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5~74μm的快速凝固Al-Fe-Mo-Si-Zr-Ti合金粉末凝固组织特征,探讨了凝固组织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粉末主要有四种基本组织:初生Al_9(Fe,Mo)_2,α-Al与Al_6(Fe,Mo)共晶,胞晶及显微胞晶,出现这些组织的典型尺寸依次为56μm、40μm和8μm;合金元素Mo的加入,显著提高合金粉末凝固前过冷度,使10~40μm粉末的凝固机制发生了变化,由导热控制型转变成溶质扩散控制型,从而基本上消除了该尺寸范围内粉末凝固组织中共晶成分和初生相。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快速凝固形核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从理论上证实了胞间准晶相为初生相,计算得出在二元Al-Fe合金中抑制该相形成所需的冷却速度高达10 ̄(13)K/s。  相似文献   

2.
用X-ray衍射、TEM及FDX详细研究了快速凝固高温Al-Fe-Mo-Si-Zr-Ti合金强化相相变过程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时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B15合金和(B4Cp+SiCw)/MB15复合材料在170℃的时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DSC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时效相的析出过程比基体合金提前,且析出量增加,而析出相的溶解过程推迟。TEM观察发现,复合材料中析出物仍为Laves MgZn2'相,且在SiCw/Mg与B4Cp/Mg两种界面上和界面反应物MgB2上优先析出。维氏硬度测试表明,复合材料有明显的时效加速,达到峰时效只需6h,而基体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体旋甩法制备了快速凝固Al87Ni7Cu3Nd3金属玻璃薄带,并以连续加热和等温加热两种模式对非晶态薄带进行退火处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和高分辨率电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非晶态薄带的晶化过程,对非晶态和退火态薄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细致检测,研究重点放在形成α Al纳米晶体颗粒的初始晶化行为,以便了解Al基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快速凝固Al87Ni7Cu3Nd3合金薄带为单一的非晶态结构。非晶态薄带的晶化过程包括两个主要转变:α Al晶体从非晶基体中析出的初始晶化以及有Al3Ni,Al11Nd3和Al8Cu3Nd形成的第二次晶化过程。初始晶化的速率控制过程可能是铝自扩散,而第二次晶化过程则受控于溶质原子Ni,Nd和Cu的扩散。90~160℃等温退火薄带由α Al晶体相加残余非晶相的两相组织构成,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初始晶化过程速率增大,而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α Al晶体相的相对含量增大。110℃等温热暴露130min退火薄带的显微组织可以描述为,在非晶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着体积分数约20%的α Al晶体纳米(10nm)颗粒。  相似文献   

5.
谢超英  江伯鸿  胡赓祥 《航空学报》1994,15(12):1528-1531
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和宏观力学,研究了Ni-Al-Fe-B合金中γ相的变形行为及其对合金形状记忆效应(SM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应力作用下,Ni-Al-Fe-B合金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时,有少量γ相以滑移方式参与协调变形,以至合金在较小的应变量下也得不到完全的SME。合金的形状记忆恢复率随应变量增加呈现阶段性衰减趋势。当应变量为4%时,形状记忆恢复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6.
Si对In718合金凝固过程及元素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Si对In718合金凝固过程及元素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含量升高后,不仅在枝晶或Laves相中偏析程度加剧,而且在枝晶内的浓度也逐渐升高而达到显著水平。Si降低Nb在Laves相中的溶解度,因而促进Laves相的析出,提高Laves相吸收剩余液体的能力,缩小偏析区的面积。分析认为,过分降低Si含量对改善合金凝固组织及提高终凝温度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和时间对A357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样时效条件下,随固溶时间的延长,合金的δ均增加,σb先增加,后又有所下降。经545℃固溶的合金,其σb和δ均比535℃时稍有增加。随固溶温度的提高或时间的延长,Si相变更更加圆整和粗大;Fe相开矿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非晶态Al83Y10Ni7(at%)合金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SC技术研究了Al83Y10Ni7(at%)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在恒加热速率晶化曲线上,随升温率在1~40K/min范围变化,分别出现3~4个放热峰。利用Kisinger法,Ozawa法和Arhenius法分别计算了晶化激活能,认为Al83Y10Ni7非晶合金在Al-Y-Ni系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晶化时第一个放热峰晶化相的等温晶化动力学在0.15<x<0.85范围内符合J-M-A方程,Avrami指数n=2.5;引用阶段Avrami指数和阶段激活能,研究了等温晶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核和长大行为  相似文献   

9.
FATIGUEDISLOCATIONCONFIGURATIONSINHEXAGONALZIRCALOY-4¥XiaoLin(InstituteofEngineeringMech.,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China...  相似文献   

10.
无铅易切削耐蚀铝合金美国匹兹堡的美国铝公司研制出一种无铅的、具有高力学性能的及切削性能最好的铝合金X6020。它有极好的抗蚀性、阳极化处理性能以及钎焊焊接性能。这种合金的切屑细、表面光度高、切削速度高。它的化学成分为0.4%~0.9%Si,0.5%F...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反应铸造TiC/NiAl(Fe)复合材料压缩、拉伸性能和强韧化机制。NiAl(Fe)合金的室温拉伸延伸率达11%。含20%TiC颗粒的NiAl(Fe)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率为2.5%。与多晶NiAl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相比,20%TiC/NiAl(Fe)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延伸率明显提高。原位合成的TiC增强颗粒在高温下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含20%TiC增强颗粒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比基体合金高100%。塑性的枝晶间区域的存在是NiAl(Fe)及其复合材料在室温塑性得以改善的主要机制。XD+RC工艺导致的晶粒细化作用是NiAl(Fe)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对强度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Al-0.6Mg-0.8Si-0.2Cr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Li后,无针状Mg2Si相析出,而形成近球形AlLiSi相,δ’成为主要时效析出相。  相似文献   

13.
铸型搅动法细晶铸造使K418B合金整体涡轮获得了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改善了合金中初生MC和γ′相的分布形态,并使它们的平均尺寸减小。细晶铸造K418B合金整体涡轮材料在450~650℃的低周疲劳寿命至少是普通铸造的4倍。  相似文献   

14.
航空专利信息《α-β钛合金的全β处理》—美国钛金属公司。美国专利编号为5342458。一种α-β钛合金的热作方法,合金在强度、蠕变性能及塑性综合性能良好。合金的成分为5.5%~6.5%Al;1。5%~2.2%Fe;0.07%~0.13%Si,余为Ti...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Fe对XD工艺原位生成NiAl-TiB2复合材料室温压缩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加入25at%Fe元素后,其室温压缩变形量可达20%。分析透射电子显微术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表明,NiAl(Fe)-TiB2复合材料中,除β-Ni(Al,Fe)、γ′-(Ni,Fe)3Al相及TiB2颗粒外,还生成了一种新的Fe(Ni,Al,Ti)相。和基体相比,该相有较高的Fe含量,分布于枝晶间,可提高材料的塑性。Fe(Ni,Al,Ti)相属面心立方结构,点阵常数为a=1.068nm,它与基体和增强颗粒之间结合紧密,界面无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低Zn、高RE含量Mg-Zn-Zr-RE合金的铸态相组成。在含高品位Y的合金中,稀土相由晶界片状X相和晶内弥散分布的方形Mg_(24)Y_5相组成,并确定晶界片状X相为18R调制结构,调制周期为0.26nm。在含混合稀土的合金中,稀土相由Mg_(12)RE和晶内弥散分布的Mg_(24)Y_5相组成。分析表明,与MB25合金相比,晶粒细化、稀土相的晶界强化和弥散强化可能是低Zn、高RE含量Mg-Zn-Zr-RE合金的强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ANANALYSISOFPROPELLERLIFTING-LINETHEORYBYMATCHEDASYMPTOTICEXPANSIONSChenZemin;PanJieyuan;WuLiyi(InstituteofFluidMechanics,Bei...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ALRESEARCHONSTRESSINTENSITYFACTORKⅢFOR3┐DCRACKBYCAUSTICSWuDafang,GaoZhentong(InstituteofSolidMechanics,BeijingUnive...  相似文献   

19.
以楔形变钎焊间隙试样为对象,研究了采用Ni82Cr7.5Si4.5B3Fe3成分的镍基非晶态及晶态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液态钎料对固态母材的溶解,建立了高温钎焊时母材溶解厚度(溶解深度)定量计算的物理-数学模型。平行等间隙及楔形变间隙试样真空钎焊试验结果表明,钎焊温度钎焊保温时间及钎焊间隙等参数对母材溶解有重要影响,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用于研究高温钎焊时钎料对母材的溶解特性,并进行溶蚀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加入1. 7% Li对Al-Mg-Si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用Li-v 模型阐述了Li使Al-Mg-Si合金时效下行为发生转变的机制:Li与空位优先结合,抑制了位错环的形成及Si, Mg 原子的扩散和聚集,从而推迟和限制了G.P.区的形成,因此, Al-Li-Mg-Si合金中δ'相是主要强化相,Mg2Si相只有经长时间的人工时效才能在基体中均匀析出。探讨了形变时效对Al-Li-Mg-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的预变形显著提高了Al-Li-Mg-Si合金的时效硬化速率和峰值强度,同样变形60% 的Al-Li-Mg-Si合金与不含Li的合金相比,具有相近的强度和延伸率,但前者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弹性模量,因此,Al-Li-Mg-Si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