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双星照环宇     
刘振兴 《太空探索》2003,(10):26-28
天气,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刮风、下雨、冰雹、飓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代表了人们几千年来对天气的认识,也使人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威力。观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的手段。其实,地球只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小弟弟,她的能量来自于太阳的照耀。太阳的一举一动,对于地球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太阳一感冒,地球就会打喷嚏。因此,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机理,是科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探测的背景地球主要是由固体物质组成的,有一个强度适宜的地磁场,它透过大气层,延伸到地球以外很远的地方。太阳风是…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初期,日本军火工业损失贻尽。武器生产被禁止,技术人员散失。从1950年起,为了满足朝鲜战争期间的“特需”,美国逐步放松了对日本的限制,从而使日本的军工生产得以恢复。这一时期,日本主要是为美军生产弹药和维修军械。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日本生产武器的厂家也从160家减少到27家。1954年,日本陆、海、空三自卫队正式成立,给军工生产带来转机。但在这一时期,自卫队的武  相似文献   

3.
远古时代,大约在白垩纪第三纪,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撞击造成灾难性后果:刹那间,天崩地裂、物种灭绝。就在这一时期,恐龙和其他众多物种遭受灭顶之灾。海面掀起约1千米高的巨浪,大片森林淹没在熊熊烈焰之中。更为糟糕的是,遮天蔽日的尘埃和烟雾弥漫在大气层中,气温随之急剧下降。在无休无止的漫漫寒夜中,一度繁茂的植被不复存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植物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过,据科学家们分析,在200年后,如果类似的灾难降临地球,也许我们并不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到那时,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对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4.
曹夫 《飞碟探索》2003,(6):31-33
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黏糊糊的泥浆溅到眼睛里,注到耳朵里,流入因劳累而喘着大气的嘴巴里。到处都是淤泥,连牙缝中也是。总而言之,这些人浑身是泥,看上去好像正在腐烂。40岁的赖纳·弗里德里希用结满泥垢的手套抹了抹脸,吐出嘴里的泥巴,把一根铁棒插进地里,将全身压到铁棒上,使出浑身力气,撬开下层土,并把胳膊伸进地里,用双手把泥土挖出来。水从上面流进弗里德里希的领子。这天是星期五,快到半夜时分了。两小时前,这位在泥浆洞里大干的男子还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指挥津根市的新罗马教合唱团。乐声尚未完全消失,这位指挥就离开了教堂,朝他…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载人航天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出生于1932年,年幼时家境贫寒,几位哥哥姐姐都不曾读书,唯独他在大哥的帮助下幸运地上了学。然而,万事开头难。王永志的启蒙小学离家相当远,往返路程将近8公里,道路不仅蜿蜒曲折,十分难走,而且还要经过一条小河,可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为求学,7岁的他就开始长途跋涉,早出晚归。乡间地头,映着他勤奋的身影。上了中学,王永志的求学  相似文献   

6.
正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即公元1054年7月4日,寅时。再有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身为大宋司天监的杨惟德一如往常,理好官服,缓步登上高耸的瞻星台,向微明的东方极目眺望。是夜,繁星如许,残月如钩。忽然,一颗芒角四溢、颜色赤白的大星引起了杨惟德的注意。这颗大星刚刚升起于东方地平线上,在它的旁边,还隐约可见暗淡的毕宿天关星。起初,杨惟德还以为那只不过是刚刚东出的启明星,因为无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孔的轴线的直线度误差测量,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准直望远镜法。这种测量法精度高,准确可靠,但只适用于孔径大的深孔工件,一般,以准直望远镜的瞄准靶能放进孔内为宜。2.综合量规法。这种测量方法比较接近孔的实际使用情况,较直观,精度也较高。但是,对于测量高精度配合的孔,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要精确地测出孔的实际尺寸,才能配制合适的综合量规。这是十分困难的。②检测中往往会产生划痕或小的沟槽,从而影响内孔的表面质量。本文介绍一种利用0.5象点比长仪测量小型孔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它既可避免上述不足。又可在测量孔内径的同时,把孔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测量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作为人类的代表,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了脚印。"阿波罗11号"的登月,使得阿姆斯特朗名声大噪。上至白发苍苍的老翁,下至呀呀学语的孩童,无人不知他的名字和登月壮举。只是,返回地球后,阿姆斯特朗是航天员、是人类的大英雄,却再不是原来那样的自己。登月之路凝聚着他勤奋的汗水,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他的人生轨迹。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  相似文献   

9.
子骥 《飞碟探索》2003,(4):23-23
“我趴在方向盘上,透过挡风玻璃向外张望。此时,一生中最令我震惊的事发生了。我看见它了。它是个盘旋在大约15米~21米高空中的碟状飞行器。它没有移动,惟一可见的光线是圆顶上的橙黄色光。它的表面是暗灰色的,感觉很粗糙。它下面的圆形碟盘很容易看见。这个飞行器说不上巨大,直径可能有11米。我盯着它看了大约5分钟~10分钟,这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我袭来。”“它像一个巨蛋,基本上与鸡蛋比例相同,只是体积很大。直径可能有24米,高约3米。它的颜色变化很有意思。它的变色经历了从猩红色逐渐变成金黄色的过程。各种颜色好像在蔓延,开始是飞…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十年来,中国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受四十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航天,同各项事业一样,凭着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实现了腾飞,创造了辉煌。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与改革开放专题”,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  相似文献   

11.
代敏 《飞碟探索》2003,(6):40-41
对突然出现的未知事物表示关注和警觉,是一种动物本能。一个生活在丛林中的动物,如果不对陌生事物表示警觉,要么被吃掉(陌生事物是敌人),要么丧失猎取新鲜食物的机会(陌生的东西可以是食物,如黔驴之于虎)。据说,巴甫洛夫在发现狗的条件反射之后,他的学生也训练了一条狗,铃声一响,狗就分泌唾液。于是他请巴甫洛夫去证实。可是,每次巴甫洛夫到场,实验就失败。学生有点难堪,但巴甫洛夫却发现了新的东西。对狗来说,巴甫洛夫是陌生人,对陌生人的关注和警觉抑制了它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定向反射。人类的定向反射比动物更为发达,对自然奥秘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伞翼几何参数变化对纵向与横侧气动特性的影响。在实验中改变的因素包括伞翼后缘形状,翼面上的肋条,伞翼顶角,边条小翼,外翼弦长,龙骨形状,伞翼的张开比和上反角。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龙骨双叶伞翼,后缘形状改变对气动特性有很大影响,采用向内弯曲的后缘与直后缘的情况相比,能使伞翼的最大升阻比提高很多。在翼面上加肋条,使伞翼的阻力减小、升阻比增大。对于顶角比较大的翼面,增加顶角将获得更大的升阻比。在这种翼面上加边条小翼,可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并且改善失速特性。采用适当弯曲的龙骨也使升力特性得到改进。 增加伞翼的张开比使航向静稳定度增大。增加伞翼的上反角使横向静稳定度增大,航向静稳定度减小。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上反角对横向和航向稳定性的影响与张开比的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3.
笔者算是有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见到不明飞行物。由于看过《飞碟探索》的此类文章,所以这次发现后,我便特别留心观察,可惜没有把它拍摄下来。第一次是2004年6月19日21时以后。当时我正在冲凉,从房子的一角可以看到一小块天。忽然,我发现有两个像手电筒的光束晃来晃去。开始我以为是外面公路的车灯映到天空,并不在意;后来发现那两个光团并不带有光线,也不是从地上射上去的。它们在那个地方飞来飞去,一个亮,一个暗,当前一个暗的时候,另一个又亮起来,就像是两个光团在嬉戏。这时,我才感觉到它们是两个不寻常的光团。我急忙冲洗完毕,穿…  相似文献   

14.
美国空间站计划决定进一步扩大机器人的作用。派宇航员去舱外活动(EVA),进行空间站的组装与维修,因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作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工作效率不高。在这些场地工作,机器人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美国将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作为研究机器人的中心,与产业界通力协作开发机器人系统。涉及空间站机器人系统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课题。首先,面临机器人工作环境,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下,外界条件给予它的影响就应谨慎地加以研究。在地面因重力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天司令部航天控制运作部主任鲁滨逊最近指出,俄罗斯的航天发射次数1992年为54次,1991年为59次,1990年为75次,预计1993年为50次上下。但有证据证明,俄罗斯的卫星日益先进,使用寿命日益延长,俄罗斯的军用航天能力并没有削弱。在80年代期间,原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大体上每年为90多次。从1989年起,发射次数开始减少。俄罗斯的航天发射次数减少归因于采用小型化部件等先进技术,延长了卫星的使用寿命。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说,他要优先利用俄罗斯的航天能力。目前,俄罗斯有140多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俄罗斯航天局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要与国防部一起确保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08,(6):53-53
1952年7月31日,美国新泽西州,帕索利亚。1952年,美国,华盛顿。1952年,朝鲜上空。这是1952年摄于朝鲜上空的有关不明飞行物和米格-15战斗机的录像带中显示的图像。  相似文献   

17.
三维空间     
维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所以叫三维空间,也叫三度空间。我们在地球上一条东西方向的路上行走,那是一维的,再加沿南北方向的路,就可以到达任何地方,那是在二维地球表面上运动,离开地球表面升入空中,到宇宙空间去遨游,那就是进入三维空间了。宇宙空间是一个巨大的三维空间,但可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航成功,引起世界强烈反响,美国及其盟友兴高采烈,苏联则沮丧恐慌。航宇局认为,试飞的成就将使宇宙空间成为科学实验的“天堂”、空间工业化的基地和未来战争的遥远战场。更为重要的是,航天飞机有着明显的军事潜力。美军界人士断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谁能控制住空间,谁就能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航天飞机取得的技术成就,标志着在载人宇航技术方面,美国已恢复她的优势地位。航天飞机的问世,必将加速空间军事  相似文献   

19.
《飞碟探索》2003,(3):7-7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相信,南极洲西部的冰层在过去1000万年~800万年一直都保持稳定。但是,最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舒理雅教授在南极洲较深的冰层下,发现了估计有60万年历史的硅藻化石。硅藻是一种单细胞的原始动物,壳是由蛋白石组成。它们需要水和阳光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在冰层中生活。因此,科学家判断,南极洲的冰层曾经融化成为海洋,后来再重新冻结成冰层。这个发现使科学家重新评估南极洲的情况,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南极洲的冰架正慢慢地融化。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葛特太空飞行中心的资料,近年来海水的水平面每年都上升2毫米,其中1毫米是来…  相似文献   

20.
星星的舞会     
我们是从地球上看到天界的芭蕾舞剧在重复演出。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你相信吗,天上的星星也会跳舞。每当夜幕降临,就是它们粉墨登场的时候。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舞台。 你瞧,太阳刚刚落下去,亮一点的星星们就迫不及待地显现出来。它们自西向东地舞着,直到天明才恋恋不舍地消失在晨光中。而当夜色再次浓郁时,它们就又会出现,但不同的是,它们会比前一天迟到4分钟登上舞台。也就是说,每一天,星星们会比前一天晚4分钟升上地平线。于是,你不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