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标准物质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声发射燃速测试方法研究了复合固体推进剂方坯燃速的均匀性。叙述了这种复合体系固有的非均匀特征,用改进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研制出了均匀性合格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2.
以成熟的镁铝贫氧推进剂配方为基础选择标准物质的候选物,确定了合理的试样尺寸和制备工艺,制备出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镁铝贫氧推进剂燃速标准物质,并分析了影响该燃速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的因素。结果表明,镁铝贫氧推进剂燃速标准物质可满足燃速特性量值传递的需要,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复合固体推进剂静态燃速的测试方法及其新发展,介绍了有关静态燃速测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所采用的不同测定装置和测试方法作了比较,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固体推进剂在不同状态下,诸如压力的突升、突降、波动状态下的燃速变化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为此,出现了一些研究固体推进剂瞬态燃速的测试装置.激光药条燃面跟踪测量装置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对此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指出了测试系统的滞后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及为减小滞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粘度标准物质研制课题通过总公司成果鉴定1997年11月19日,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在北京召开了高粘度标准物质研制课题成果鉴定会,并通过了对该项成果的鉴定。该课题由四院内蒙古指挥部四十六所承担,高粘度标准物质制备中解决了混合溶剂种类...  相似文献   

6.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的燃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燃烧特点、燃烧中气相过程和固体燃料内部的传热过程,利用由传热理论得出的固体燃料燃速公式和阿累尼乌斯(Arrhenius)燃速公式耦合计算,得到了燃速与氧化剂流率、轴向距离、装药初温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固体燃料燃速主要受氧化剂流率和轴向距离的影响,随氧化剂流率的增加而增加,随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固体燃料燃速温度敏感性小,在设计发动机时可以不考虑装药初温的影响.利用热力计算得到了绝热燃烧温度与氧化剂流率和药柱长度的变化规律,绝热燃烧温度随氧化剂流率的增加存在一最大值.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比较吻合,为进一步研究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及流动问题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标准物质——经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就其一个或几个化学或物理性能进行测定并获得证书的物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递手段,已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到1980年初,NBS 已发布了70大类标准物质,共计900多种,工业质量控制采用了其中的700多种。销售量最大的类目用在工业质量控制中,销售量发展最快的类目用在医疗和环境领域。在美国,标准物质的用途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调查的事实,全面总结了航天系统在用的标准物质的种类、标准物质的研制和管理等情况之后,进而提出了航天系统标准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院标准《正弦压力法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通过审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标准《正弦压力法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审定会于1995年12月26日在102所召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9个单位的16名专家参加了审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是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新型的比冲标准物质BC-1,同SQ-2标准物质相比,对配方进行了改进,其燃烧性能和燃烧稳定性均优于SQ-2。通过对配方中燃烧催化系统的改进,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比冲标准物质BC-1,克服了SQ-2标准物质的燃烧不稳定性,且具有优良的燃烧特性,在6MPa~12 MPa压力范围内的压强指数由0.60降至-0.03。  相似文献   

11.
标准物质是进行量值传递、检定,校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范围很广的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标准物质的校准系统及其质量保证方案,供采用标准物质或类似方法进行量值传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常用非牛顿流体粘度的测量方法如毛细管法、旋转粘度计法、旋转流变仪法等,对流变仪校准方法和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常用非牛顿流体粘度的测量方法如毛细管法、旋转粘度计法、旋转流变仪法等,对流变仪校准方法和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像端度的量块、质量的砝码一样,标准物质是传递化学量值,保证化学量准确性和溯源性的先进工具。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标准物质的研究、生产和使用,如美国1906年只能提供铸铁几个标准物质,而现在发展到一千多种,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食品、临床、环保、能源和核防护等领域。我国1980年才开始这一研究,到现在为止,已公布了120种一级标准物质,另有50种即将公布。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外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标准物质工作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研制两个水平的铀矿石浓缩物中非金属杂质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用于铀矿石浓缩物产品中S,P,F,Cl和Si等杂项的量值传递和测定过程的监控,确保铀矿石浓缩物产品的质量和后续纯化过程的稳定运行,同时也可用于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四氟化铀等产品中相关元素的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标准物质的均匀性采用F检验法评价,稳定性采用t检验法评价,各元素的定值采用多家实验室比对[1~5]。标准物质研制的所有过程均符合“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空间扫描     
印度发展先进的火箭推进剂 其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的第一级是世界第3种最大的固体级,装128吨羟端基聚丁二稀(HTPB)推进剂,最大推力45吨。据称,HTPB很先进。它的第二级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甲肼推进剂。美国修改近地轨道卫星发射预测报告这份修订报告第一次表明美国的商业发射市场将超过政府发射市场。1994年的报告预计每年进行8~12次商业发射,到1997年将最多发射74颗近地轨道卫星;今年的报告预计每年将进行9~14次商业发射,到1997年将发射100颗卫星。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通信卫星发射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进气道结构对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及内壁烧蚀的影响,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单步涡耗散燃烧模型与KING硼粒子点火燃烧模型,开展了双下侧90°进气结构和双侧180°进气结构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燃气燃烧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补燃室燃气燃烧流场特征和内壁烧蚀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双侧180°进气结构在补燃室中形成大漩涡,有利于燃气与空气的掺混燃烧,至补燃室出口位置,总燃烧效率超过90%,且该结构有效减少了粒子对内壁的冲刷侵蚀;在双下侧90°进气结构补燃室中,凝聚相粒子和燃气贴近补燃室一侧运动,导致氧气浓度和温度分布不均,不利于燃气的掺混燃烧,总燃烧效率为74%,在远离补燃室进气道一侧形成高温热烧蚀、高浓度粒子侵蚀、高速射流冲刷和热应力集中的综合破坏;双侧180°进气结构的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总体性能优于双下侧90°进气结构的冲压发动机补燃室。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云南天文台1980年7月14日3B级双带耀斑的光学观测资料,以及SMM卫星对同一耀斑的X射线观测结果,讨论日面耀斑环中物质的运动规律。先比较耀斑Hα象和X射线象的日面位置,根据投影效应确定耀斑环的高度;然后从理论上估算由于耀斑环中物质下落,所形成的耀斑活动区视向速度的分布。所得结果与观测资料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物质热力函数(摩尔定压热容、熵、焓)是用于火箭发动机热力特性分析的常用函数.根据热力学关系,上述3种热力函数可表示为以温度为自变量,且含相同7个温度系数的多项式.由于精确分析物质热力特性的需要,需要各温度下更新更精确的数据值.将热力函数按温度高低分为不同区间,在保证各温度连接点函数值相等的情况下,采用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方法,通过编程计算,重新确定了135种火箭发动机常用物质的温度系数,得到300~ 5 000 K 内这些物质的函数计算值.进一步,对氮原子、液体铅、固体硅等相对误差较大的26种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利用最小二乘法再次进行了修正,使其精确度平均提高了100倍.所得到的热力函数计算值与标准值比较,误差小,精度高,使用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航空航天部航天第一计量测试研究所研制的“DSD—1型十进标准损耗箱”于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经过与会专家的认真审定,一致认为:“DSD—1型十进标准损耗箱”理论严谨,方案先进,设计新颖,样机性能稳定可靠。其主要性能指标居于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