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超短波测控分系统和S波段测控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工作模式,并总结了在轨飞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多体制的卫星测控模拟器的设计,兼容统一载波测控体制和扩频测控体制,也兼容脉冲编码遥测格式和高级在轨系统遥测格式。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在相同的硬件平台下,用不同的基带软件实现不同的测控体制,通过与不同的上下变频器相连,实现不同的测控点频。文章详细阐述了一种多体制卫星测控模拟器的系统组成、重要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低轨道卫星多星测控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斌  黄学祥  黄永宣 《宇航学报》2003,24(6):629-633
在分析了中低轨道卫星的测控特点与难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地面S频段测控网多星测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采用高效动态的测控资源调度方法、建立完善的服务等级体系、完善远程监控体系、简化USB测控站面向任务的实时处理过程、增配多星同时测控的S频段测控设备、充分利用USB活动站、租用(或建设)高纬度测控站等改进措施,以提高多星测控能力,适应“在轨卫星数量多、卫星相继过境时间间隔短、多星同时过境”的多星测控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超短波测控分系统和S波段测控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工作模式,并总结了在轨飞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正式向委内瑞拉在轨交付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以及相关地面测控和电信系统。交付仪式在委内瑞拉北部瓜里科州埃尔松布雷罗地区的巴马里地面卫星主站举行。这是中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  相似文献   

6.
分析卫星测控系统目前的现状,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思想,讨论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卫星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对传统和新型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MUTTCS)软件化的设计思想,给出一种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5-135
2008年9月24日,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部主任李权称,中国航天测控稳定实现了多星管理,目前管理的在轨卫星达40多颗。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卫星长期管理,并逐步实现向多星管理的转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资源一号02C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国土资源部。至此,资源一号02C卫星正式投入使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主席尚宏,  相似文献   

9.
星座与星座轨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仍在轨运行中的低轨道铱星星座 (IridiumConstellation)、全球第一个双向移动卫星通信星座 (ORBCOMM)和高轨道全球定位系统 (GPS)导航星座为背景 ,深入分析国外应用卫星星座的轨道控制技术 ,系统总结星座的飞控方案、星座轨道控制和测控策略。最后作者试图对目前正在研讨中的三星时差定位星座和中巴资源卫星 (CBERS)星座的测控技术谈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面向北斗短报文的在轨卫星健康监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在轨卫星数量迅猛增长、健康状态复杂各异、测控管理难度日趋增大的态势,提出了面向北斗短报文的在轨卫星健康监控体系。分析了北斗短报文的应用现状,构建了“用户→北斗卫星→在轨卫星”前反向数据流向。考虑到北斗短报文的容量限制,优化设计了测控数据传输格式和内容;针对北斗短报文单向传输特性,探讨了可靠通信技术;针对星座大规模安全传递分发数据需求,研究了通用掩码技术。以北斗三号系统为对象,仿真计算了在轨卫星前反向数据时间特性。结果表明: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在轨卫星健康监控技术,可以为提高在轨卫星科学使用和寿命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晖  毕建峰 《上海航天》2011,28(3):64-68
为提高现有卫星测试系统的效率,对基于PXI总线的实时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测试系统的中央控制台、实时测试仿真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和辅助测试装置主要硬件构成,以及任务管理、实时测试仿真单元、控制输出单元和显示终端等软件组成。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实时测控、多平台间实时数据共享交互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该系统从实时测试仿真单元信号采集至仿真运算结束的时间约1~10 ms。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文章阐述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归纳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展望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姿控发动机推力测量系统的动态建模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姿控发动机的瞬态推力测量中,推力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影响推力准确测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姿控发动机推力测量的特点,针对某型号姿控发动机设计了专用的试车台架,采用了动态标定、动态补偿和计算机仿真有机结合的方法,对推力测量系统动态特性的改善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在改善推力测量系统动态性能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可将其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动态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4.
VXI总线系统及在固体发动机地面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控系统的现状,提出了VXI总线系统是理想的测控系统平台的论点,并对VXI总线测控系统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控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永成 《宇航学报》2014,35(8):977-984
为了确保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满足指标要求,分析了其所处空间环境并结合其光机电的特点,设计了整机的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首先,总结了成像光谱仪热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接着,利用最坏情况分析法分析了主动热控系统测温电路的测温精度。然后,根据主动热控方案的要求,对主动热控系统的硬件和热控策略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规划了主动热控系统的验证试验,并对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主动热控系统的测温精度满足≤±0.5℃的指标要求,主动热控系统能够保证紫外临边光谱仪13℃~18℃以及紫外环形成像仪8℃~18℃的温度水平要求,主动热控方案合理、可行,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型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系统测控软件架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大型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控系统软件开发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Rational统一过程"4+1"视图法,结合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对测控系统软件进行建模,构建出一整套有针对性的面向对象测控系统软件设计模型,为解决现在大型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控系统软件开发普遍低效、问题反复和难维护等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霍尔电推进长寿命试验台测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霍尔电推进长寿命试验台的测控需求,提出并详细论述了IPC+DAQ2205+PCI1721的测控系统硬件和Delphi7+SQL的测控系统软件。采用基于PCI总线的高性能数据采集卡DAQ2205和模拟控制量输出卡PCI1721完成测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模拟控制量的输出控制。采用多线程的程序设计架构实现测控系统多任务和快速响应的需求。测控系统实际运行测试表明其测控精度、响应速度、可靠性和人机交互友好性等方面都能很好地满足霍尔推力器长寿命试验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赵玉龙  沈怀荣  任元 《宇航学报》2016,37(5):562-569
针对幅值锁定型超流体陀螺中热相位注入存在的温升延迟和热噪声影响陀螺系统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抗扰的超流体陀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建立超流体陀螺的数学模型;分析热相位注入引入的温升延迟和未知热噪声对系统敏感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设计集微分跟踪器、扩张状态观测和非线性反馈控制律于一体的自抗扰控制器,并进一步采用模糊推理实现非线性组合的比例和微分系数的自适应调整。最后利用Maltlab/Simulink进行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抑制未知噪声和温升延迟对系统的影响,对工作点实现良好的锁定,有效地提高了陀螺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天线测试技术已趋成熟,这些系统主要由扫描架与转台构成,体量大且造价相对高昂.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水平的巨幅提升,机械臂产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利用高精度机械臂代替扫描架与伺服控制,加之数据后处理算法,开创了天线测试领域的新纪元.研究的基于智能机械臂的任意曲面天线测试系统为国内天线测试领域的首例实践,可实现任意扫描...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精度测量系统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航天器精度测量中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精度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及数学模型,并对精度测量工作过程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最后对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