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龙咏 《中国航天》1992,(6):13-15,18
本文回顾了亚洲卫星开发15年的概况,主要涉及到:私用网络,公用网络,亚洲的卫星电视和新卫星等4个方面,并指出90年代必定是亚洲卫星商业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董事会于1988年9月批准建造的新一代国际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Ⅶ的背景及卫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卫星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以及微型地球站的发展对卫星教育的潜在影响。在展望未来四十年卫星技术和地球站技术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对未来卫星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情况和可能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利用微型卫星地球站实现个人化的教育是一种有蓬勃发展前途的方式。为了发展灵活方便的卫星教育系统,文中指出了在未来几十年内应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卫星教育发展中心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王景泉 《卫星应用》2001,9(4):47-50
介绍了欧洲通信卫星新一代试验系列的首颗卫星--阿蒂米斯卫星的发展背景和目前状况,详细分析了该卫星数据中继有效载荷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实现这些功能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费雅佳 《中国航天》1992,(10):27-29
本文介绍国际通信卫星6项目的一些主要事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5颗卫星和发射服务的采购及卫星的发射和在轨测试,详细介绍了其第二颗卫星的拯救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6.
何文 《中国航天》1993,(10):14-17
现在俄罗斯对其通信卫星很少再保密,这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外国的兴趣,进而获取资助,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际合作。前苏联是目前发射通信卫星最多的国家,到1992年为止,仅闪电-1和闪电-3卫星就发射了127颗。由于俄罗斯通信卫星的运行和发射成本低,在轨卫星发生故障时无需进行修理,只需重新发射一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内民用卫星通信的发展和应用,其中包括电视和广播的卫星传输,国内卫星长途通信以及VSAT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等方面,适当地作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技术分析。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卫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奥林帕斯试验性直播卫星姿态失控将迫使欧空局终止这项价值8.5亿美元的计划。8月12日,处在非洲上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这颗重3.4吨的卫星在进入每秒2转的自旋状态后失控。两天后,位于意大利境内的一个卫星控制设施恢复了对该星的控制,然而此时星上的姿控用肼推进剂已消耗殆尽。欧空局和该卫  相似文献   

9.
中国于1970年4月发射了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截止1997年6月,中国共发射了49颗本国的卫星,成功率80%。在中国的卫星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负责研制的有;东方红系列卫星,实践系列卫星,风云1号和风云2号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10.
士元 《中国航天》1996,(12):16-17
国际移动卫星的用户终端士元今年4月3日,第一颗国际移动卫星-3的升空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国际移动卫星系统现能提供以下几种业务:电话电报;用电话电路进行的数据传输(2.4千比特/秒);用电话和电报电路进行的遇险呼救、紧急通信;船至岸的单向高速数据传...  相似文献   

11.
许勃 《中国航天》1992,(5):25-28
日本的工程试验卫星6(ETS-6)是一颗两吨级的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于1993年夏天由H-2火箭发射。研制该卫星的目的是为将在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大型地球同步通信和广播卫星开发卫星星体技术。本文介绍了通过ETS-6卫星的研制取得的、将用于未来通信和广播卫星的主要星体技术,其中对姿控系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原野 《中国航天》1997,(5):16-17
一、对通信小卫星的需求我国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和干线通信,勿庸置疑主要应利用大卫星。而边远地区和山区的移动通信和稀路由通信,利用小卫星则有较大优势。1.边远山区和农村通信落后亟待解决我国国土面积大约一半是山区、林区,海边防有6500多个岛屿,分布于上述地区的物资流  相似文献   

13.
王景泉 《中国航天》1993,(6):23-24,26
一、卫星技术 1.有效载荷技术 (1)转发器 卫星转发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减小有效载荷硬件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有效全向辐射功率、频谱效率和可靠性。 ·接收机技术 包括低噪声前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等集成技术和介质滤波器。特别是介质滤波器,如双模或三模谐振腔滤波器,体积和重量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它们可为射频信道的分离、组合提供理想的微波滤波网络,使多用户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双模滤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东方红二号甲(DFH-2A)是中国研制的自旋稳定地球静止通信卫星,目前已有三颗在轨运行,其中的第一颗已在轨飞行4年多时间。卫星的遥测数据表明,星上各种仪器和部件的温度均处于设计指标范围内,温度稳定。本文将介绍DFH-2A通信卫星的热控制技术,综述卫星在轨飞行温度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尽快地改变通信事业的落后状况,中国在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就立即着手发展通信卫星的工作,以实现对包括边远地区在内的全国通信覆盖,完成对部分省会等大城市的电视转播,实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内对外节目的卫星转播,解决军事通信、远洋舰船和测量船的通信任务。 试验通信卫星 中国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于1984年1月29日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高度为474公里,远地点高度为6480公里的轨道,在轨道上完成了一系列卫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1998,(5):14-15
H┐2火箭发射通信工程试验卫星失败造价3.75亿美元、对日本今后商业通信与中继卫星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颗试验性卫星2月21日在用H-2运载火箭发射时因火箭第二级LE-5A发动机出现故障而被留在一条无用的轨道上。这是日本航天计划史上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运...  相似文献   

17.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6,(2):10-13,20
2005年,世界军用卫星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侦察卫星继续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特别是天基雷达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美国稳步推进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的升级换代,法国发射了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以欧洲伽利略系统为代表,美俄欧三大导航定位卫星系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空间飞行》1990年11月报道: 欧空局计划于1991年末或1992年初由航天飞机发射的尤里卡卫星目前正在德国进行系统质量检验。欧空局已任命了任务专家,负责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的第一天进行尤里卡卫星的部署工作。 在6~9个月的飞行中,尤里卡将进行大量的、不同的微重力试验。其它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包括:太阳观测、电推进和利用欧空局的奥林帕斯卫星进行轨道内通信试验。完成飞行后,卫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自1965年4月发射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1至今,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发射了六代共约50多颗国际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7是为替代将于1993年到期的国际通信卫星5A而研制的。 国际通信卫星7净重1425千克,转移轨道重量为3590千克,卫星星体宽2.7米,高4.2米,其设计寿命为10.9年,正常情况下可达14年,如用阿里安44LP火箭发射,则寿命可增至19年。该星的太阳电池阵在10.9年寿命末期仍可提供3900瓦左  相似文献   

20.
通信卫星故障与保险分析熊延龄一、通信卫星故障通信卫星一旦出现故障,其执行的任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运载工具和卫星入轨时的近地点发动机(PKM)、远地点发动机(AKM)等的故障,大都使卫星遭受灾顶之灾。表1列出了截止1994年8月发射的207颗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