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载人航天信息》2008,(1):10-10
“哥伦布”实验舱是继美国“命运”号之后的第二个国际空间站实验舱,它由欧洲10个国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参与制造,是欧空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哥伦布”实验舱装备有多种实验设备,能开展细胞生物学、外空生物学、流体和材料科学、人类生理学、天文学和基础物理学等多方面的实验,其使用寿命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2.
日本实验舱(JEM)也称作“KIBO”(日语希望的意思),它是国际空间站的一部分,是由日本国家空间发展署(NASDA)为国际空间站项目出资研制的。它有一个压力舱和一个暴露在空间的平台,因此它可为用户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实验机会。JEM  相似文献   

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20-120
2007年7月上旬,NASA决定花费1900万美元向俄罗斯购买一套“国际空间站”上专用的厕所系统,新厕所交付后将于2008年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  相似文献   

4.
身居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上设有一个由七扇窗户组成的观景台,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长期考察组成员可以通过它来观赏太空和地球美景。在这座特殊的观景台上,有随时可以拍摄宇宙的长焦相机,每一组用大约半年时间在空间站坚守执行太空任务的长期考察组成员都会在这里拍摄到很多有关太空和地球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354-354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国际空间站"身价"不菲,很多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似乎都与地球生活有关。而且,很多科学实验只能在此进行。国际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微重力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3,(12):39-39
美国航宇局已开始利用国际空间站上的现有能力对该站外部进行检查,并正在研究对其它维修和检查安排进行调整。这些工作是该局对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做出的反应的一部分。调查报告称哥伦比亚号解体有技术和美国航宇局管理不善两方面的原因,并针对航天飞机复飞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美国航宇局已把其中某些建议运用到依靠航天飞机支持的国际空间站计划。针对调查委员会对改善航天飞机在轨检查技术的要求,美国航宇局正在利用安装在站外结构和机构臂上的相机等设备对国际空间站进行外部检查。检查在机组工作日程和光照条件允许的条…  相似文献   

7.
《航天》2011,(1):38-39
国际空间站是国际合作的结晶,包括美国航宇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日本宇宙探索局和欧空局的11个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世界各地的宇航机构有超过10万人参与了这项事业,美国37个州的设备制造商也参与了空间站组件的制造。  相似文献   

8.
易林 《航天》2014,(5):38-39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等15个国家联合建造和运营,全球有10万人为其服务。(开始有16个国家参与,后来巴西退出)  相似文献   

9.
2009年初冬时节,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执行了本年度最后一次天地往返飞行任务,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重大十多吨的实验和生活物资,并且进行了3次太空出舱行走,对国际空间站部分设备进行了维修。  相似文献   

10.
对话空间站     
《航天员》2012,(3):52-53
2012年3月7日,国际空间站第30长期考察组指令长丹·伯班克(Don Burbank)和飞行工程师唐·佩蒂特(Don Pettit)在空间站通过视频,跟美国圣何塞市华盛顿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有趣的交流活动,为孩子们解答各种关于太空的问题,并与他们分享在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的点滴。  相似文献   

11.
发射航天器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常规性的航天活动,在每次这类飞行的全过程中因特网的有关网站都将北美航天防空司令部(NORAD)追踪测量得到的航天器的轨道根数予以公布。据此对2005年7月美国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以及2006年3-4月俄罗斯的联盟TMA-8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过程的轨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319-319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正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与导致人类肠胃炎的沙门氏菌有关的实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与这种病原体的毒性有关的知识。其中一个最激动人心的结果是,科学家们已经  相似文献   

13.
科明 《中国航天》2000,(7):22-25
美国东部时间5月19日晨6时11分10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晨曦中离开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开始执行国际空间站的维修和后勤补给任务。这次编号STS—101的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历史上的第98次飞行,也是航天飞机第3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上次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是在去年的5月27日,至今已有将近一年时间。 此次飞行是亚特兰蒂斯号的第21次飞行,也是它1997年9月以来的首次飞行。当时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了编号STS—86的第7次航天飞机-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任务。此后,这架航天飞机到波音公司的…  相似文献   

14.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国际空间站计划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和加拿大等世界上16个国家参加的庞大的国际载人航天协作项目,其目的是在空间建立永久性有人居留的设施,通过利用失重、高真空等空间环境开展实验研究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庞之浩 《航天员》2011,(4):33-35
2011年7月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Ariantk)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升空,有超过100万美国民众到现场观看。因为这不仅是“阿特兰蒂斯”号第33次发射,航天飞机第37次前往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第135次升空,还是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0,(4):46-46
波音公司3月5日正式将已在轨的国际空间站美国部分移交给NASA。在当天的验收评审委员会会议上,NASA和作为国际空间站美国部分主承包商的波音公司核实,合同所要求的所有软硬件已完成运送、组装、集成和启动。波音主管官员说,通过了NASA验收表明,花10年时间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美制部分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邸乃庸 《航天》2009,(5):32-34
这一年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比较少,主要进行了美国吊臂的安装。1999年5月2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补给。  相似文献   

19.
国际空间站确定组装飞行安排仝爱莲孙广勃由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和日本等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完工日期很可能会推迟到2004年以后,即比1984年该计划最早宣布时的预定完工日期晚了10年,同时也比美国航宇局1996年宣布的完工日期晚了约1年。去年11月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前苏联/俄罗斯的"礼炮"号系列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美国、欧洲、日本的"国际空间站"应用进行深入调研,归纳和总结国外空间站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梳理出其应用任务和技术,同时合理分析了国外在载人航天应用技术上的经验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