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种新型导弹级间分离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导弹级间分离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该级间分离机构对于弹径较小 ,分离质量不大的导弹级间分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级间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松  郭凤美 《宇航学报》2002,23(4):47-51
本文对一种含固体燃气发生器的级间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分离的总体方案,建立了级间段气体压强瞬变的数学模型和导弹两级的运动模型,并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级间段充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简要介绍了固体燃气发生器的设计,并给出燃气发生器装药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对某型号导弹的计算,证明这种级间分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导弹级间热分离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怀宇  张铎 《宇航学报》2005,26(4):509-513
级间热分离具有改善和提高继续飞行级的稳定性和入轨精度而被固体弹道式导弹广泛采用。以某导弹级间热分离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分离动态方程,基于ADAMS平台进行了参数化模型的分离动力学仿真分析,协调、选择级间分离的各种参数,阐述了级间热分离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合理选定导弹级间热分离时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提高分离系统设计、分析和校核过程中的条理化和清晰度,而且为实现分离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精确化、可视化、组合化和通用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弹飞行过程中存在扰动因素影响时两级轴线出现偏差的情况,建立了无滚转导弹的偏差分离模型。基于此模型,对常风、发动机推力偏差、连接误差等3种扰动下的导弹级间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仅存在垂直风影响时,导弹俯仰角增大较多,分离过程时间减少,发动机推力正偏差和横移加快弹体分离,发射时助推级俯仰角不变,不同主级连接误差对分离过程时间影响微弱。计算结果与飞行力学理论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偏差分离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两级串联式地空导弹的分离过程,分析了导弹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推导了串联导弹分离相互作用力和分离安全稳定域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分离计算情况的选择原则,最后,根据某导弹具体设计情况,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两级并联式地空导弹分离过程,分析了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并联导弹自动分离条件,并针对某并联导弹具体设计情况,讨论了分离特性计算分析的几个方面,给出了一种计算分离力的简便方法,并结合某导弹实际设计情况对其进行了计算,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某新型导弹级间分离方案,结合级间冷分离和级间热分离的优点,采用固体燃气发生器和反推发动机作为分离能源,提出了合适的分离方式和分离时序。建立了分离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碰撞检测模型,在分离仿真时考虑反推发动机推力偏差和下面级残余推力偏心和偏斜对分离的影响,还采用了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分离体运动范围,得到分离体在偏差干扰下运动情况,同时得到了分离危险时刻中心点相对横移范围,打靶仿真中没有出现碰撞现象,分离体的相对运动在分离要求范围内,说明该分离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运载火箭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包含助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及有效载荷分离等四类形式。结合非火工分离机构技术发展需求,从连接形式与驱动能源两个方面对分离机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分析了各分离机构技术特点,并对非火工分离机构产品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展望,旨在为运载火箭非火工分离机构技术创新与产品系统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导弹折叠翼展开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健  陆凯  张铎 《上海航天》2001,18(5):1-5
通过建立等效动力模型得出导弹弹翼展开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而对弹翼展开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针对某型飞航导弹的折叠弹翼展开过程,对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研究。该方法可用于 飞行器分离机构,展开机构和折叠机构等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导弹级间火工分离装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目前已有的导弹级间火工分离装置进行了分类讨论,重点分析了爆炸螺栓、解锁螺栓、分离螺母、聚能切割索、气囊式炸药索、膨胀管等火工装置的原理及特点,对典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火工分离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γ射线同位素测距仪在导弹级间分离姿态测量上的应用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放射源的选择、回收;探测器中关键部件的解决方法以及使用时放射源与探测器的最佳配置方案等。  相似文献   

12.
《飞行》杂志1985年9月14日报道:美国宇航公司动力部最近在威尔士沿海的 Aberporth 对垂直发射的舰载海狼面空导弹成功地作了试射。该具有助推器和第二级发动机的完整的两级导弹是从生产型标准发射容器发射的,试射的目的是验证助推级的分离。导弹靠助推级先后完成垂直发射和转向工作。这次试验时,导弹在离开发射管后,助推器安全、及时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数容积障碍法(FAVOUR)、不可压缩Navier Stokes方程、RNG  k ε 湍流模型和VOF函数,建立了自由液面模型并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联合求解了运载器式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进而对不同海况条件以及出水角度下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运载器与导弹的质心位置、姿态角和轴向速度均处于稳定和发射安全允许范围内。但随着浪高的增加,导弹姿态角散布范围也明显增大。在5级海况下,运载器与导弹俯仰角的峰值达到22°。此外,相同海况下,若控制运载器以10°倾角出水,导弹分离后最终可以获得接近垂直的姿态。本文的数值分析方法能有效地用于预测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多级导弹的性能可以通过减小它的无用级间容积而大幅度地提高。法国宇航公司研究了一种固体导弹第一级发动机的反向前封头整体级方案。这种方案使得多装填的推进剂量相当于第一级原装填量的10%,从而较大地增加了导弹的射程。本文概述了这种方案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这种整体级方案使导弹射程增加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侧向喷流直接力控制技术已在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和大气层内防空导弹中得到成功应用.运载火箭作为跨大气层飞行器,可尝试采用该技术进行姿态、轨道控制.介绍了一种由侧向喷流发动机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的运载器,讨论了该运载器在级问冷分离过程中进行姿态控制的可能性,建立了运载器在大气层外飞行条件下的分离姿态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级间分离姿态控制方法能降低上面级的初始姿态误差.  相似文献   

16.
级间分离过程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受到非定常扰动,可能会造成分离失败。为研究级间分离过程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运动特性及周围流场分布随分离高度的变化情况,建立航天器和运载器的运动方程,使用动网格技术和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级间分离高度的升高,气动力不断减小,非定常扰动对分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分离过程中,航天器和运载器的平动速度差较小,角速度差越来越小,最大差值从30 km高空的0.427 rad/s减小到50 km 高空的0.1 rad/s,二者之间的最小距离变大,更有利于安全分离。  相似文献   

17.
常规含铝17%的复合推进剂完全燃烧后火箭喷流中Al_2O_3的质量分数高达32%,如此高质量分数的凝相粒子会导致分离过程中火箭前、后封头受力情况发生变化。首先基于开排焰窗口式固体运载火箭级间热分离过程,建立火箭级间热分离的三维流场数值仿真模型。随后通过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考虑和不考虑凝相颗粒影响条件下的固体运载火箭级间热分离过程的级间段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固体火箭级间分离过程中,级间流场变化剧烈,级间段流场存在激波、膨胀波、流动分离、边界层分离和涡旋等复杂的流动现象;随着分离距离的增加,下面级前封头上的平均压强在振荡后持续提高;上面级后封头上的平均压强前段缓慢上升、后段迅速下降,并逐渐趋近于环境压强。所得结果为指导级间段热防护设计以及火箭级间分离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贾如岩  江振宇  张为华 《宇航学报》2015,36(11):1310-1317
采用耦合求解轴对称非定常NS方程与一维分离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对多级火箭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依据仿真结果描述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流场的两种典型结构:内部为喷管扩张段流动分离以及外部为级间缝隙横向喷流与超声速外流的干扰流场;给出两种典型流场结构中位于上面级弹体表面(喷管内)的流动分离点位置以及壁面压力分布随仿真时间的变化;初步估算流动分离线偏斜时内外流动分离区域对上面级弹体的干扰力矩。通过分析数值模拟与力矩估算结果,发现在低空级间热分离内外流场中流动分离激波后方形成的高压区域是上面级所受干扰力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可为级间热分离过程干扰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方向,为级间热分离时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潘兴-2是美国马丁·马里埃塔公司研制的新型战术导弹。1982年7月22日,该弹在卡纳维纳角靶场进行的第一次试飞,因技术上的原因而告失败。据检查,失败主要是燃气穿透凯夫拉壳体与固体推进剂之间的橡胶绝热层引起的。由于燃气渗入到级间舱内,使点火器温度上升,提前点火,从而引起导弹两级分离(飞行17秒后),第二级发动机因点火过早,被指令炸毁(飞行30秒后)。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导弹飞行中的异常现象、地面维修的导弹故障履 及个人经验,运用演绎法建立了以热分离失效为顶事件的热分离故障树(HSFT)。进行了定量计算,对系统失效概率和可靠性作出了评价。在部分的训练打靶中,该HSFT应用于××枚导弹的发射前检查和维修中,提高了维修质量,使导弹发射后的飞行过程达到100%的热分离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