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行人重识别是刑侦案件中重要的侦查手段,而跨域是行人重识别的主要挑战之一,也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瓶颈问题。在带标签的源域和无标签的目标域学习跨域行人局部语义不变性特征模型。首先,在源域上通过只含有行人标识无部件标签的监督学习方式学习行人的各部件特征,并在源域和目标域上采用无监督学习方式对齐行人部件。然后,基于对齐后的行人全局与局部特征,引入特征模板池存储对齐后的目标域全局和局部特征,并设计了跨域不变性损失函数进行特征不变性约束,提高行人重识别的跨域适应能力。最后,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MSMT17数据集之间开展了跨域行人重识别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跨域行人重识别上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域行人重识别中遮挡造成特征匹配缺失及细粒度辨识性特征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渐进式注意力和分块遮挡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学习行人未遮挡区域的多粒度辨别性特征,实现空间不对齐下的特征匹配。渐进式注意力模块将特征逐步分割为多个局部块,依次学习每块的辨别性特征,由粗到细地感知前景信息,从而解决目前网络不能提取多层次辨识性特征的问题,增强了特征的匹配能力;渐进式分块遮挡模块很好地适应模型逐步变强的学习能力特性,通过由易到难地生成遮挡数据,有效提取了未遮挡区域的辨识性特征,进而解决模型错误识别遮挡样本的问题,使得所提模型在遮挡情况下的鲁棒性得到有效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首位命中率和平均精确度2个指标上与当前主流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与2020年CVPR会议中QAConv行人重识别方法相比,在DukeMTMC-reID数据集(MSMT17→DukeMTMCreID)上的2个指标分别高出2.3%和6.2%,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跨域行人重识别,在OccludedDuke数据集(DukeMTMC-reID→Occluded-Duke)上的2个指标分别达到49.5%和39.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跨模态检索问题的研究,属性信息的使用可以增强所提取特征的语义表达性,但现有基于自然语言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对行人图片和文本的属性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基于双重属性信息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充分考虑了行人图片和文本描述的属性信息,构建了基于文本属性和图片属性的双重属性空间,并通过构建基于隐空间和属性空间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端到端网络,提高了所提取图文特征的可区分性和语义表达性。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数据集CUHK-PEDES上的实验评估表明,所提算法的检索准确率Top-1达到了56.42%,与CMAAM算法的Top-1(56.68%)具有可比性,Top-5、Top-10相比CMAAM算法分别提升了0.45%、0.29%。针对待检索图片库中可能存在身份标签的应用场景,利用行人的类别信息提取属性特征,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跨模态行人图片的检索准确率,Top-1达到64.88%。消融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使用的文本属性和图片属性的重要性及基于双重属性空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行人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容易受到行人图片实际采集环境的影响,导致行人特征表达不充分,进一步导致模型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条件卷积改进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使行人特征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将注意力机制引入特征提取网络ResNet50中,对输入图像空间和通道上的关键信息进行加权强化,同时抑制可能的噪声;将条件卷积模块引入主干网络,动态调整卷积核参数,使模型能够在保持高效推理的同时提高容量和性能;利用Market1501、MSMT17和DukeMTMC-ReID主流数据集对改进方法进行评估,Rank1分别提升1.1%、2.4%、1.3%,mAP分别提升0.5%、2.3%、1.3%,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够使行人特征得到更好的表达,识别精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行人重识别中存在遮挡及行人判别特征层次单调的问题,在IBN-Net50-a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随机遮挡和多粒度特征融合的网络模型。通过对输入图像进行随机遮挡处理,模拟行人被遮挡的真实情景,以增强应对遮挡的鲁棒性;将网络分为全局分支、局部粗粒度互融分支和局部细粒度互融分支,提取全局显著性特征,同时补充局部多粒度深层特征,丰富行人判别特征的层次性;进一步挖掘局部多粒度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度融合;联合标签平滑交叉熵损失和三元组损失训练网络。在3个标准公共数据集和1个遮挡数据集上,将所提方法与先进的行人重识别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标准公共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Rank-1分别达到了95.2%、89.2%、80.1%,在遮挡数据集Occluded-Duke上,所提方法的Rank-1和mAP分别达到了60.6%和51.6%,均优于对比方法,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行人图像分辨率的变化对现有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分辨率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从两方面解决分辨率变化带来的识别困难:一方面通过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捕捉人物特征获取局部区域;另一方面通过核动态上采样模块恢复任意分辨率图像的局部区域信息。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Market1501、CUHK03和CAVIAR三个公开数据集上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取得了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检测关联和深度学习的目标轨迹关联方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方法设计中缺乏有效的时空约束,且目标表观特征泛化能力不足,在目标朝向差异明显的情况下会发生识别错误,在目标轨迹关联时会导致频繁的ID切换和错误关联。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朝向约束和重识别特征的目标轨迹关联方法。将行人朝向判别引入行人重识别中,提出了一种具有朝向约束力的行人重识别网络模型,提升了目标特征的表示能力。结合目标朝向、卡尔曼滤波得到的位置信息、重叠面积等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朝向约束的分层轨迹关联模型,得到单相机内的目标轨迹。在跨相机场景中,通过引入一种简单有效的双向竞争匹配机制,实现了目标轨迹的有效关联。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在MOT数据集上度量指标优于多种方法,能够减少频繁的ID交换,有效解决了相似目标相向而行时的错误关联;帧率达到19.6帧/s,能够满足近实时场景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行人再识别是图像检索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由于行人姿态各异、背景复杂等因素,导致提取到的行人特征鲁棒性和代表性不强,进而影响行人再识别的精度。在AlignedReID++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行人特征提取方法,应用在行人再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特征提取部分,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来增强特征表达,同时抑制可能的噪声;其次,通过在卷积层中引入实例正则化层(IN)来辅助批正则化层(BN)对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解决单一BN层对特征色调变化以及光照变化的不敏感性,提高特征提取对亮度、色调变化的鲁棒性;最后,在Market1501、DukeMTMC和CUHK03 3个行人再识别通用数据集上对所提改进模型进行测试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在3个数据集上识别精度分别提升了2%、2.9%和5.1%,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相较于改进前的模型,在精度以及鲁棒性上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数据的多样化发展,联合图像与三维模型的跨域检索成为三维模型检索问题的一个新挑战。针对图像与三维模型差异大、难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元组网络的跨域数据检索方法。以端到端的方式构建真实图像与三维模型的特征联合嵌入空间,通过特征间的距离度量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实现从单张图像检索相似的三维模型。为了提高跨域检索准确度,将三维模型用一组顺序视图表示,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聚合视图级特征,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提取图像特征,缩小真实图像与投影视图间的语义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类方法,所提方法在两个跨域数据集上的检索平均准确率至少提升2.98%~3.05%。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主要关注于学习行人的局部特征来实现跨摄像机条件下的行人辨识。然而在人体部件存在运动或遮挡、背景干扰等行人数据非完备条件下,会导致行人局部辨识信息丢失概率的增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联合学习方法对行人辨识特征进行精细化表达。该方法包含3个分支网络,分别提取行人的粗粒度全局特征、细粒度全局特征和细粒度局部特征。其中粗粒度全局分支通过融合不同层次的语义信息来增强全局特征的丰富性;细粒度全局分支通过联合全部局部特征,在对全局特征进行细粒度描述的同时学习行人局部部件间的相关性;细粒度局部分支则通过遍历局部特征来挖掘行人非显著性的信息以增强局部特征的鲁棒性。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三个公开数据集上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取得了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行人特征表达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将通道注意力机制SE模块嵌入到骨干网络ResNet50中,对关键特征信息进行加权强化;采用动态激活函数,根据输入特征动态调整ReLU的参数,增强网络模型的非线性表达能力;将梯度中心化算法引入Adam优化器,提升网络模型的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主流数据集上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测试评价,Rank-1分别提升2.17%、2.38%和3.50%,mAP分别提升3.07%、3.39%和4.14%。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提取更强鲁棒性的行人表达特征,达到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2.
卫星、无人机等对地观测资源已经成为执行灾害救援、灾损评估等多样化监测任务的主要观测手段,而大规模任务的随机调整和动态执行环境是快速制定对地观测方案的核心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对地观测资源动态协同规划方法,以动态高效地制定异构观测资源的协同观测方案。首先,结合合同网协议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分布式动态协同框架,以整合空天地异构观测资源构建分布式、动态、松耦合的协同观测网络。然后,根据该协同框架提出多轮组合分配方法及优化算法以快速动态地分配大规模监测任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在任务持续并发的动态不确定环境中,基于合同网的动态协同规划方法在提升了约25%任务完成率的同时,降低了约20%的运行时间,实现了任务完成率与方法运行时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社交平台允许用户采用多种信息模态发表意见与观点,多模态语义信息融合能够更有效地预测用户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因此,多模态情感分析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多模态情感分析中视觉与文本存在的语义无关问题,导致情感分析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语义相关的多模态社交情感分析(MSSA-SC)方法。采用图文语义相关性分类模型,对图文社交信息进行语义相关性识别,若图文语义相关,则对图文社交信息使用图文语义对齐多模态模型进行图文特征融合的情感分析;若图文语义无关,则仅对文本模态进行情感分析。在真实社交媒体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图文语义无关情况对多模态社交媒体情感分析的影响。与此同时,所提方法的Accuracy和Macro-F1指标分别为75.23%和70.18%,均高于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行病模型的车路协同预警信息交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移动速度快、行驶路径受道路约束、网络拓扑结构易改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流行病模型的车路协同安全预警信息交互方法,并采用马尔可夫链对传播延迟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采用NS2网络仿真平台,构建了2 000 m长、20 m宽的双向车道测试场景,移动节点间采用802.11协议,实验测得的延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