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989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01次航天发射,其中苏联74次,美国18次,欧洲7次,日本2次。 苏联在丘拉坦进行了29次发射,普列谢斯克45次。苏联已连续两年未在卡普斯汀亚尔发射场进行发射。 1989年苏联发射的卫星包括: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15日,苏联价值200亿英镑的“能源”号(Energia)重型运载火箭首次从哈萨克斯坦的丘拉坦发射场发射试飞成功,从而表明,苏联即将在工业开发太空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1987年苏联在航天发射方面又一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共进行了95次发射,而美国只发射了8次,日本发射了3次,中国和欧洲各发射了2次。 1987年全世界总共进行了110次航天发射,比1986年的103次有所增加。1986年苏联发射了91次,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美国和欧洲则分别发射了2次。 1987年苏联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了47次航天发射,从丘拉坦发射中心进行了47次航天发射,从卡普斯丁亚尔发射场进行了1次航天发射。如果把1987年5月15日新的大型运载  相似文献   

4.
苏联有三个导弹、航天器发射场,三个发射场均由苏联战略火箭军管理。 1.拜科努尔(又称丘拉坦)发射场 拜科努尔发射场是苏联最大的一个发射场,位于哈萨克苏维  相似文献   

5.
苏联于5月15日第一次试射了一枚推力相当于土星5的巨型运载火箭——能源号(美国称其为SL-W),这将加快苏联航天飞机的研制进度,并使苏联具有发射100吨重的空间站舱室和军用卫星的能力。能源号火箭的起飞推力为30000千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苏联将用这种火箭来实施未来的载人飞往月球或火星的计划。  相似文献   

6.
苏联计划建造5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第一架暴风雪号已于11月15日用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进行了不载人飞行。 第二架轨道器取名小鸟号,已经在拜科努尔发射中心与能源号运载火箭联装。据苏联公布,其长达10年的航天飞机计划已经耗资100亿美元。 鉴于能源号发射系统的灵活  相似文献   

7.
目前除了美日法三国,苏联也正在积极研制航天飞机。早在1979年,苏联就已制造了一架实验型航天飞机。这是一架三角翼实验机。它用一架图95重型轰炸机送到空中进行了一系列滑翔试验,测定了航天飞机低速飞行性能。苏联航天飞机将采用联盟号和进步号宇宙飞船的电子计算机和德尔它自动导航系统等控制设备。它能用一种可扔掉的助推火箭从丘拉坦宇宙发射场发射入轨。  相似文献   

8.
四、建造新的现代化发射场我国目前用于航天发射的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场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将发展新一代大推力、无污染运载火箭,这些发射场由于存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发射场管理等不利于航天发射的欠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预计苏联要研制数种型号的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其中最大的一种型号可将215吨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 1987年5月15日发射的第一枚能源号运载火箭包括一个芯级和4个捆绑的助推器以及一个安装在侧面的上面级,上面级装有一台姿控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未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有关其综合发射设施更详细的情况现已有所透露。 该发射台设有筒形的宇航员出入通道。航天飞机右侧是勤务塔,它装在能源号发射台上,勤务塔上设有运载火箭发射用的全部装置。航天飞机左边是带有宇航员出入通道的发射塔。图1中最左边的塔被苏联记者称为“主塔”,塔高100米。这个主塔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苏联有效载荷发射能力为1~20吨的几种实用运载火箭以及这些运载火箭的性能。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正在研制中的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方案选择、设计原则、试验发射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火箭发射场上的工作千头万绪,全部发射准备和发射工作都是按照预定程序由发射准备系统和发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指令来完成的。由于运载火箭的结构非常复杂,准备工作量大,并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发射,因此必须使发射前的准备过程尽量自动化,以缩短发射的准备时间。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从技术上讲十分复杂,若没有准确、快速、可靠的指挥控制系统,火箭的成功飞行是不可想像的。当把能源号火箭固定在发射台上时,有几千根电气线路和数十条  相似文献   

13.
正俄罗斯联盟2-1a/"伏尔加"运载火箭4月28日在东方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MVL)300科学卫星和两颗微小卫星,即"鹳"2D和"萨马拉星"(SamSat)218/D。这是东方发射场首次用于航天发射。发射曾定于4月27日进行,但当天的倒计时程序在进行到距起飞仅1.5分钟时被自动中止。据报道,倒计时自动中止是因为自动化发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系统多、各系统耦合关联程度大、射前流程复杂,实现“零窗口”发射难度大。基于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的系统特点和射前约束条件,提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的技术方案。通过能力挖潜主动拓展了任务故障适应性和窗口宽度,并辅以科学的测试发射策略,将技术和流程相结合,共同实现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目标。这对全面提升大型运载火箭和发射场“零窗口”发射能力、适应未来航天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商业航天新军蓝源公司9月15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第36号综合发射设施宣布,它将在卡角建立制造厂和发射厂,用于生产和发射其规划中的轨道运载火箭。拟在2020年前开始发射的这种火箭近期将用于发射卫星等有效载荷,远期还将用于载人飞船发射。发射场将建在第36号综合发射设施所在位置。该发射设施曾是宇宙神火箭的发射场,包括36A和36B两座发射  相似文献   

16.
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主设计师最近详细地透露了关于该火箭的情况,现概要地整理如下。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是一种多用途的火箭系统。能源号具体运载能力如下: 低地轨道:100吨 地球同步轨道:18吨 飞向月球的轨道:32吨 飞向火星及金星的轨道:28  相似文献   

17.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建造H-2运载火箭的发射场。H-2运载火箭主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于1992年完成,吉信发射场将于1991年12月前完工。现在种子岛的东南端有发射H-1运载火箭的大崎发射场和发射缩比H-2试验火箭的竹崎发射场。 由大崎发射场往东1公里便是正在兴建的发射H-2运载火箭的吉信发射场。进入发射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巨型塔。一个是发射塔,塔高75米,长30.5米,宽26米,比大崎发射场的发射塔(高67米,长26米,宽25米)要高大。这是因  相似文献   

18.
自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巴西政府就很重视利用空间开发资源和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1961年,巴西建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以后又陆续成立了航天研究所、航天活动研究所等组织。1965年,巴西开始研制探空火箭并建立火箭发射场。1978年,巴西政府批准研制运载火箭并制定了详细的应用卫星计划。1981年,巴西决定向加拿大斯派尔航宇公司/美国斯公司购买两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89年,巴西将用自己制造的运载火箭陆续发射4颗卫星。巴西的航天计划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所用的技术也和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相适应。然而,由于航天任务日趋复杂,要求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航天活动也促进了巴西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据苏联有关人士透露,到1994年为止,苏联的大型能源号火箭只准备进行两次飞行,缩短的能源号-M要进行首次发射。 两次能源号火箭发射的具体安排是:一次在1992年发射第二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另一次在1994年发射苏联第一颗大型通信卫星(重18吨)。 能源号-M仅重1050吨。这种小型能源号火箭包括一个缩短了的箭体、一台RD-0120低温发动机和两个装有RD-170发动机的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类新型航天器、新型运载火箭的飞速发展,新的发射方式和发射需求急剧增加,智慧化、航班化发射成为必然,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需求凸显。首先对国外航天发射场现状与特点、我国航天发射场现状与不足及发射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目前我国发射场面临的形势,从总体架构、发展原则、系统组成与功能3方面阐述了下一代智慧发射场的总体构想。并对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目标与途径进行了分析总结。不仅为我国下一代智慧发射场发展指引了方向,也为未来我国发射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