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际旅行包括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人类已经实现了在太阳系内的不载人行星际旅行,要实现恒星际航行,人类还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上演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的星际旅行,我们能够采取的更合理的做法并不是建造超大号的世界舰,而是选择体积较小的星际殖民飞船。这种飞船将采用模块式设计,可容纳10000人。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来简单描述一下数年来提出的有关星际旅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郭季 《国际太空》2007,(8):27-27
应中国宇航出版社和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关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博士于2007年6月28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和著名宇宙探险科幻小说《星际迷航》的签名售书活动,并且回答了《国际太空》杂志记者等人提出的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让我们设想一下未来 ,或许在2020年会有一艘由多国宇航员组成的机组驾驶的宇宙飞船 ,将开始它的第一次星际旅行,它的目标就是火星。或许这一设想还无法提交给国际科学委员会 ,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这颗“红色星球”。目前探测火星的工作即将开始 ,而且将持续到2015年左右。在载人火星飞行的方案实施以前 ,将会发射一系列不载人的自动火星探测器 ,那就是福博斯太空飞行器。我们会在火星上找到什么数百年来 ,人们一直认为在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科幻小说的作者们就火星人和他们构成的社会写下了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甚至一些科学家们都…  相似文献   

6.
钱峰 《飞碟探索》2002,(5):18-19
以爱德加·莱斯·布罗夫的科幻小说《人猿泰山》为标志,一批现代科幻小说陆续问世。被科幻小说激起对科学无限向往的人们,或许有朝一日能透过显微镜观测到诗人、哲学家笔下的理想境界,发现一个意义远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航海家的新大陆探寻之上的崭新世界。或许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探寻之旅,这次旅行能彻底改变我们对我们自身及整个宇宙的认识;或许我们最终会找到证据,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过生命。面对一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NASA的官员丹·戈尔丁惊呼:“宇宙的大门已向我们洞开,我们正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正如天文…  相似文献   

7.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  相似文献   

8.
媒体     
《飞碟探索》2006,(11):5-5
想参加星际旅行,却害怕宇宙射线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科学家提出了新构想——电浆泡泡,先将电浆形成电流,再利用此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宇宙射线偏折。若这个构想可行,未来宇航船笨重的宇宙射线保护壳将被轻薄的电浆泡泡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陈兵 《飞碟探索》2012,(12):25-25
文明之间的星际旅行极不可能,因为受到光速限制,这是探索地外文明的研究人员通常都赞同的观点。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人们一方面强调通过电磁频谱探索携带信息的信号,另一方面科学界又列举理由,对目前拥有的地外智能造访地球的证据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0.
在1966年,当《星际旅行:进取号》上映的时候,科幻系列在找寻自身的空间和时间空档方面遇了到难题。几十年后,新一代银河探索者掀起一股类似的热情,幻想去寻找新世界和新文明,想到太空船以前都没有去过的地方:遥远的恒星及其周围的行星。  相似文献   

11.
说起时间旅行,我们总会觉得那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科幻小说的专利。然而,科学家们发现,还没有任何已知物理学定律能够完全否定时间旅行。其实,从理论上讲,将物质沿着时间的轨迹来回切换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问题是,一旦试图将其付诸实施,技术上的难题便会接踵而来。还记得所谓虫洞效应吗?据说利用那些狭小的时空隧道,我们便可从某一时刻游移至另一时刻。倘若我们想回到过去,在理论上,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完美可靠的方式,问题是,我们需要一定量的“反能”物质来撬开虫洞。最近,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罗纳德…  相似文献   

12.
火○星○生○命○再○探贾明舫编16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到了火星最古老的岩石上,将这颗红色的星球上的一块直径约2公里的岩石抛向太空。这块岩石经过漫长的星际旅行后进入太阳系,于距今约13万年前坠落到南极洲寒冷的雪原上。1984年,有位宇宙学家发现了这...  相似文献   

13.
北辰 《飞碟探索》2003,(2):35-37
广泛存在的星际分子1963年,由于射电望远镜的使用,人们开始陆续发现遥远的星际云中含有一些星际分子。此后,对星际分子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星际分子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那个时候,天文学家谈论星际分子成了一种时髦。这些星际分子种类繁多,在空间的各个方向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主要分布在银河系的旋臂中。在众多的星际分子云中,人们研究最多的是人马座B2和猎户座A,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分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人马座B2被称为星际分子的宝库。现在,已发现的星际分子多达100多种,主要有OH、H…  相似文献   

14.
正在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有一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绕着比邻星公转。由于其与母星的距离十分合适,所以该行星上很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近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这一发现,实现了科幻小说作家长久以来的梦想:这是一个潜在的可居住的世界,与地球的距离也很近,足以让人类发送他们的第一个星际航天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射电望远镜。科学家早已发现星际空间存在着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在恒星之间分布着的星际物质(如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等)中,也存在着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和物质,如氢、碳、氧、磷、铁和水等等。  相似文献   

16.
当成年人为了中国原创科普著作缺乏而抱怨、而遗憾、而推荐、而评奖、而大声疾呼,闹得沸沸扬扬时,我们的许多中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们却毫不理会这些“大人的事情”,自顾自埋头阅读着一个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他们和她们在书包里放着这个人的科幻小说,在寝室和教室里传阅着这个人的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17.
骆驼渴了能发现新水源 奥伯特1894年6月25日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受家庭影响,1913年进幕尼黑大学学医。但他从小渴望工业进步,并对交通工具感兴趣,因为工业进步带来的任何交通工具,能使人旅行得更远、更快、更好。 11岁那年,妈妈将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旅行》两本科幻小说,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他一连读了五六遍,几乎把全部内容都印在了脑子里。他对凡尔纳的书着迷,但他并不盲从凡尔纳。  相似文献   

18.
陈思信 《太空探索》2001,(12):36-37
实现幻想 科学幻想常常启发人类的重大发明创造。1865年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描述了引人入胜的宇宙航行情节。在那时,凡尔纳就想到了太空旅行要穿特殊的服装。而实际上,直到30年代进行高空飞行时,人类才确实需要特殊的飞行服装。随着飞机越飞越高,高空的低气压迫使飞行员需要加压的服装,或者  相似文献   

19.
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ACE卫星的太阳风及行星际磁场观测数据和相应时期的Dst指数,分析了行星际电场的Dst指数的相关关系,讨论了行星际电场作为研究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良好参数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在强和中等地磁活动基间,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曲线;相对于V、V^2Bz、VB^2和ε,行星际电场的突变特征曲线更易识别;弱的扰动磁层背景状况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及电场晨昏分量的较大波动影响着磁暴的发展,使磁暴主相有多个发展阶段,从而增加磁暴的强度;对主相有多个发展阶段磁暴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一维混合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高密度等离子体团和行星际激波与准平行无碰撞激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推平行无碰撞激波上游的大振幅低频波动的散射,除了在通过激波过渡区时稍有压缩外,等离子体团从激波的上游开始就一直是不断弥散的.行星际激波在向准平行无碰撞激波靠近的过程中,会在其上游产生大振幅的低频波动,同时行星际激波的强度不断增加,最后和准平行无碰撞激波会并成一个新的激波,在新激波前继续有大振幅的低频波动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