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航天》2010,(6):I0001-I0002
2010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丁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7次成功发射,将12颗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十一五”宇航型号发射任务的“满堂红”。  相似文献   

2.
杭文 《航天》2014,(4):4-4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的风云四号卫星的年初各项研制节点任务完成,实现了该卫星2014年研制工作的开门红。风云四号卫星首次采用新平台、新载荷、新技术,研制难度大,时间进度紧。该卫星于2013年底和2014年初进行了两次重要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嫦娥"四号任务概述"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2016年1月14日,"嫦娥"四号任务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工程任务中的运载火箭系统、"嫦娥"探测器系统及"鹊桥"中继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将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型号任务发射次数和数量再创新高的一年,随着年初型号发射任务取得连战连捷的好成绩,研究院在轨航天器数量成功迈进200大关。1970年,由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在此之后,研究院砥砺奋进,用时33年,于2003年实现在轨运行航天器突破10颗;2015年,在轨运行航天器数量突破100颗;而在轨航天器数量从100颗到突破200颗,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3,(4):14-14
2003年是科工集团公司型号研制生产任务的攻坚年。日前,科工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落实第四次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的通知》,明确了2003年型号任务的工作目标是以确保重点型号研制飞行试验和定型飞行试验成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6日,长征二号丁火箭托举着高分一号卫星及3颗国外研制的小卫星飞向苍穹,将各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一箭四星发射任务. 2012年12月,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了土耳其突厥(GK)2卫星,完成了我国宇航任务的年度收官之战.本次发射的圆满成功,又实现了2013年中国航天发射的开门红.除了将高分一号这颗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首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之外,本次任务长二丁火箭还肩负着搭载任务,发射两个荷兰的卫星分配器以及分别由阿根廷、厄瓜多尔和土耳其研制的3颗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7.
近日,北斗二号卫星工程二期一颗卫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成功实现整星数字化三维模型下厂,这对该院提升导航卫星批产研制能力、承担后续导航卫星研制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五院型号研制数字化进程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1,(5):4-4
近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开了嫦娥三号探测器2011年型号工作会,嫦娥三号卫星“两总”系统提出了“责任清楚,任务明确,目标不变;完成转段,标准不降,进度不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年内全面完成初样阶段研制任务并转入正样研制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3,(5):20-20
<正>据中国航天网报道,2013年8月28日,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批准了嫦娥三号任务由研制建设阶段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三号任务自2008年2月立项以来,先后完成了21个月的方案设计、26个月的初样研制和20个月的正样研制三个阶段,完成了设计分析仿真、产品试制生产、试验验证、独立评估、质量复查等研制建设工作。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上软着陆,使用了多项新研产品和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6,(2):4-5
第一件大事:2005年型号科研生产再创历史新高,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十五”规划的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5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全年科研生产任务极为繁重, 重点型号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飞行试验成功率再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集团公司“十五”期间承担的高新工程型号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为高新工程型号研制任务的决战决胜和专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技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  相似文献   

12.
正随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太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及其样旗,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研制。当研制"飞天旗帜"的任务下达后,508所深知此面"飞天旗帜"代表中国志愿服务形象,意义重大。该所迅速组织召开任务启动会,完全按照航天型号研制管理模式进行"飞天旗帜"的研制。研究所领导专门听取汇报,下达工作指示,划拨专款用于旗帜研制,研制工作于2016年3月中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长三乙火箭完成了推举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落月,与月球零距离亲密接触的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长三乙火箭一、二级发动机和助推发动机,即常规发动机,有着百次以上执行任务的丰富经验,被誉为金牌发动机,“成熟”、“稳定”、“可靠性高”是该型号发动机的特有标签。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向空间发射的大型有效载荷将越来越多。预计在本世纪最后十年,全世界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年发射量将达2200~2700吨。因此,不论对于军用还是民用发射任务来说,如何在保证安全和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应尽量发挥已有的动力装置的作用。采用捆绑助推器的方法可以实现提高运载能力的要求,因而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相似文献   

15.
VINCI:用于阿里安5上面级的一种新型低温发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NCI发动机是新一代低温上面级发动机,它将从2005-2006年起,为阿里安5火箭提供动力。基于对未来市场所需同步轨道载荷质量的展望,1998年欧空局作出决定,启动阿里安5上面级新型低温发动机的研制计划,以适应飞行器重量增加和轨道服务多样化的趋势。地球同步轨道,或适用于星座卫星的中轨道等非传统发射任务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高比冲、加大推力、再起动能力,是新型VINCI发动机要实现的关键技术目标。另外,在工程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制风险的最小化,实现预期的低重复成本,也是俩个挑战性目标。两者的目的均在于保证运载器的竞争力。在过去的头两年中,设计与研制计划中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中国航天活动进入高活跃期,无论是国家任务还是商业航天任务都在不断增长。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需要研制适应各种新增需求的新型航天运载器。同时,用户对研制任务完成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单位对研制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举国研制机制"难以适应多型号研制工作,需要研究适应"多任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器软件研制具有技术新、难度大、新研配置项多等特点,必须研究一种新型的软件技术管理方法,以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受控。文章介绍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是在现有软件研制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研制工作的阶段化以及软件管理工作的划分,实现了软件的精细化管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软件研制工作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符合载人航天器型号研制的实际,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满足飞行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是我国新一代应用卫星的代表,近年来一直是我院科研生产的中心。我所承担东三星上有效载荷—通信系统和跟踪系统及部分地面设备的研制任务,研制工作量大、难度高、进度要求紧迫。我所职工全力拼搏,经过多年(从87年模样开始至94年初准备发射历经7年)艰辛努力,完成了东三正样Ⅰ研制任务,现已出厂待命发射。在东三研制过程中,练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研制队伍;培训了一批青年科技骨干;在管理方面也取等了长足进步,丰富了工程管理经验。本文仅就东三型号研制中的计划调度工作做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2,21(4):15-15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7月13日消息,日本九州工业大学7月10日宣布,该校研制的凤龙-2小型卫星首次在太空成功利用300V太阳能电池实现高电压发电,超过"国际空间站"迄今创造的160V的最大发电纪录。凤龙-2卫星在2012年5月搭乘日本H-2A火箭升空,主要任务是进行太空发电实验。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7月12日09时00分,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程序完成了飞行任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也是国内民商航天首款基于自主研制的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运载火箭,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意味着我国首款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飞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