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521-521
美国航空航天局8月30日晨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两颗卫星,用于研究地球上空的辐射带——范艾伦带。美国东部时间当天清晨4时05分(北京时间16时05分),两颗卫星由"宇宙神"V-401火箭发射升空。1h18min后,首颗卫星与火箭分离,又过了约13min后,第二颗卫星也与火箭分离。  相似文献   

2.
西德导弹工业部门几乎生产除核武器外的各种战术武器,但纯粹由它本国研制的武器却很少(只有“眼镜蛇”反坦克导掸,“玛姆巴”反坦克导弹,“弩”反坦克火箭筒等)。其原因是现代武器成本太高而且西德在武器出口方面受到限制,因而西德的大部分导弹和武器系统都是合作研制的。与美国共同研制的或以许可权方式生产的导弹有“霍克”、“响尾蛇”、“尾刺”、多管发射火箭系统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概况二次大战后,苏联在仿制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制P-1和P-2近程弹道导弹,并且探索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途径。1947年提出了P-3远程弹道导弹的设想方案,其主要性能参数是:导弹全长27米,直径2.8米,射程3000公里,弹头重3吨,起飞重量72吨。它采用一台单燃烧室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РД-110,燃烧室压力60  相似文献   

4.
精确制导武器是七十年代初期大量出现在战场上的新式武器。一九七二年美军首次使用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由于它能自己“寻找”和攻击目标,具有极高的轰炸精度,当时人们曾称它为“灵巧炸弹”。一年以后,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又大量使用了主要是苏美制造的各种导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场效果。从那时起,各国军事界和新闻界  相似文献   

5.
诸葛讯 《航天》2011,(8):50-51
2011年6月10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价值2.78亿美元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它是美国和阿根廷宝的合作项目,美国称它为"宝瓶座",阿根廷称它为科学应用卫星-D,下面简称"宝瓶座"卫星。它载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  相似文献   

6.
电磁脉冲武器对抗反辐射导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实战应用的电磁脉冲弹已经问世。电磁脉冲武器已成为诸多新式武器中的佼佼者 ,它是一种在爆炸时产生强电磁脉冲辐射的武器 ,微波弹是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一种实现方法 ,它可以装在炮弹、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中一次性使用 ,能产生宽带高功率微波。根据反辐射导弹 (ARM )的制导体制 ,探索用电磁脉冲武器对抗ARM。  相似文献   

7.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军事现代化计划中争论最为激烈的武器之一,作为海军一种新的攻击力量,它对舰队的组织和战术的影响是美国其它新式武器无法比拟的。关于这种新式武器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值得认真研究。一、背景和问题尽管在五十年代,美国海军拥有过象“天狮星”Ⅰ和“天狮星”Ⅱ两种核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但美国政府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重视过海射巡航导弹(SLCM)。是什么因素促使美国发展 SLCM 呢?看来至少有两点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9,18(1):20-20
2008年11月26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在其位于爱知县飞岛村的工厂首次公开展示H-2B新型火箭。它是H-2A火箭的改进加强型,以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二级火箭,其第一级燃料箱的直径和长度都比H-2A型有所增加,所装填燃料约为H-2A火箭的1.7倍。此外,H-2B火箭载有2台第一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4个用于辅助加速的固体燃料推进器,这些装备性能都是H-2A火箭的2倍,使H-2B火箭具备了运载“国际空间站”转移飞行器(HTV)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简讯     
日本成功进行LE-7发动机的全程试车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6月15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对使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的LE-7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首次全程试车,从而为1994年2月进行H-2火箭的首次飞行铺平了道路。试验时间超过了350秒。H-2火箭是在H-1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全部由日本制造。日本90年代的大部分航天计划都是围绕着这一火  相似文献   

10.
82年10月30日,一枚装有惯性上面级(IUS)的新式大力神34D 火箭从佛罗里达洲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首次发射成功。该火箭把590公斤的国防通信卫星2号  相似文献   

11.
1948年,世界第一枚航天邮票诞生——为纪念布利斯堡建立100周年,美国于1948年11月5日发行了"布利斯堡火箭发射基地"邮票。邮票图为美国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火箭发射基地和著名的V-2运载火箭发射场景,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披露航天内容的邮票。此后,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与飞速发展,为纪念人类航天足  相似文献   

12.
庞征 《航天》2012,(3):44-47
推迟多年的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的首批2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导航卫星于2011年10月21日由俄新型的联盟-2-1b火箭(也称联盟VS01)送至距地球23600千米的轨道,这也是俄罗斯火箭首次在法国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3.
1944年,苏联成功地得到了德国的超级秘密武器——V-2导弹的个别组件。根据曾遭受到V-2密集射击的英国人所提供的资料,以及苏联专家得出的初步结论说明,德国人已成功研制出了举世无双的武器。如果说苏联为齐射火力系统(“卡秋莎”)而研制的优秀固体火箭弹M-13ДД的射程为11.8千米,则德国V-2导弹的飞行距离已超过其25倍,约300千米。  相似文献   

14.
《航天》2010,(11):28-29
抢建2号工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颗"澳星"发射的合同是在大推力捆绑式火箭和发射工位均处于图纸设计阶段签订的。按照美国休斯公司要求,我国必须在16个月内建成一座现代化发射塔,并成功进行一次大推力火箭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5.
1 德尔它3 由美国麦道宇航公司制造。它是在德尔它2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新的低温第二级(RL10B-2发动机)和大型复合材料整流罩。它将在1998年首次发射,能将3.8 t重的有效载荷射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2 宇宙神2AR 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将在1998年投入使用。它系二级火箭,第一级用RD-180发动机,第二级半人马座采用RL10E氢氧发动机。与宇宙神2AS比较,宇宙神2AR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各自的航天发展规划下开发自己的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美国在取消"星座"计划后,新太空计划以载人火星登陆为目标,其新型货运火箭将以航天飞机和"星座"计划的技术为基础进行研发,而载人火箭的研发则似乎更依赖于商业公司。俄罗斯明确了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的计划时间表,正在重点研制联盟号火箭改进型和安加拉7火箭。欧空局的未来载人登月、登火星计划拟分别在2025和2035年之后实现,阿里安5液体主发动机捆绑固体助推器的方案仍是主要趋势。日本正在研发H-2B火箭,未来10年可能会设计探月载人火箭。印度计划于2015年前后实现载人航天,未来最有可能使用的载人运载火箭为GSLVMK3。  相似文献   

17.
松鼠 《航天》2014,(1):37-39
如果说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的改进主要着眼于商业发射,日本的H-II系列火箭就要无趣的多。日本的H-II系列火箭一直徘徊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之外,改进更多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虽然日本改进H-II系列火箭也申明加强商业发射竞争能力,但从实际改进措施看,他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提高可靠性和性能。  相似文献   

18.
管路系统在火箭中布局在狭小空间内,不仅规格种类和数量多,且安装位置和安装接口极其复杂多样,给管路的敷设、制造和装配都带来相当的难度。近年来,国内外与智能技术相关的信息、计算机软硬件、控制和传感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火箭管路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高效率装配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从国内外火箭管路系统在智能布局、智能制造和智能装配等方面入手,研究了智能技术在火箭管路系统工程应用的现实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引言尽可能地减少导弹或运载火箭本身的消极重量,是提高导弹射程或增加运载火箭有效载荷的重要手段。各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问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抗疲劳性能好和易于成型等一系列金属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是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其它制品的理想材料。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法国就开始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取代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制造固体  相似文献   

20.
长征 《航天》2011,(2):14-15
2010年12月1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发射,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巍巍屹立,在直冲云霄之前,它细细回味着一辈辈铸箭人的殷殷期盼,回味着从"1"到"100"的如歌岁月……这一刻,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