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扫描     
美允许民用飞机应用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能在没有地面导航的情况下帮助飞行员确定飞行路线,还可在2500个机场帮助客机或私人飞机飞行员穿过低空云雾顺利着陆。外空可能存在智慧生命美国科学家在过去十几个月中对浩瀚的宇宙进行了30多万亿次的监听探测,截收到了1.1亿个无线电信号。但这其中只有164个信号还值得作进一步研究,从中搜寻外空可能存在智慧生命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后续深空探测任务更高测量精度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合成的无线电干涉测量方案,并对方案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目前主流信号合成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Sumple算法,该算法不仅合成效率高,且合成信号与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相位特性,这是天线组阵技术应用于无线电干涉测量的前提;利用相控阵天线试验数据和DOR信号仿真数据对合成方案和合成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信号合成处理可以提高无线电干涉测量时延估计精度,这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空探测中的自主无线电主要作用是实现多个深空探测器间的通信,优点是能在未知无线电环境下不需要地面干预,自动实现无线电参数的识别和配置.阐述了自主无线电技术对深空探测的必要性.在与常规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比较的基础上,论述了深空探测中的自主无线电技术,分析了其必须解决未知无线电环境下参数估计这一关键问题.针对无线电参数估计目前存在的因果循环问题,提出了一种自主无线电技术参数估计迭代层次结构模型,分析了各层间的消息类型和迭代过程.  相似文献   

4.
参考图片     
1996年3月27日,当Hyakutake彗星穿越距地球16000千米上空时,德国的伦琴卫星(Rosat)探测到了来自这颗彗星的强大的X射线信号。美航宇局的科学家们称,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第一次探测到的来自彗星的X射线信号。通过转换,把这些X射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空探测中干涉测量微弱信号相关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滤波的无线电干涉测量方法。首先,在小波相关滤波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位相关、逆序处理以及最高层小波系数阈值处理的改进算法;其次,分析并构建了深空探测宽带信号模型,并给出了基于小波相关滤波的无线电测量方案;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证明小波相关滤波可以改善无线电干涉测量精度,其中同步卫星群时延估计精度改善约10%。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航天局正在规划和推进新的月球探测计划,包括月球-资源和月球-全球探测任务,它们搭载了3个无线电科学载荷:2个无线电信标机分别安装在2个着陆器上,1个Ka波段接收机安装在月球-全球轨道器上。信标机发射频率为8.4GHz和32GHz。8.4GHz的微波信号将被发回地球,利用地面VLBI监测网对信号进行测量,其结果可用于精密的天体力学观测及导航,还能用于月球天平动研究;32GHz信号将用于定轨和月球重力场研究。Ka波段信号天线轴指向着陆区天顶方向,信号由轨道器接收。本文基于对Ka波段信号多普勒频移的精确测量,通过研究着陆区附近重力场的微小变化(约3~5mGal精度),探讨月球重力场的不均匀性,其测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约为20km。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移动机器人能够对离散的多个目标进行准确的探测定位,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声波智能探测方法.采用3个收发一体的超声换能器阵列发送近似的平面声波波束,并建立空间坐标系.3个探头定时发送超声波脉冲,同时数字信号处理器采集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在给定的算法下滤除杂波、识别提取回波首波、二次回波和三次回波等特征信号数据,在正确检测出各路波束的回波时间后,通过计算给出多个被测物体的准确定位.实验采用了杆件物体作为被测对象,对回波信号进行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后计算出被测目标的坐标值,比较了计算物位与实测物位数据,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正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2017年10月16日联合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以及伴随的电磁信号。这一事件正式开启了以多种观测方式为特点的多信使天文学(multi-messenger astronomy)。由4600余位作者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相似文献   

9.
监听外星人的无线电信息如果外星人发展出无线电技术,总会无意或有意地有无线电信号逸出。早在19和20世纪之交,无线电先驱特斯勒和马可尼就把他们收听到的遥远雷声,当作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二次世界大战后,苏、日、美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开始监听宇宙信号。  相似文献   

10.
舰载直升机吊声的搜潜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应召反潜中敌潜艇直线形规避行为,提出了双机协同反潜的预测搜索法. 在一定探测域余量下,使联合探测角度最大,确定了初始探测点.通过预测敌潜艇在舰载直 升机工作时间段内的航程,形成按照两个声纳相背的方向、半径不断扩大的环形搜索路径. 通过Matlab实例仿真,验证此法的探测成功率在70%以上.对实际的舰载直升机反潜具有参 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身飞行器突防仿真的特征信号新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突防目标不同角域内RCS(Radar Cross Section)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5种不同的突防目标特征信号雷达重点探测区域建模方案.在计算机仿真平台上,根据目标的周向散射特性,按照这5种不同的模型取RCS均值计算雷达对目标的探测概率值.不同建模方案所得探测概率值与精确探测概率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 13.66%,12.35%,6.6%,5.07%和2.4%.平均误差的差异表明:采用5个或8个特征信号重点探测区域的建模方案,所得探测概率值的误差小,能反映出雷达对目标探测概率的动态变化过程.仿真平台中,这两种建模方案无需存储大量目标的RCS值,只需记录5个或8个目标的RCS均值,可节省计算机的存储量,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2.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造一批庞大的射电望远镜起,科学家们就已经意识到,这是搜集地外文明信息的潜在手段。宇宙星体发出的各种自然电波往往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而智能通讯电波则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外星人如在用无线电频率进行星际通讯,我们就能够测出这些信息的方位而探知他们的存在。从60年代到90年代,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射电技术更为先进,灵敏度成倍提高,这也就是美国宇航局制定、实施通过射电遥测探测外星生命计划的由来。从“奥兹玛”到“沙提”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外星生命的活动,早在60年代就已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探测-1卫星于1月3日开始向地面传回数据。科学家对数据分析后发现,探测-1首次探测到了一种陌生的空间现象,即在其轨道运行空间内有一种新的高能电子分布规律,这在以往的空间探测中从未发现过。探测数据显示,在距离地球比较远的时候,高能电子探测器探测到的电子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红外观测为我们带来了宇宙中引人入胜的新景观 自从两微米巡天计划(TMSS)扫描70%的天空并探测到大约5700个红外辐射源至今已经有30年了。现代的天文学家已经认识到红外线的的重要性,它能灵敏地探测传统光学波段无法穿透的区域。科学家们正在进行最新的红外探测计划,即全天两微米巡天计划(2MASS),这一计划利用现代探测器的优势,能探测到比TMSS探测的天体暗1亿倍的天体。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美国科技界对寻找地球外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美国行星际协会一直在大力支持这项研究活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布鲁斯·默里博士认为,寻找地外文明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在今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人类已有能力探测到来自宇宙中其它文明星球的射电信号。但在目前,地球大气层内人造的无线电噪音正在日益增加,预计在今后10~20年内,将可能使地球上的接收机无法探测到来自其他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法国、美国和苏联正合作进行一项试验性的搜索和营救卫星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论证利用低高度、高倾角轨道上的卫星所携带的设备来大大简化发现和定位遇难信号的工作。这些遇难信号是由安装在普通飞机和某些航海船上的紧急情况定位发射机(ELT)和紧急情况位置指示无线电信标机(EPIRB)发出的。卫星接收到遇难信号后把它们中继到地面站,地面站再进行信息处理,最后把确切地点传输到救援部门。现在,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搜索和营救工作是采用低功率无线电信标机发射电信号进行的,信标饥的工作频率是121.5兆赫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两位美国天文学家西斯·肖斯塔克和亚历山大·巴奈特共同撰写了一本有关宇宙奥秘的新书,书名为《宇宙同伴》,其中的主题是“寻找外星人”,两位作家在书中断言:“人类将在2025年左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外星人取得联系。”至于地球人是否有能力与外星人取得沟通,许多科学家认为现在断定还是言之过早,因为迄今为止,科学界对外星人是否存在还是信疑参半。自从1947年罗斯韦尔事件以来,科学家以无数个频率信号、1亿多美元的资金、成千上万个小时的时间对天空进行扫描,但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信号。不过,他们所探测的最遥远的恒星到地球的距…  相似文献   

18.
四平 《太空探索》2008,(4):36-37
第三次转机水到渠成 眼见两次探月的波折,时任"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的闵桂荣院士等人有点坐不住了,他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这航天科技三大领域中,深空探测至今还是我国的空白点.他们的忧虑不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竞争,更多地是想到了在未来空间资源的分享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人权和利益.  相似文献   

19.
钱峰 《飞碟探索》2000,(3):39-40
宇宙空间充斥着众多神秘的星球、星系 ,它们在不断生成、爆发、死亡 ,但最神秘的莫过于X射线脉冲星了。数十年来 ,尽管科学家有能力探测到它们 ,但要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却显得无能为力。如今 ,通过核武器实验室里的超级计算机 ,科学家们相信 ,他们已初步揭开了脉冲星发光之谜。在过去的半年里 ,来自美国加州的3位科学家 ,借助半人马座X -3星发来的信号 ,成功地做出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半人马座X -3星是一颗X射线脉冲星 ,距离地球3万光年 ,每间隔4 8秒发生一次射线爆发。关于“脉冲核子发光泡”的描述首先出现在科幻小说里 ,如同一…  相似文献   

20.
严小平 《飞碟探索》2010,(12):44-45
德雷克方程式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成为用敏感的无线电搜寻来自地外文明信号的第一人。他将一个26米的射电望远镜对准二颗近邻星,一次虚警之后,没发现有意识的信号。第二年,在为一个梦想思想家(包括年轻的萨根)的会议准备时,他以《如何讨论探测智能生命可能性》为题写了一个大纲,大纲从恒星形成的速率、典型的行星数量和消解文明的寿命开始。他说:“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现在让我吃惊的是,这竟然被写进了天文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