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火星奥德赛”轨道探测器已获准再工作两年.即到2010年9月。2001年飞抵火星的该探测器是目前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6个探测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它第三次进行为期两年的延寿。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2,21(4):99-99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6月11日消息,NASA的“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一个反作用轮的读数异常,但探测器仍然安全,于6月8日正式进入保护性待机模式。“奥德赛’’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当年10月24日抵达绕火星轨道;2002年2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是迄今工作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将“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用作信号中转站,为好奇心号火星漫游车在2012年8月登陆火星时传输信号。据该网站7月27日报道,“奥德赛”已成功调整了轨道位置,且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登陆者"探测器,但在预定着陆时间后下落不明。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但在2003年,由于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奥德赛"于10月底完全停止了工作,控制人员至今仍无法使它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美国宇航局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已于10月23日深夜进入火星轨道,并于27日首次进入火星上层大气、深入到距火星表面不到157km内的空间区域,同月30日向地面传回第一张火星的热红外照片,开始其对火星探测的正常工作。耗资2.97亿美元的“奥德赛”探测器的主体呈正方形,两侧配有翼形太阳能装置,并携带遥感成像系统、γ射线谱仪、火星辐射测试仪以及由俄罗斯研制的高能中子探测器,能对火星表面进行水、矿物质和辐射水平等方面的探测。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7.
袁越 《中国航天》1999,(2):31-33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  相似文献   

8.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的火星探索计划的目的是研究那里的气候变化、资源情况以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近发射的两颗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将是研究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1月7日发射、目前正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美国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与先它21年发射的两颗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相比,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由它拍摄到的照片使科学家们对火星表面的演化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不解的新问题。据负责相机制造工作的马林空间科学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米切尔·马林介绍,火星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