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升机/舰动态配合是舰载直升机飞行安全的重要课题。首先,对动态配合过程中涉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对旋翼尾流场和舰面流场耦合求解的简化方案;然后,以某舰和直升机为例,对其舰面流场仿真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主要内容包括舰面流场的CFD仿真、针对动态配合对舰尾流进行重构等,并对典型的直升机起降轨迹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有关直升机/舰动态配合流场计算仿真的途径和方法得出了若干结论,可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飞翼布局无人机着舰飞行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翼布局无人机具有独特的气动特性,研究飞翼布局无人机着舰飞行动力学特性对设计无人机着舰控制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着舰下滑飞行过程,建立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对着舰飞行轨迹稳定性的分析,根据飞行品质对飞行轨迹稳定性的约束,计算达到一级飞行品质要求的着舰飞行速度。通过配平计算和小扰动线性化处理,得到无人机着舰下滑运动线性模型,并分析无人机纵向和横航向的固有模态特性。结果表明,飞翼无人机着舰下滑过程中,纵向的长、短周期模态及横航向的滚转和螺旋模态收敛但收敛慢,荷兰滚模态发散。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飞行品质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编写无人机飞行品质标准的过程中所讨论的焦点问题,简要介绍了无人机飞行品质标准的体系架构,对飞行品质标准的主要条款进行了简要解释与分析,并与有人机的飞行品质标准进行了比较。该项研究为有关人员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舰载机着舰飞行/推力补偿综合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满足飞行品质要求下,为提高飞行/推力补偿系统抗舰尾流干扰能力及着舰下滑航迹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飞行/推力控制律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舰载机着舰控制的飞行品质、抗干扰能力及下滑航迹控制精度的综合优化。在算法的搜索过程中,粒子群模拟鸟类捕食过程自适应聚集为多个动态调整的子群,从而有效维持种群的多样性,抑制早熟收敛现象发生。最后,采用美国F/A-18A舰载机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控制律优化设计效率,不但能满足期望的飞行品质要求,同时,还可改善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着舰下滑航迹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人-机闭环系统(滚转操纵)飞行品质地面模拟试验关于驾驶员描述函数的测定方法与结果。对人-机闭环系统飞行品质分析预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波音联合攻击机X - 32A概念验证机于 2 0 0 0年11月成功开始陆上着舰演习试验 ,以验证低速飞机飞行和着陆品质。波音的试飞员称X - 32A具有优秀的低速飞行品质 ,飞行路径控制精密 ,飞机始终按照预计的模拟路径飞行。波音现在已经完成 18次飞行 ,完成了该项目所有飞行试验目标的 2 4 % ,同时完成舰载型的 54%的飞行试验目标波音的JSFX-32A开始陆上着舰试验模拟@任晓华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较全面地回顾驾驶员评定等级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飞行品质规范规定的飞行品质标准与驾驶员评定等级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有关驾驶员评定中所遇到的术语的定义,简要地叙述了决定飞机飞行品质的方法,最后希望重视飞行品质的驾驶员评定等级在试验中的应用,并介绍了飞行品质试验的简要指南。  相似文献   

8.
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舰船空气尾流场是舰载直升机在非航空型舰船上起降或者在这类舰船附近作业时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危及舰载直升机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以机-舰动态干扰为研究目的。通过各种试验结果的相互比较,验证,综合分析了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着重研究了尾流场中涡流区的及变化规律,下洗速度的大小、下洗范围及变化规律,为机-舰动态配合的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外,还结合飞行实践简要地分析了直升机进入尾流场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孙杰 《飞行力学》2001,19(3):66-69
针对舰载直升机的特殊使用环境,分析了舰船运动情况对舰载直升机实施起飞、着舰和舰上机动飞行的影响,最后,探讨了MIL-F-83300等直升机规范对舰载直升机的各种使用规定及特殊的飞行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舰船动态配合着舰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升机-舰船动态配合研究的需求,开发了一种舰载直升机-舰船动态配合耦合模型.该模型以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为主体,包括了几个子系统模型,同时考虑了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与耦合作用.以UH-60A直升机与某型舰船的动态配合为例进行了着舰降落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流场、舰效和舰船运动等舰载因素加剧了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机体姿态变化,增大了触舰速度,加大了着舰风险.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飞行体会,详细阐述了对库珀—哈珀驾驶员评定等级的理解,论述了当试飞员依照该等级进行飞行评价时确定PR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就个别参数讨论了MIL—F—8785C中规定的飞行品质等级与PR值之间的一致性问题,给出了当两者不一致时的处理办法,最后简单论述了其在现代飞机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张景亭 《飞行力学》1996,14(3):75-80,84
结合具体飞行体会,详细阐述了对库珀-哈珀驾驶员评定等级的理解,论述了当试飞员依照该等级进行飞行评价时确定PR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就个别参数讨论了MIL-F-8785C中规定的飞行品质等级与PR值之间的一致性问题。给出了当两者不一致时的处理办法,最后简单论述了其在现代飞机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近舰区风场特点,建立了低空风场和舰尾流模型,对飞机的着舰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认为:近舰区风场影响了着舰航迹的稳定性,降低了飞机着舰的安全性和乘坐品质。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飞行员在环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分析了近舰区风场对飞机着舰过程和飞行员操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舰区风场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飞行员的滚转操纵负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人机的任务特性,建议按照任务快速性与精确性的要求将无人机飞行阶段重新划分为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借鉴有人机飞行品质主观评定方法,修改给出了适用于无人机飞行品质主观评定的Cooper-Harper评价尺度;然后以纵向飞行品质客观评定准则为例,分析了有人机飞行品质评定准则对于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的适用性,认为部分有人机飞行品质准则可借鉴应用于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但其准则边界必须针对无人机的飞行特性进行修改.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准则研究框架,对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舰载飞机在低动压着舰条件下飞行操纵性能和实现飞行航迹/速度之间的解耦,首先设计了阻尼器,使飞机的短周期阻尼达到了一级飞行品质的要求;然后,基于总能量控制理论设计了着舰飞行/推力综合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使航迹角的响应带宽为1.21 rad/s。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保持速度恒定的条件下实现航迹角的快速响应,而且对气动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某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飞行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结构框图分解,分析了从操纵输入到状态响应的原理机制,应用美军标ADS一33飞行品质规范评估了该型无人直升机在悬停状态的稳定性、中小幅值姿态变化响应和轴间耦合特性等品质等级,指导了飞行控制律的设计,使闭环后整机飞行品质达到了等级1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舰载机要安全着舰,需要精确控制全着舰航线轨迹及其稳定性,风是影响舰载机着舰航线的主要因素。论文主要研究了侧风和常值甲板风对舰载机着舰飞行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影响舰载机着舰飞行的不同侧风、甲板风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甲板风和侧风下着舰飞行轨迹参数,从而提出了着舰飞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无人机的飞行品质评估标准缺失,都是参照有人机飞行品质准则对无人机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的标准也不统一。通过对某小型无人机增稳前后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有人机飞行品质标准中的CAP准则和带宽准则对小型无人机的适用性,进而提出了小型无人机纵向飞行品质评定方法,对无人机飞行品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舰面效应对直升机操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面效应对直升机的配平操纵和姿态角有很大的影响。基于三维面元法建立了直升机舰面效应模型,可有效用于分析部分地效和倾斜甲板。最后以某型机舰配合为例,分析了舰面效应对直升机配平操纵和姿态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舰载直升机的舰面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升机的舰面效应影响舰载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本文介绍了舰面效应的特点,并以直升机地面效应模型为基础,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建立了舰载直升机舰面效应模型,并讨论了舰面效应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以某型直升机为例,计算了舰面效应对操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