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为某预研课题研制的8路L/Ku上变频器的组成、设计、测试结果。上变频器实现1.5GHz到12.6GHz的变频,典型增益20dB,输出1dB压缩点大于6dBm。根据系统对8路变频器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要求,变频器系统具有幅度和相位可调节性,幅度可调节范围3dB,相位可调节范围60度。8路变频器幅度一致性小于0.8dB,相位一致性小于10度。本振部分采用恒温槽晶振和锁相倍频技术,提供稳定的11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微带结构研制出三毫米波四次谐波混频器。该混频器核心器件采用型号为MS8251-P261的GaAs梁式引线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对。先用谐波平衡法分析出反向并联二极管对在本振信号单独激励下的大信号阻抗,并由此设计出本振网络;然后模拟出该器件在大信号本振激励下的小信号射频输入阻抗,并由此设计出射频网络。整个电路设计和安装在介电常数为2.22、厚度为0.127mm的RT/Duriod 5880基片上。当本振频率为23.15GHz时,该混频器射频输入88GHz~94.4GHz,实测带内变频损耗小于20dB。  相似文献   

3.
雷达导引头混频器的频谱特性和相位噪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宗禄 《上海航天》1993,10(4):19-26,38
分析了存在泄漏和杂波干扰条件下导引头混频器的频谱特性,导出其相位噪声模型。以数值实例给出了泄漏和杂波干扰的三阶交调产物与本振混频后所形成的中频杂波干扰区的扩展效应,以及相位噪声边带对目标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宽带正交混频器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实现一款C频段宽带正交混频器,并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该宽带正交混频器用于上变频时,变频插损小于13dB,镜频抑制大于15dB,本振抑制大于14dB;用于下变频时,输出中频基带I、Q信号500MHz带内,平坦度小于3dB,I、Q相位正交一致性良好,小于5°。  相似文献   

5.
美军未来的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统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边 《航天电子对抗》2002,(6):F003-F003
美空军将对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统 (GPSⅢ )作出重要决策 ,并着手于 2 0 0 2年 8月向企业界招标。GPSⅢ项目涉及到空基导航和定时系统等体系结构的重新定义 ,并确保未来 3 0年可用 ,为此需解决卫星的设计、信号强度和GPS的电子防御等问题。初步计划于 2 0 1 0年首次发射。三代卫星的信号至少增加 2 0dB(研究表明增加 2 5dB是性能和成本的最佳组合 )。卫星还具有点波束能力 ,可将功率和信号集中到某个指定区域 ,以彻底地解决干扰威胁问题。导航精度现已逐步从 2m提高到 1m(这并不是指GPS信号引导炸弹到目标的精度在 1m以内 ,…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Ku频段固体放大器(SSPA)的原理方案,对固体功率放大器链和矩形谐振腔四路功分器/合成器进行了CAD设计。研制的SSPA样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为:中心频率12GHz,带宽100MHz,输出功率大于10W,小信号增益59dB,大信号增益54dB,噪声系数小于3.5dB。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激光光控高温超导微波可变衰减器。该衰减器的实质是利用高温超导薄膜卓越的激光响应特性和极低的微波表面电阻,实现优良的衰减性能。主要结论包括:高温超导衰减器的插入损耗小于0.2dB,比常规衰减器低1个数量级;当激光波长为0.68μm时,高温超导衰减器的可变衰减精度小于0.01dB,比常规衰减器至少低1~2个数量级;本实验条件下,首次激光激励后高温超导衰减器衰减量响应幅度约为0.09dB,激光热效应影响时长为3.5秒,而第2秒和第3秒的二次激光激励,响应幅度分别变为0.4dB和0.6dB,激光热效应持续时长分别变为0.9s和2s,说明激光热效应持续时长以及二次激光激励时间间隔是影响光控高温超导衰减器衰减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大动态可控频变接收机,包括设计方案,主要性能和测试结果,在该接收机中,能实现相距的十几MHZ的二微波信号频率的分别选通和对镜频,邻频的衰减。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大于90dB,灵敏度优于-100dB·W。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跟踪应答机必须具有高的发射机输出功率和高的接收机灵敏度。一部使用高Q因子磁控管、以注入锁定方式工作的C波段脉冲相参应答机系统,将提供400W输出功率及-60dBm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TERATECH公司研制的肖特基二极管,设计了一种星载183GHz分谐波混频器。长9mm、宽0.42mm的混频器电路被放置在腔体中,包括波导过渡到微带的本振和射频频率匹配部分。仿真结果表明本振功率仅为3mw时,变频损耗在173GHz~193GHz频率范围内小于9dB,变频损耗幅度平坦度小于1dB。  相似文献   

11.
张六钧 《上海航天》2005,22(5):50-53
为减小连续波、间断半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制导系统中照射器和导引头固体本振的近载频噪声,采用倒置接收系统复现时廷极小的照射器调频噪声(相位噪声),直波锁相接收机本振信号与回波泄漏信号进行混频对消可明显降低中频相位噪声。分析结果表明,倒置接收可改善导引头泄漏下能见度(SFV)。  相似文献   

12.
因随着卫星通信系统向高频段、大带宽、多通道方向发展,传统微波技术在高频微波信号的产生、馈送、交换等方面越来越多受到电子瓶颈的限制,而微波光子学作为一门淅兴学科可解决上述问题,对星上高性能集中式本振信号产生及多路馈送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两种高频微波本振信号产生方法,用低频射频信号或无需射频信号输入即可生成高频的微波本振信号,大幅降低系统对光电器件带宽的要求。一种是基于两个级联马赫-曾德尔(MZ)调制器的高频微波信号产生方法,可生成八倍频微波信号,调节输入射频信号频率即可调整生成微波信号的频率,系统可调谐性较好。另一种是基于光电振荡器的微波信号生成方法,通过设置偏振调制器、MZ调制器及移相器的参数,可实现对光电振荡器环路谐振信号的四、六和八倍频。分析了高频微波本振信号光纤馈送中损耗和色散的影响,发现两者对星上微波本振信号的馈送影响很小,且星上馈送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可明显降低。研究将为微波光子技术用于星上载荷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集S波段耦合器、分配器和功率转换功能于一体的弹上遥测传输设备。该设备电路由微带电路和表面贴装器件构成,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微波电路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和比较好的耦合、功率分配和功率转换性能,适用于弹上较恶劣的环境条件。文中给出了结构原理图和输入数据文件程序。最后给出测试结果:输入耦合度≥-8dB,插损≤1.5dB或0.6dB,臂间隔离庆≥20dB,不平衡度≤+0.3dB,输入输出驻波比<1.2。  相似文献   

14.
介绍我所研制成功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微波接收机本振源中晶振和倍频链的研制。该设备在通信转发器中是一个重要部件,它提供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超高频功率信号,送到微波倍频器,经微波倍频器倍频,滤波后成为微波接收机的本振信号。  相似文献   

15.
曾德国  祝俊  唐斌 《宇航学报》2012,33(6):781-787
同步Nyquist折叠接收机(SNYFR)利用双片模数转换器同时完成多Nyquist区域内的宽频段信号采集,为一种新型侦察接收机结构,在SNYFR结构上提出了线性调频(LFM)信号的参数估计算法。首先从频谱关于采样率对称的本振信号出发,指出其Nyquist区域在某些条件下不存在;其次提出了Nyquist区域存在的左边带本振SNYFR;以正弦调频本振信号调制频率为频率抽取因子进行序列构造,并以此序列估计Nyquist区域;最后在区域估计的基础上,得到欠采样的LFM信号,并完成参数估计。仿真表明,LFM参数估计精度在信噪比优于10dB时均已接近克拉美-罗下限。  相似文献   

16.
陈学年 《空载雷达》1997,(3):67-75,59
为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即增大动态范围,目标2检测灵敏度及操作灵活性需要改善微波发射机及接收机中本振信号的频谱纯度。本文中,作者将介绍在激励器主振器,微型原子钟及波形产生器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激励器子系统频谱特性的改善2有赖于上述进展。  相似文献   

17.
Roman  JE Nich.  LT 《空载雷达》2000,(1):21-28,20
我们率先验证了具有超高动态范围的X波段雷达的光纤远距离信号伟输,并证明光子元件能达到现代雷达远距离信号传输所需的严格相位噪声要求,设计并建立了光纤链路,用于AN/SPQ-9B先导研究型雷达的天线和发射机的远距离分置。测试结果表明:传输链将能在发射和接收结构中进行成功的远距离传输,而且不会明显地降低所测得雷达的87dB的后各界信噪比。结果验证了光子技术用于有源阵列雷达发射机/接收机模块的远距离信号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进口和国产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增益和噪声温度指标,就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运行接收系统的主要系统性能指标即G/T值和误码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国产LNA比进口LNA的增益提高9.8dB,噪声温度降低4K,接收系统增益改善约0.25dB/K,10-7误码率对应的Eb/N0改善约0.7dB。  相似文献   

19.
现代隐身技术始于 1 975年 ,它所带来的革新性变化将影响着后来的作战飞机设计技术 ,并且推广到导弹、潜艇、舰艇、战车等领域。美国发展隐身技术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改进对目标特征 ,即雷达截面积 (RCS)的测试技术 ,据报道 ,美国的一些飞机制造厂商的内外场测试场所 ,已能测量低至 - 70dB/m2 (约千万之一大小 )的目标特性 ,即相当于一粒灰尘大小的目标特征。要知道目前隐身飞机的RCS水平只有 - 30~ -40dB/m2 ,相当于昆虫大小 ,目前的常规雷达探测不到 ,用特大功率雷达也许能发现数十千米内的这种目标。现代战争表明 ,象F - 1 …  相似文献   

20.
在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超外差变频接收技术,并且大多数地面站为固定本振变频。如果在变频技术中引用多路可调变频技术,使变频器本振频率灵活,能够在接收的频段内调谐,即可大大扩展系统接收能力。本文系统介绍多路可调变频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技术适用于一站多星和多路载频下行数据信号接收的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尤其是极轨卫星(太阳同步)地面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