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象关系模型的C++程序静态分析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给软件的测试和维护来了新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用于描述程序中对象类之间三种依赖的对象关系图模型,并研究了这一模型在软件测试和维护中的两个具体应用及其相应算法,为了从特定的面向对象程度设计语言C++编写的程序中提取ORD较信息,构造了一个逆向工程工具-C++程序静态分析器,并对其实现上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3.
何新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3(1):46-50
提出一种软件主动性概念,并讨论它的实现技术。主动性将改变一般应用程序系统只能提供遥惯列,可使一个具有主动性的应用系统中种主动服务功能,使得诸如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安全保障功能,系统冗错功能,通信和同步功能,灵活的实时处理能力,以及其它军用需要的功能等等,都可以一种统一而方便的机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和度量的特点,结合面向对象程序的性质提出了描述程序基本组成元素之间关系的基元关系模型(ERM),介绍了从基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的Visual C+ +6.0源程序中构造ERM模型的算法,据此构造了一个基于基元关系模型的VC+ +6.0程序静态分析器.对分析器实现中采取的名称空间符号表、增量式开发和增量式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该分析器可以高效正确地提取出模型中描述的各种关系,有助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和度量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Judith Barnard类构件潜在可重用性预测模型,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将\"类构件\"的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了\"可重用类群\"的概念及相应的判定算法,该技术使得对类构件潜在可重用性的预测更加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6.
先简要介绍了Ada语言中的3种重载现象,并给出了表达式的二叉树存储结构,随后阐述了判别重载的基本算法,即先后对表达式分析树进行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遍类型匹配,来取得工最终的惟一合法释义,最后给出了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象的仿真建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图形用户界面和仿真程序自动生成技术研制开发出一个基于对象的辅助仿真建模系统SimModel,介绍了SimModel的系统结构和模型描述框架,讨论了仿真程序生成器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有向网络图递归深广优先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面向对象的空间飞行器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建模思想,设计了一套空间飞行器轨道、姿态及其空间环境的数学仿真系统,最终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给出了描述系统结构的对象模型。采用该系统模型有利于提高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刘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24(4):411-414
研究了逆向构造程序类模型的基本规则, 并且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绘制的、基于继承关系的层次型类图结构(inheritance-layered class diagram).在这种层次型类图上,可以清晰地展示程序中的对象类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关系、组成关系和关联关系等,并可以直观方便地对程序中定义的对象类进行各种相关性或依赖性分析.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根据上述规则和方案实现的实用工具SafePro/Re-OM.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的形式化描述思想,即\"相关分离\"的思想,并分析了基于此思想的双语言方法,与传统的单一语言的描述技术相比,\"相关分离\"的思想和双语言方法更适合于分布式多媒体的描述.结合对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布式多媒体的形式化描述中应用的方法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以LOTOS/QTL或Esterel/QL为基础,融合面向对象技术的形式化描述方案,该方案可用于建立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时间模型和同步模型. 相似文献
11.
软件自动测试的研究与程序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茂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3(1):74-80
从介绍软件系统测试的现状及所采用的测试过程,测试方法入手,对软件自动测试的生命周期,适用范围,实现机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一种可行的,实用的自动测试的开发过程及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个基于该方法的自动测试程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论述了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以及涉及的文档、角色和活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在测试过程中提取的有效数据来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的技术,如对测试进度变化、软件问题分布、人力资源情况、软件问题处理时间以及软件问题重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的技术.为保证被测系统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测试过程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姚淑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24(4):415-417
基于对象Petri网,提出了层次化并发软件模型,这种模型在结构上参考了统一建模语言UML的描述机制,并用一种扩展Petri网ECPN分层描述对象的内部状态,以及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易于仿真与程序生成.模型的实际应用将有利于保证并发软件,特别是Ada95并发软件的质量,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特征驱动的可复用需求建模方法(RRM,Reusable RequirementMethod),此方法定义了一个可复用的需求建模过程(RRMP,Reusable Requirement Modeling Process),在领域工程和应用工程两个层面上都提出了相对完整的需求建模方法并将两个阶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主要研究方向着眼于领域模型的正确建立、合理剪裁和对象化过程,从而得到针对于具体应用的需求模型.在RRMP的过程指导下还将设计一个需求定制与应用开发平台(RAP,Requirement customing Application developing Platform).RAP平台立足于需求获取阶段,以用户易理解的图形化方式灵活直观地与用户进行需求交互,根据用户定制的需求自动生成具体应用的标准需求开发文档和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并最终开发出用户所需的领域内特定应用的原型系统.RAP平台主要包含3个部分:图形化需求定制工具,需求开发文档生成工具和目标应用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