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阐述了国外卫星通信中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2.
许勃 《中国航天》1992,(5):25-28
日本的工程试验卫星6(ETS-6)是一颗两吨级的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于1993年夏天由H-2火箭发射。研制该卫星的目的是为将在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大型地球同步通信和广播卫星开发卫星星体技术。本文介绍了通过ETS-6卫星的研制取得的、将用于未来通信和广播卫星的主要星体技术,其中对姿控系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开发太空资源已取得累累硕果,本文论述卫星在气象观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国外几类应用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国际上卫星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计划不断涌现。本文较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近期国外通信广播、民用对地观测、军事侦察与监视三类卫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外相应能体现发展趋势的、具有代表性的卫星计划和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卫星开发太空资源已取得累累硕果,本文论述卫星在气象观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军用卫星系列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要描述了现代世界军事应用卫星的用途、基本性能和发展现状。这些卫星系列有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成像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海洋监视、军事气象和测绘以及反卫星卫星等。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09,18(3):7-7
据央视网2009年4月10日报道,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重组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中国航天将形成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地面应用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卫通原是我国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整体拆分后,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人中国电信集团,中国卫通及其卫星运营和卫星应用业务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人资产约66亿元。今后,中国卫通将重点发展卫星空间段运营、地理信息与位置服务和卫星地面应用三大主营业务,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卫星运营服务体系。目前中国卫通在轨运行的卫星有8颗,分为商用通信广播卫星、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和直播卫星三大类。随着中国卫通的整体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将从传统意义上的“研制卫星”拓展到“卫星研制与运营”,延伸了宇航系统的产业链。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还计划发射7颗通信广播卫星,到2015年,我国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拥有量将达到15颗,数量进入世界前五位。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国内外空间站天基测控通信应用的概况,针对近地载人航天对测控通信系统的高要求,分析提出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建议,以及导航卫星和低轨卫星星座系统的特点优势。调整中继卫星轨位、增加中继激光链路、采用全景波束全时监控模式,以及导航卫星和低轨卫星星座作为必要补充等途径,可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可用性和效费比。为载人航天天基测控通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范本尧曹志先5月12日,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于5月20日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由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组织的在轨测试初步数据表明:卫星各个系统均工作正常,通信系统的各项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0,(5):137-138
我国发射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 据新华社2010年9月5日报道,9月5日0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运载火箭,将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6min后,星箭分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小卫星的发展特点及目前小卫星的市场需求。在分析卫星设计思想变化的基础上,对近期小卫星技术在遥感、通信、军事、科学实验和技术论证以及空间探测领域的发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小卫星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郭炎生  何瑾 《卫星应用》2002,10(4):6-10
介绍了我国卫星数字电视传输发展历史,强调了建立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收听效果测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态     
中星10号卫星正式交付近日,中星10号卫星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交付给用户单位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和双方有关领导参加交付仪式。中星10号卫星于2011年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目前我国在轨民商卫星中载荷路数最多、重量最重、功率需求最大的卫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5,(12):35-35
2005年12月5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卫通)与阿尔卡特阿来尼亚宇航公司在法国总理府签署了新一代中星6B通信广播卫星的设计和制造合同。这是中国卫通继引进中星9号直播卫星后,与阿尔卡特阿来尼亚宇航签订的第二个合同。  相似文献   

15.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6,(12):10-10
来自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消息说,今年10月29日成功发射的鑫诺二号卫星,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展开未能完成,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中国第二代国内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DFH-2A)的总体及分系统概貌。自1988年3月7日至1991年12月28日,中国共发射了4颗东方红二号甲卫星,这种卫星主要应用于转播中央电视节目、地方电视节目、国内通信以及对外广播。  相似文献   

18.
在激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及商业卫星组网应用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逐步发展成为商业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性能指标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归纳出轻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低成本四个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四项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0):7-11,13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光波 《中国航天》2006,(6):20-23
轨道科学公司成立于1982年,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小型低成本空间与火箭系统研制与制造商,在运载火箭、卫星和其它航天技术领域开展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公司的产品可靠性高,效费比好。产品包括通信广播用的小型静地轨道卫星、遥感和科学研究用的低地轨道卫星、深空探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