦地用天文望远镜搜索着浩渺的太空,希望能捕捉到某个外星文明向地球发来的信息。美国“SETI”研究计划的科学家们更是发起“凤凰计划”,用天文望远镜寻找外太空中可能是“外星人”发出的激光信号。然而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3.
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倪毅人类一直渴望着能与外星上的文明生物取得联系。从1942年起,科学家就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3万瓦)向太空连续发射信息,但至今未收到任何答复。近35年以来,宇航员也试图接收其他星球的信息,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科学家们认为,这...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地球生命起源的进程中,科学家们始终感到迷茫的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分子是怎样获得它们的独特扭曲的?在蛋白质中,几乎所有的氨基酸都是“右旋”,在碳核心周围,原子的2个镜像成为一个标示。而今,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新的证据认为,这种一致的手偏性或同一手征性,可能先于生命起源之前。日前天文学家报告,在猎户星云中,从强星产生的一个区域里,发现了一种高水平的偏振光流。50亿年前,这种光可能把左旋氨基酸也播洒到了初期的太阳系中,然后又洒向地球周围的彗星、陨星和尘埃。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同一手征的神秘成因。…  相似文献   

15.
细胞都包含有一个塞满了DNA,并且被一层膜包裹着的、与细胞的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指挥中心”——细胞核。环绕着细胞核的是一些相对较小的“舱室”。它们就像特小号的人体器官,执行某些特定的任务,如储存分子或者制造蛋白质。在这些小小的器官中,有一些是线粒体——那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发电厂”。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DNA是携带生命遗传指令信息的分子。现在,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的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这种遗传分子的构造元件。有证据表明,这些DNA构造元件有可能是在太空中合成的。这项研究为DNA组分的太空合成论提供了支持。该理论认为,DNA的各个部分在太空形成之后,由陨石载至地球,并在撞击作用的帮助下产生了生命,如同一个试剂盒一般。  相似文献   

17.
徐曼 《飞碟探索》2012,(7):48-49
在《侏罗纪公园》中,基因学家通过保存在琥珀中的恐龙基因成功复活了恐龙。20世纪90年代,迈克尔·克莱顿的这本小说一经出版,科学家就大叫荒谬!因为DNA这个长长的分子虽然包含了构建一个生物机体所需要的所有必要信息,但是它很容易被破坏,即便在琥珀中也是如此!难道复活  相似文献   

18.
袁泉 《飞碟探索》2014,(3):44-45
英国《自然》杂志2014年1月16日发表文章称,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位于西班牙的“骨坑”(Sima De Los Huesos)遗址中,解读出距今约40万年的古人类线粒体DNA序列。这项研究对于揭示人类进化历史和进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对生命的定义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生物体系。该体系带有生命密码信息并具有自我执行生命密码的能力。它可以不断自我更新、繁衍后代并进化。生命体系与一般的物理系统不同,其自组织过程按照生命密码(DNA)设定的方向进行,利用物质产生能量运动,整个过程朝着熵减小的方向变化,具有局部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巨尤 《太空探索》2002,(1):40-41
我们寻找天外朋友,不可不了解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或许可以作为了解地外高级文明起源的借鉴。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在45亿年前,在地球的海洋中就产生了存在有机分子的“原始汤”,这些有机分子是闪电等能源对原始大气中的甲烷、氨和氢等的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