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伦  沈惠龙 《上海航天》1993,10(4):51-52
介绍适用于导弹的锂系热电池的当前状况及其发展前景。讨论各种锂合金电极的技术性能。对Li(Al/FeS_2和Li(Al)/LVO两种热电池放电特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Fe-FeCl3体系的变种空气电池,通过开路电压、恒电流放电等测试,比较了其与传统商用Fe-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结果 表明,Fe-FeCl3电池的开路电压更高,放电潜力更大;且在任一恒定放电电流下Fe-FeCl3均拥有更高的放电电压,其放电做功能力显著优于商用Fe-空气电池;该电池的放电效率随放电电...  相似文献   

3.
在Mg-4A1-RE合金(简称AE41合金)基础上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钙和不同类型的稀土,制得不同成分的镁合金试样,随后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进行压缩蠕变行为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对合金压缩蠕变前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钙可使合金组织细化,显著提高AE41合金的蠕变性能,且蠕变性能随钙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特定含Ca量基础上改变稀土类型后对合金的压缩蠕变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AEX4108合金(NdPr混合稀土)的蠕变性能优于AEX4108合金(LPC混合稀土);铸态AE41合金中的组成相主要为α—Mg固溶体基体和针状Al11Nd3相,经高温蠕变后,不稳定的Al11Nd3相会分解析颗粒或短杆状Al2Nd相和易软化的Mg17Al12相;加入钙后有骨骼状Al2Ca相和颗粒状Al2Nd相生成,且随含Ca量的增加而增加,蠕变前后组成相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热电池用熔融盐电解质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俊丽 《上海航天》2000,17(4):62-64
为了研究热电池用熔融盐电解质的工作性能,分别采用LiF/LiCl/LiBr、LiBr/KBr/LiF、LiCl/KCl三种不同电解质制备单体电池,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电流密度下进行单体电池放电实验;对电解质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讨论,最后总结出每种电解质的最佳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附加磁场强度与位形是大功率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Applied Field Magnetoplasmadynamic Thruster, AF-MPDT)重要工作参数之一。为验证附加磁场强度对低工况下AF-MPDT性能的影响,采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100 kW级AF-MPDT原理样机,利用推力靶测量系统进行高温震动环境下的推力测量,针对不同附加磁场强度(30~230 mT)下的推力器开展中低功率性能研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磁场强度可提升低工况下推力器推力、比冲、放电电压及效率等性能指标,并且放电电流越大,性能提升效果越明显。分析表明,低工况下AF-MPDT推力、比冲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推力器放电电压与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推力器效率随磁场强度增强而增加,最终达到相应工况下的极限。  相似文献   

6.
《上海航天》2014,31(6)
对高空无人机用钴酸锂体系高比能量锂离子蓄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电极材料性能、单体性能和2并5串蓄电池组的性能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单体电池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蓄电池组的放电性能满足无人机动力系统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以LiNi1/3Co1/3Mn1/3O2为正极的高功率锂离子蓄电池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试验的材料和内容。用扫描电镜观察三元活性材料的表面形貌,测定了LiNi1/3Co1/3Mn1/3O2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比容量,以及ITP30单体性能。结果表明:三元材料的比容量达到170mA·h/g;在高功率放电的条件下放电终压曲线微降,2 154次循环后容量保有量为96.5%;大倍率放电条件下温度上升值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等研究了Ca、Ce、Y阻燃元素,以及Al-8Ti-2C和Al-4C中间合金对ZM5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阻燃元素比单独添加更有利于提高ZM5合金阻燃性能,复合添加0.5%Ce和0.5%Y时,合金燃点提高70℃;单独添加0.5%的Ca时,合金晶粒得到细化;同时添加0.5%的Ca和Al-4C中间合金时,ZM5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45 MPa、96 MPa和9.5%。  相似文献   

9.
钨与钨合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钨与钨合金的烧结工艺、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通过应用,说明了钨与钨合金由于其优良的高温强度、高的导电、高导热性、抗烧蚀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是重点,对于高比重W-Ni-Fe、W-Ni-Cu等系列合金,则侧重优化烧结工艺,通过后续的热处理和形变强化来进一步提高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刘通  朱文豪  梅悦旎  陈健  张静  顾洪汇  高蕾 《上海航天》2022,39(3):138-144, 152
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储能电池系统提出了轻量化、大功率的要求,现有的SAR卫星用电池难以满足需求,急需开发高能量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采用兼具容量和功率性能的镍钴铝酸锂(LiNixCoyMnzO2, NCA)作为正极活性材料,高容量中间相炭微球(MCMB)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体系的容量和比能量。通过设计极片的活性物质载量和电解液用量,保证了电池功率性能(≥10 C)的发挥;通过加大电极片面积和极柱尺寸,控制了大倍率放电时电池温升。研制了兼顾高比能和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单体,额定容量20 Ah,1 C放电比能量达到180 Wh.kg-1,且10 C放电容量相较1 C保持率96.24%,15 C下持续放电比功率超过2 000 W.kg-1,可以满足下一代轻小型SAR卫星能源供电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