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LY12CZ铝合金板材的中性盐雾试验(NSS)、醋酸盐雾试验(ASS)、铜加速的醋酸盐雾试验(CASS)、剥层腐蚀试验、周浸试验等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了不同加速腐蚀试验中,同种材料腐蚀行为之间的差异,讨论了上述几种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干湿交替酸性盐雾和盐雾/SO2复合 2种实验室环境对航空电路板在舰载平台下的腐蚀行为研究的适用性,通过对 2种航空电路板产品开展随舰暴露试验和 2种实验室环境加速试验,分析了舰载平台环境下电路板典型结构的腐蚀机制以及与 2种实验室试验结果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由于舰载平台环境中存在盐雾和 SO2等燃油尾气,导致了电路板有机涂层防护薄弱部位的失效,引发了镀通孔和表面导线的腐蚀,也导致了塑封存储器的失效。对比 2种实验室加速试验方法,盐雾/SO2复合试验在环境效应、环境因素方面对舰载腐蚀环境效应的复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盐雾腐蚀对热障涂层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民  骆军华  张琦 《航空学报》2006,27(1):138-141
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在Ni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ZrO2+MCrAlY)双层结构热障涂层。研究了常温盐雾腐蚀对其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涂层经过常温盐雾腐蚀后,陶瓷层的裂纹发生扩展,氧化锆晶体挤压、变形,同时由于常温盐雾环境的作用导致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粘结层氧化严重,生成的热生长氧化层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应力集中,降低了涂层的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缩短了涂层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军用直升机的腐蚀现状及直升机结构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某型机典型试件中性+酸性盐雾试验及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方法,探讨了铜加速腐蚀试验机理.试验结果显示: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符合工况下腐蚀.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型微动开关触点回跳时间增大导致某系统故障问题,设计了由干湿交替酸性盐雾试验和湿热试验组成的海洋大气环境效应加速模拟试验剖面,选取与外场故障件型号一致的微动开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加速模拟试验,成功复现了外场故障现象,并结合试验结果对腐蚀性环境、电烧蚀等因素对触点回跳时间增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盐雾试验是模拟海洋大气对产品影响的一种人工加速腐蚀试验。随着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工业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盐雾试验的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盐雾试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用来考核各种电镀层的质量和保护性能。目前,盐雾试验已经扩展到考核有机涂层、防绣油脂、金属材料、甚至元、器件以及完全装备好的整台设备,以考核产品(设备)对海洋性大气的适应能力,成为产品环境试验项目之一。目前,世界上的工业先进的国家都有了各自的盐雾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我国各工业及卫生部门也都有了各自的盐雾试验方法部标准。(具体技术指标详见附表1表2)。可见,  相似文献   

7.
采用铜加速乙酸盐雾进行1420铝锂合金加速腐蚀试验研究,用腐蚀深度来表征试验件的腐蚀损伤程度,表明了试验件腐蚀深度随腐蚀时间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2A12,5A06和7A04铝合金在中性和酸性(pH≈5)连续盐雾环境下的腐蚀过程。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接触角表面分析仪观察其金属相界面处的腐蚀形貌和表面状态,分析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失重法、极化曲线Tafel外推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均显示3种铝合金在中性盐雾中腐蚀速率的大小关系为7A042A125A06;在酸性盐雾中腐蚀速率的大小关系为7A045A062A12;铝合金表面与中性和酸性盐溶液的接触角分别为70.9°和52.6°,酸性盐溶液的接触角小于中性盐溶液的接触角,可能是因为氢离子增多使阴极反应右移,加速阳极溶解,破坏了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9.
局部包铝层对铝合金疲劳板材盐雾环境中点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3.5%NaCl水溶液(质量分数,下同)中性盐雾环境中,带有局部包铝层的2024和7B04高强铝合金轴向疲劳板材光滑试样的腐蚀.发现疲劳试样表面的局部包铝层不仅保护其覆盖区域不被腐蚀,同时也间接减轻了其未覆盖区域的腐蚀程度.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包铝层的存在减小了其未覆盖区域的腐蚀面积,而铝合金腐蚀面积的减小会造成腐蚀程度降低.腐蚀面积的变化对2024铝合金影响较小,造成腐蚀深度的减小;对7B04铝合金影响较大,可以使其不发生点腐蚀.  相似文献   

10.
以盐雾硫化腐蚀试验作为加速腐蚀试验,对不同时效制度下1420合金的表面腐蚀形貌进行观察.以最大腐蚀深度为腐蚀损伤衡量指标,研究双级时效合金模锻件腐蚀的统计规律.结果发现,盐雾硫化腐蚀试验7天的1420双级时效合金的最大腐蚀深度符合Gumbel统计规律.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双级时效不仅能有效控制沉淀相(δ'相)和平衡相(S相)的长大速率,同时也使析出相均匀分布.合金中均匀分布的S相降低阳极相与基体间的电位差,减弱阳极溶解的驱动力,有效改善合金的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11.
民机结构外露关键部位涂层加速腐蚀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民机结构使用特点,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适用于民机结构外露腐蚀关键部位的涂层加速环境谱。该谱由温湿暴露、紫外照射、低温疲劳和盐雾4个环境块构成。给出了各环境块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加速谱与外场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通过民机机翼下翼面典型模拟试件加速腐蚀若干周期的试验,验证了该加速谱和当量加速关系的合理性。该谱的提出为腐蚀条件下民机结构日历寿命评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选用目前飞机上使用的7B04铝合金/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有机涂层体系,对其在加速老化试验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变化进行了原位测试,分析了其失效的特征.研究表明,加速老化试验前,7B04铝合金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中的缺陷较少,涂层可以很好地将腐蚀性介质阻挡在外,保护金属基体免受腐蚀破坏,此时涂层相当于1个纯电容.加速老化试验后,水很快就能进入涂层内部,但涂层内防腐蚀颜料锌铬黄离子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能将基体钝化,保护基体免受腐蚀,经过335 h即1个周期电解液已渗透到达涂层/基底的界面,并在界面区形成腐蚀反应微电池后,测得电化学阻抗谱表现为2个时间常数.划痕处金属的腐蚀反应与划痕周围涂层内锌铬黄离子的水解反应同时进行,加速老化试验进行1 008 h即3周期后,电化学阻抗谱上出现感抗现象,在低频时相角出现负值,这是由于锌铬黄离子的水解产物能将金属基体钝化,而钝化膜此时处于点蚀诱导期.感抗现象在加速老化试验进行了1 344 h即4周期后消失,说明此时钝化膜已经穿孔,点蚀进入发展期,并有腐蚀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3.
DSM11镍基高温合金表面三种涂层高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M11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Al-Si、Al和Co-Al三种涂层,研究三种涂层在900℃下的涂盐(质量分数为5% NaCl+95% Na2SO4)热腐蚀性能和800℃下的疲劳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900℃热腐蚀200h后,Al-Si涂层和Co-Al涂层表面腐蚀区均形成了以Al2O3为主的连续且致密的氧化层,抑制热腐蚀反应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抗热腐蚀性能;Al涂层表面腐蚀区形成了混合型氧化层,热腐蚀反应会持续进行,抗热腐蚀性能较差。在800℃的疲劳实验后,Al-Si涂层表面生成大量的微裂纹,涂层容易发生开裂,进而引起合金试样快速断裂;Co-Al涂层和Al涂层的合金试样表现较好的抗高温疲劳性能。在高温合金的防护涂层使用中,要充分考虑到涂层的服役环境,对相关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适合的防护涂层。   相似文献   

14.
确定飞机日历寿命用的当量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栋 《航空学报》2000,21(2):128-133
提出了飞机使用环境由机场湿热大气环境、水介质浸泡环境和热空气老化环境三部分所组成;根据损伤等效原则,由法拉第定律和阿伦尼斯方程,分别推导出一套不同环境之间的当量化关系式;在环境实测和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飞机关键部位的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并成功地确定了某机场的当量环境谱。  相似文献   

15.
疲劳关键件加速腐蚀因子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小帆  刘文珽 《航空学报》2005,26(3):315-319
针对腐蚀条件下飞机结构疲劳寿命分析和评定问题,对疲劳关键件加速腐蚀因子进行了研究。以疲劳寿命作为疲劳关键件的腐蚀量,定义加速腐蚀因子为疲劳寿命相等时的服役时间与加速时间的比。假定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疲劳寿命随腐蚀时间呈指数变化,推导得到了加速腐蚀因子的表达式以及加速腐蚀因子与腐蚀时间无关的结论;得到了加速腐蚀因子估计量的分布,对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并进行了典型结构模拟试件大气暴露和试验室加速腐蚀因子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2种涂层的飞机典型结构模拟试验件加速腐蚀及老化试验,得到涂层光泽度和色差随加速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涂层腐蚀损伤的9个评定指标进行量化比较,计算出2种涂层防护体系评价指标与参考标准之间的关联度大小,并对2种涂层防护体系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2种涂层光泽度和色差变化均随加速腐蚀时间增加而增大,TB06-9涂层较H06-076涂层变化更明显,H06-076涂层的防护效果优于TB06-9涂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6):1824-1835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multifunctional eros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t coatings for compressor blades of aircraft engines in harsh environment. PV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ces in processing erosion-resistant coatings;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PVD coatings to combat corrosion depends on various coating defects. Determining and comparing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s of PVD TiN/Ti coating and uncoated TC4 alloy was the main objective of present work. The 960 h salt spray corrosion and 116 h hot corro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ground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s of the aircraft compressors. The corrosion mechanisms due to the coating defects such as pinhole, columnar boundary and large gra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OM, Confocal microscop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SEM, XRD and EDS results. Owing to the disordered state associated with the columnar boundary and the coating defect, nitrogen could be easily replaced by oxygen in the hot corrosion process, these structures were channels for fast diffusion of oxygen. Moreover, the Gibbs energy changes of Ti oxidation and TiN oxidation were thermodynamically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aircraft compressors, and considerable research effort was focused on mapping out the phase diagram of Ti, TiN and high pressure gase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developing multifunctional coatings for future aircraft engines.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盐雾-热暴露循环腐蚀试验对3种GH907合金防护涂层分别进行了耐腐蚀性能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其腐蚀形貌和产物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并探究了其腐蚀速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3种涂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体也发生氧化腐蚀。TW-7水基耐高温涂层(底层+面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KNC-65纳米自修复涂层和TW-7水基耐高温涂层(底层)的。3种涂层的腐蚀破坏机理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