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勇  姚伟  郑威  马骏 《卫星应用》2006,14(3):1-6
简要介绍了近空间、近空间飞行器、近空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简述了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分析了近空间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彭惠  熊智  刘建业  王融 《航天控制》2012,30(2):69-74
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高动态性特点,能实现精确打击,要保证其高精度,导航系统是关键。惯性导航技术具有可靠性好、输出连续的优点,是近空间巡航飞行器的核心导航系统。本文利用Simulink与M语言结合完成对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惯性导航系统的仿真研究。构建了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惯性导航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对静基座下的惯导导航误差进行分析,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正确性。对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航迹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飞行速度对向心加速度及哥氏加速度的影响,对开展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变结构近空间飞行器大飞行包络控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近空间飞行器大包络、多任务模式飞行运动,结合通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确立了近空间飞行器不同飞行阶段的机体结构,详细建立了气动参数由攻角、马赫数与控制舵面偏转最表示的12状态动力学方程,绘制了不同飞行阶段气动参数随攻角、马赫数的变化曲线,建立了近空间飞行器的大包络运动控制模型,而后研究了不同机体结构与飞行状态下的控制特性和各通道耦合性质,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用于全程强鲁棒稳定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测试,充分体现了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时变、耦合等飞行运动特点,仿真验证表明了研究结果符合现有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从现代战争作战方式为立体空间、整体作战开始论述了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必要性;然后对适合于"近空间"飞行器的天线作了综述,指出了采用共形天线将带来的好处,并给出了能够应用于共形天线的单元型式,重点探讨了微带线作为共形天线单元的优点,再针对导航信息对抗提出了一种与飞艇共形的天线方案构想;最后给出了共形天线将是未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从现代战争作战方式为立体空间、整体作战开始论述了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必要性;然后对适合于“近空间”飞行器的天线作了综述,指出了采用共形天线将带来的好处,并给出了能够应用于共形天线的单元型式,重点探讨了微带线作为共形天线单元的优点,再针对导航信息对抗提出了一种与飞艇共形的天线方案构想;最后给出了共形天线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空间(Nearspace)通常是指20~lOOkm的高空,其下面的空域(20km以下)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运行空间,其上面的空域(100km以上)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运行在近空间范围的飞行器。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近空间的战略价值直到最近才引起各国的重视。因此。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美国、俄罗斯、欧洲、韩国、英国、  相似文献   

7.
近空间飞行器飞行包络大、环境变化复杂、参数变化激烈,对其开展飞行控制技术研究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对此复杂系统基本物理规律准确把握和描述,并依此建立其机理运动模型。针对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地进行了飞行力学分析,并推导了变化风场下近空间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条件下的完整的6-自由度12-状态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体现出变化风场的影响和推力矢量的作用。随后,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开环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直观表现了系统的快时变、强耦合、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所得结果可用于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管理、飞行控制等问题的概念设计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董朝阳  刘晨  王青  刘雨昂 《宇航学报》2019,40(2):174-181
针对一类可变后掠角的近空间飞行器(NSV)指令跟踪问题,考虑其受到外界扰动及参数不确定的影响,同时考虑系统的跟踪性能约束及姿态角速度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系统的切换控制器设计方法,确保系统在扰动影响以及给定约束下能够对给定信号进行稳定跟踪。建立了包含未知扰动及不确定项的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切换模型;通过设计模糊系统对系统所受的总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基于反步法进行了切换控制器设计,在控制器中对干扰进行补偿;通过公共Barrier Lyapunov方法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数值仿真算例校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临近空间飞行器在电子侦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军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临近空间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着重探讨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在电子侦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空间环境对飞行器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由于辐照剂量以及带电粒子产生空间环境效应对飞行器的影响,最后对飞行器的空间环境效应提出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质心控制的再入飞行器机动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质心控制作为一种新颖的控制方式,可克服传统再入飞行器气动舵等控制方案存在的舵面烧灼等弊端,它通过主动移动飞行器内部若干个质量块,可以有效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并实现飞行器的姿态和机动控制.本文在推导变质心再入飞行器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从而得到了变质心再入飞行器纵平面内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并计算得到质量块不同行程下飞行器可产生的法向过载大小.本文的研究对于变质心再入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在雷达数据处理中容易出现目标分裂的问题,通过分析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原始点迹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点迹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野值剔除、点迹数据归并、点迹凝聚和修正等步骤,实现了目标原始点迹数据一个目标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点迹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原始点迹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火箭模型为例,着重介绍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以图象的方式在SGID4/25G工作站上实时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Space solar power shows great promise for future energy sources worldwide. Most central power stations operate with power capacity of 1000 MW or greater. Due to launch size limitations and specific power of current, rigid solar arrays, the largest solar arrays that have flown in space are around 50 kW. Thin-film arrays offer the promise of much higher specific power and deployment of array sizes up to several MW with current launch vehicles. An approach to early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for space solar power to distribute power to charge hand-held, mobile battery systems by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PT) from thin-film solar arrays in quasi-stationary orbits will be presented. Four key elements to this prototype will be discussed: (1) Space and near-space testing of prototyp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y laser and microwave components including WPT space to space and WPT space to near-space HAA transmission demonstrations; (2) distributed power source for recharging hand-held batteries by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from MW space solar power systems; (3) use of quasi-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distribute it to targeted areas; and (4)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or ultra-lightweight thin-film solar arrays with specific energy exceeding 1 kW/kg. This approach would yield flight demonstration of space solar pow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of 1.2 MW. This prototype system will be described, and a roadmap will be presented that will lead to still higher power levels.  相似文献   

15.
临近空间飞艇运行环境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运行在20km以上临近空间的飞艇要经历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环境特点,对压力、密度、温度、太阳辐射、臭氧、水蒸气、高能粒子及大气污染物这些大气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环境控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临近空间飞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孟新强 《上海航天》1999,16(4):32-36
简述了模糊可靠性理论、有关定义并探讨了理论在结构强度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最后以航天器复合材料舱段结构为例,把蒙特卡罗法和模糊可靠性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7.
实现航天编队飞行需要有测量系统测定队列成员的相对位置、姿态和时间,还需要通信系统在编队成员间交换工程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测量系统和通信系统都是实现航天编队飞行的核心技术。基于卫星导航技术,将卫星导航接收机、伪卫星发射机、伪码扩频序列通信和测距链路及相关数据处理模块组合,组成射频收发器,可以构成完成上述功能的测量和通信一体化系统。文中根据国外已有的实践经验阐明射频收发器设计中的交互链路设计技术,包括关于链路拓扑的考虑是采用星形网络还是网形网络;采用相控阵波束形成、分路多路径接收和多用户检测技术;采用半双工码分多址的多路传输体制和打包的信号结构;既可用兼用GPS和交互链路的相对导航,也可只用交互链路测距实现相对定位导航;在编队内外的星间通信乃至星地通信中引入移动IP功能等。航天器本身必须具备适应空间环境的耐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伟  罗世彬  王振国 《宇航学报》2010,31(5):1259-1265
随着各国对提高军队通信、反应和作战能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 飞行器技术的重要性愈发明显。综述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 势,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技术、气动 力和气动热技术、高温长时间热防护技术、高精度GNC技术、有效载荷抛撒技术以及发动机 技术。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9.
路遥  孙友  路坤锋  张世健 《宇航学报》2018,39(9):986-994
针对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三通道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饱和抑制的非线性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考虑到飞行器模型具有严格反馈形式的特点,以反步法为基础,结合非奇异快速Terminal滑模方法设计控制器。设计了模糊系统估计模型中的干扰项,并通过自适应鲁棒项补偿估计误差,引入非线性增益函数提高控制系统的饱和抑制能力,并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飞行控制系统在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姿态跟踪性能和输入饱和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翔宇  王国宏  张静  刘源 《宇航学报》2015,36(10):1125-1132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式轨迹目标跟踪的问题,提出一种经度-纬度-高度坐标系(Longitude-Latitude-Altitude, LLA)下基于目标轨迹特性分析的三维投影跟踪算法。首先,针对临近空间目标在经纬方向上的线性高超声速运动和高度方向上高机动频率运动的不同,将目标量测分别投影到经纬平面和高度方向上,并通过分段跟踪处理,以减小耦合误差对目标跟踪精度的影响;接着,在对目标高超声速特性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经纬方向上的点迹归并和凝聚处理,以有效解决目标高超声速运动所引起的分裂问题;然后,在对目标高度IMM跟踪的基础上,通过对加速度突变的合理检测和补偿,以进一步实现目标在高度方向上高机动频率运动的可靠跟踪;最后,结合统计学原理,将目标在同一时刻不同跟踪段中的状态估计相关联,以有效实现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式轨迹目标的精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临近空间目标跟踪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