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相比有致命的弱点:分辨率低,又不能成像。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空间分辨能力与口径大小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这与光学望远镜是一样的。当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跟踪天线口径是100米;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口径是10米。但是,射电波段的波长比光学波段要长约百万倍,因此,分辨能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1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天文望远镜”(VLT)迎来了它的五周年庆典。甚大天文望远镜位于智利,包括四架口径8.2米的望远镜和一些口径1.8米辅助望远镜,跻身于世界上性能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之列。甚大天文望远镜拍摄出的图片甚至能够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作品相媲美,这在地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境内的“空间光通信中心”设施大体上已经完工。今后,将进行设备调试,预定1988年8月开始观测试验。“空间光通信中心”具有跟踪绕地球低轨道飞行的卫星,其可能的口径为1.5米的反射望远镜和口径为20厘米的激光信号发射用望远镜。该望远镜的主要参数如下: ·主镜——口径1.5米,焦距2.25米,空间分辨率10角秒。·安装——经纬仪式,最大跟踪速度为水平方向15度/秒,垂直方向5度/秒,跟踪精度为1角秒  相似文献   

4.
温学诗 《太空探索》2002,(10):30-32
在早期的望远镜发展史中,制造望远镜主要靠天文学家和望远镜制造专家的超人智慧和创造力,到了20世纪末期,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这一时期制造的大型望远镜无一例外地都吸纳了各种最新的高科技成果。 多镜面望远镜的问世 20世纪中期美国建成口径5米的海尔望远镜时,许多天文学家就已感到单镜面的反射镜已经达到了极限,因为镜面越大,制造  相似文献   

5.
英国赖尔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射电望远镜实现成像观测,分辨率也能与光学望远镜并驾齐驱。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技术,陆续发展了综合口径技术,研制更为强大的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与工作频率成正比,高频观测容易获得比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相同口径的天线,波长为1米时的分辨率比波长为1厘米时的分辨率要差100倍。尽管波长短时,天线和接收机的技术要难得多。这些也导致天文强国在发展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时对低频段的忽略。  相似文献   

6.
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折射式望远镜、1668年牛顿又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之后的几百年来,天文学家和望远镜制造专家们就一直拼命在提高望远镜的威力,导致了折射镜和反射镜出现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的有趣竞争。1948年海尔望远镜建成之后,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基本上可以算是落下了帷幕,反射镜和折射镜都达到了它们各自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苏联想在望远镜方面领导世界新潮流,制造了一架口径达6米的反射镜,但与海尔望远镜相比,其各方面的性  相似文献   

7.
自克拉克父子制造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折射望远镜之后,美国又出现了一个制造光学望远镜的奇才——著名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1868~1938年)。他连续制造了口径1.53米、2.54米和5.08米三架大型反射望远镜。这三架反射望远镜,远远超过了赫歇尔、罗斯伯爵等人的反射镜,这不仅因为物镜由原来的金属材料改为用玻璃材料镀银或镀铝制成,既避免了金属镜生锈的缺点,又提高了镜面的反射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整体的现代化程度使它们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灵活。直至今日,它们仍然在为天文科研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如果你在火星上用手机拨号,地球上的它能收到信号。"这个"它"指的是上海佘山的65米射电望远镜。2012年10月28日上午,"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落成仪式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成立50周年暨建台140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佘山的65米射电望远镜现场隆重举行。在落成仪式上,高70米、重2700多吨、主反射面直径65米的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美国宇航局研制的红外探测器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设计、重新鉴定后才能进行总装,完工时间推迟至少12个月,欧空局"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任务将被推迟。"欧几里得"望远镜重约2吨,2011年被欧空局选定为其"宇宙愿景"空间科学计划下的一项中级任务。它将工作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L-2拉格朗日点,配备一台1.2米口径的望远镜,装备可见光和近红外仪器,用于研究暗能量和暗物质。  相似文献   

10.
正Astron紫外空间望远镜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太空探索的第一个高峰期,进入80年代,各国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开始降温,Astron是80年代发射的唯一一个紫外空间望远镜。1983年3月23日,苏联质子号运载火箭将Astron送入太空,其携带的主要设备是一架口径80厘米、长5米多的紫外望远镜。它的轨道远地点达到185000公里,接近地月距离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天文观测研究对望远镜分辨率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这是由于天体离我们太远,使我们看起来特别的小,天体又非常之大,想看个仔细,望远镜就得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望远镜的分辨率与天线的口径成正比,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天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天文台牵头,2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加,正在筹建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灵敏度最高的望远镜。 建造球面射电望远镜需要有自然形成的球冠状洼地,并要求洼地有良好的漏水性。这样的洼地一般发育在岩溶地区。经过专家们的多年考察,发现我国贵州南部处于中等发育年代的岩溶地貌区域,有大量形态完美的洼地,是建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理想台址。 根据设计方案,500米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的主体被固定在洼地上,反射面由许多十几米大小的单元组成,各个单元是主动的,在计算机控制下由促动器改变其位置,在指向目标的方向上可形成300米瞬时抛物面。望远镜的馈源舱由悬索支撑,在空中运动,这种悬索光机电一体化馈源舱内将设二  相似文献   

13.
耳东 《太空探索》2012,(2):50-51
目前,由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荷兰、南非、英国等全球20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筹划建造的,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阵列(SKA)已经进入倒计时。据悉,SKA由3300个15米口径抛物面天线和250个直径约60米AA(Aperture Array)低频孔径阵组成,分布在3000千米范围形成旋臂阵列望远镜,为人类认知宇  相似文献   

14.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新建一台4.3m 光学红外新技术望远镜,并与北京天文台2.16m 望远镜用真空管道联机作CCD 照相和光干涉测量,提高集光能力达4.8m 口径,分辨率达10m 口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天文台科技处人员日前透露,正在建设的北京密云50米射电望远镜工程,将可能成为中国探索外星文明的基地。该工程于2002年10月开工,是在原来北京密云天文台的基础上建立的。该望远镜50米口径的抛物面天线是中国最大面积的“天眼”。据介绍,2005年望远镜工程建成后,它的地面接收能力将达到世界先进射电望远镜的接收范围。届时,该观测基地不仅服务于探月工程,还意味着中国将拥有探测地外智慧生命的有力武器。目前,探索地外文明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二是星际探测器。美国曾先后向太阳系以外共发射了四个探测器,现在它…  相似文献   

16.
正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提高和改进,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你是我的眼",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准确道出了现代天文望远镜与天文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从伽利略磨制的第一架33倍率小型折射望远镜,到2016年在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落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  相似文献   

17.
人眼的瞳孔直径约为6毫米左右,它能看到天上的6等星(天文学家按亮度把星星分为不同的星等,亮度越强,则星等数越小)。天文学家们希望能“看”到更暗的星星,并且想进一步知道这些天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那么,这就只能依靠望远镜了。我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口径是2.16米,通过它将比人眼多接收来自  相似文献   

18.
田野 《飞碟探索》2011,(10):22-23
81.观测平台鸟瞰图 智利阿塔卡玛沙漠的帕瑞纳山峰高2600米,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就部署在这里。这张俯瞰照片展现了为活动辅助望远镜建造的各色建筑。图中最大的几个结构是甚大望远镜的四个8.2米单体望远镜的罩壳。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目前有四台VLT干涉仪辅助望远镜在运转,图中只显示了其中的二台。照片右上角的小装置即为即将投入使用的VLT巡天望远镜。  相似文献   

19.
英国赖尔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射电望远镜实现成像观测,分辨率也能与光学望远镜并驾齐驱.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技术,陆续发展了综合口径技术,研制更为强大的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与工作频率成正比,高频观测容易获得比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相同口径的天线,波长为1米时的分辨率比波长为1厘米时的分辨率要差100倍.尽管波长短时,天线和接收机的技术要难得多.这些也导致天文强国在发展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时对低频段的忽略.  相似文献   

20.
吴鑫基 《太空探索》2003,(12):36-39
为了提高望远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以便能够接收到天体发出的更微弱的射电信号,天文学家们把射电望远镜的天线造得越来越大,观测波段也越来越短,而且还要求天线全天可动、运转自如.德国和美国先后建造了世界上口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00米射电望远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