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6月,美国将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考察。1概述21世纪,月球探测的新一轮热潮在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再次兴起,目标以探测月球资源,试验探测技术,为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作准备为主。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太空探索新构想”。2005年9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华盛顿公布了1040亿美元预算的重返月球计划,  相似文献   

2.
深空探测进展与开展我国深空探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已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为此,我国应根据航天科技发展的水平,参考各航天国家的空间探测计划,制定本世纪前30年的深空探测计划,其对象以太阳系空间为主,兼顾宇宙空间的观测。 深空探测的总体目标可归纳为:① 探索太阳系和宇宙(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② 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空间环境、能源和资源等);③ 发展空间技术,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④ 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⑤ 为人类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当前,深空探测是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取得重大成就的基…  相似文献   

3.
水冰作为月球的重要资源,是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月球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基本保障,开展月球水冰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是目前各航天大国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调研了有关月球水冰的探测和研究成果,阐述了月球水冰的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月球水冰资源在开采提取、分离纯化、储存运输和分解利用等环节的技术方案,并简要评述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结合中国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规划与美国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评价分析了适宜开展月球水冰资源综合开发的地区和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中国在月球两极地区的水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柯谱 《太空探索》2014,(3):20-23
<正>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落在月球表面。它所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于12月15日驶上月面,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无人月球探测车技术的国家。至此,一些关心我国空间探测未来发展的航天爱好者马上联想到我国未来的火星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它能借鉴"玉兔"号的研制技术吗?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概况,然后才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伍兵 《太空探索》2007,(4):16-21
2007年,我国将发射自行研制的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也是中国第1个空间探测器,还是中国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此举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暨空间探测器的国家,因而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国际月球与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王景泉宋智(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1月球和行星探测的主要成就□□月球探测曾有美国“先驱者”等3个系列、前苏联月球号等3个系列共发射49个探测器,其中以“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达到高峰。90年代,国际上又掀起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另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自2005年8月1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及广大热心群众的大力支持。截至2005年9月10日,征集办公室共收到参选作品1026份。 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全国征集的方式为重大航天探索工程设计标识。月球探测工程是一个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科技创新工程,工程标识将代表着“中国探月”所昭示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月球的未来     
早在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阿瑟C·克拉克曾预言道:“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话题还为时尚早。” 殖民月球为哪般? 开发月球可为我们带来什么?花巨资建设月球殖民地是否值得?在克拉克眼里,月球对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天文观测台和前往其它行星的跳板。月球不仅仅是光学望远镜的理想架设地点,还是对空间进行全波探测研究以及探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场所。而人类如果能在月球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1月6日由“雅典娜-2”型火箭送入太空,历经38万千米飞行后,于1月11日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并于13日开始在距月球100千米的上空进行考察。这是人类25年来再度探测月球,此次探测的主要使命是要揭开月球上面有无水源的秘密并为建立永久性太空基地获取勘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动机有各种说法,如何来正确分析认识这些说法是非常必要的。透过这些分析来比较客观地认识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真正动机,对于梳理我国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关于载人重返月球动机的各种说法1.1探寻水冰之说在几次月球探测任务中,如1994年的“克莱门汀”,(Clementine)、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Prospector),美国都对外宣称发现了月球可能存在水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再次将载人月球探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全球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美国加速实施“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提出从美国本土、利用美国运载火箭、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计划;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载人月球探测计划;俄罗斯也提出了本国的载人月球探测计划。1国际载人月球探测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小光 《国际太空》2007,(2):21-21
据2006年12月28日报道,由于美国未接受联合开发月球的建议,俄罗斯决定独立开发月球,并将于2010年出台开发月球的具体计划。按照目前的设想,俄罗斯将制定2025年之前的月球开发“三步走”计划,其内容是:首先以“国际空间站”为基础建立轨道基地,发射载人飞船进行绕月飞行,建立月球探测综合设施;然后建立月球轨道站,并以此为基地开发月球飞船的燃料补给地;  相似文献   

14.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将撞击月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将作为次要载荷与“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同时发射升空。1概述LRO与LCROS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多项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的第1项任务,主要目的是:研究、测绘和了解月球表面的情况,探测未来的潜在月球着陆点;勘察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的水资源,验证“克莱门汀”(Clementine)和“月球勘探者”(LunarProspector)探测器对月球水冰的探测结果,为航天员重返月球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张熇 《太空探索》2003,(10):8-9
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局栾恩杰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启动“嫦娥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发身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几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探月路线图也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国际上有一个外空条约叫《月球协定》,这个协定同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有什么关系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月球协定》的分析,探讨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地轰鸣,烈焰四起,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发展道路上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我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出,我国近期(2010年前后)的航天发展目标之一是“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两年多来部分中科院的科学家、航天界的专家进行了研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应该从月球探测开始,即将月球探测作为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它必然也会成为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美丽梦想,必须要有“天梯”,而最理想的“天梯”就是现代运载火箭。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现代空间设施之一的“长征”(CZ)系列火箭,其众多型号经过适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探月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4号"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玉兔2号"月球车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至今,国际月球探测活动共实施126次,期间出现两个探月高潮。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两个航天大国之间的竞争引起第一轮探月高潮。20世纪末至今,各航天国家意识到月球探测的战略意义,纷纷提出月球探测计划并积极实施,月球成为各国争先探测的热点,掀起第二轮探月热潮。中国自2004年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共开展了"嫦娥1号""嫦娥2号""嫦娥3号""嫦娥4号"及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共5次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五战五捷",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与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续将继续开展以无人月球科研站为主的月球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亚洲航天大国印度对月球早已虎视眈眈。印度原打算200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初航1号,后来为了与中国竞争而提前到2007年。在斯玛特1号成功击中月球表面预定位置后,印度现在也准备进行撞月探测,其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重30千克的撞击器,它搭载在月球初航一号上一起升空,然后撞击月球,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所以,其发射计划有可能推迟到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