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该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我所研制成功的铝合金平行梁,中心梁,中心悬臂梁,中心环,中心剪切梁等称重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及理论计算。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称重传感器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低量程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将测力轮毂应变梁与带中央硬芯的测压膜片相结合,构成了新颖的梁膜一体的弹性元件.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弹性元件的结构参数进行匹配,找到了最佳参数值,并制作实物加以验证,表明所选参数是适当的,使传感器的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满足了低量程压力范围内高精度测量的要求.同时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成本低廉的特点,符合传感器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它利用石英多晶作为弹性元件,用阴极溅射法制成应变电阻。本文对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制作工艺都做了较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并制成一个传感器样品,对其作了一系列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4.
由四个弹性梁和一个刚性中心膜构成的梁-膜结构,具有平面应力集中效应,与一般的结构相比,这种膜片在受到微压时即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使传感器在测量微压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它的特别的结构能解决一般结构膜片在很薄时由膜应力和弯曲应力产生的严重的非线性.介绍的这种双面腐蚀形成的梁-膜结构的硅压阻式微压传感器的设计就是采用这种应力集中原理,芯片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及样件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微压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线性,成功地实现了对微小压力的测量.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对用于100Pa压力测量的梁-膜结构硅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对芯片版图设计、制作工艺技术和传感器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梁结构四点弯模型挠度与应变的关系特点,采用自主研制的光纤高温应变复合传感器,在改性C/C材料结构表面用高温无机胶粘贴布设传感器,放入高温挠度试验机进行常温至800℃条件下的四点弯加载试验,获得不同挠度下光纤复合传感器所测的应变数据,并与按四点弯模型计算的参考应变作对比,相对误差1-范数平均值在10%以内。通过有限元进行四点弯模型仿真计算,获得不同挠度下试验件上的应变仿真数据和光纤复合传感器测量的应变仿真数据,二者相对误差为7.56%。高温挠度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均证明,在测量梁的弯曲应变时,光纤高温应变复合传感器测量结果大于挠度对应的梁的实际应变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6.
动态称重法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目前动态称重时传感器测量系统采用“静态标定,动态使用”方法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美、日等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称重方法,即应用微处理机的动态称重法。  相似文献   

7.
把有限元法应用到风洞天平结构设计,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出了风洞天平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场。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准确地发现危险截面的应力集中程度和弹性元件所在截面的最大应力部位,最终为确定各个载荷分量之间的相互干扰及弹性元件的测试点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对轴向力元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环形剪切梁式载荷传感器(切应力感感器)。结合10tf、20tf环形剪切梁式载荷感感器的研制,重点介绍了这种传惑器的特点、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剪切弹性元件的受力分析、设计与计算,简要的介绍了试验与测试结果、静态的基本性能和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气垫支承技术进行重物运输是一种新型的物料搬运方法,它具有摩擦力小,机动灵活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大型,精密装置的搬运,气垫支承技术的关键部件是柔性气垫单元,它在工作中的受力,变形是比较复杂的,本文采用联立求解雷诺方程和弹性元件变形方程的方法,对柔性气垫单元的受力,压力分布,变形及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最后,讨论了结构参数对气垫性能的影响,可以作为气垫单元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该课题是航空航天工业部资助的航空青年基金项目。以金问林副教授为课题组长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攻关,于1991年12月19日通过了由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院主持的鉴定。 该项目对多维动态力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精度问题作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用以解决应变式多维动态力传感器刚度与灵敏度矛盾的“主从弹性元件设计方法”,应用了消除传感器各维间相互干扰的“附加应变片补偿方法”,建立了有关的物理、数学模型,并作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及相应的理论分析新颖独特,经国际联机  相似文献   

11.
循环加载与随机加载对疲劳损伤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不同性质的载荷对疲劳损伤来说应采用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是从总的损伤累积效应来看,两类载荷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就是使构件最终破坏。由此可见,两种载荷对损伤累积来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损伤等效这一概念出发,导出了循环加载与随机加载对损伤的等效性关系,并给出了数值算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挠度弹性梁理论和中心差分法分析计算了非线性薄梁结构对冲击波载荷作用的大挠度响应,模型包括了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之间的弹性耦合。算例给出了拉-弯耦合、拉/弯刚度比和冲击波冲量对挠度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尾桨载荷噪声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尾桨载荷噪声用偶极子声源来描述;预测方法采用谐波法,即将尾桨载荷沿桨盘周向的周期性分布展开成各次谐波载荷的傅里叶级数形式,并代入用偶极子声源描述的声辐射公式中,从而求出尾桨桨盘外某观察点的声压级。理论推导和计算比较表明,在预测直升机尾桨定常载荷噪声时,其误差大小取决于算法中桨叶弦向载荷分布的数学描述与实际弦向载荷分布的吻合程度,并证明选取某种与实际弦向载荷分布较为相似的斜抛物线形来预测噪声误差很小。因此,可以将弦向实际载荷分布用某种弦向斜抛物线形载荷分布来代替,从而避免了计算桨叶实际载荷分布所带来的麻烦。最后,结合实际算例,对本文算法所产生的误差作了比较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个误差判据,从而使得本文算法能应用于直升机尾桨定常载荷噪声的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动载荷特性和结构动力破坏特性出发,讨论了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法,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文中提出的某些意见有异于传统的观点,认为动载荷问题严重,但结构的承受动载荷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比承受相应的静载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非结构动网格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簧方法是一种常被采用的非结构动网格生成方法,文中采用一种新的非结构动网格生成方法即弹性体方法(Elastic solid method,ESM)。和弹簧方法相比,虽然弹性体方法的计算量大,但是可以处理大位移的情况,尤其善于处理网格扭转很厉害的情况。另外,采用弹性体方法可以减小网格重新生成的频率,从而可以减小映射误差,同时也可以减小网格重新生成带来的计算量。将两种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表明该弹性体方法在处理动网格问题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中负载平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In ternet和In tranet上,随着客户机数量和密集性任务的增加,单个W eb服务器受到处理能力的限制,已经成为网络访问的新瓶颈。如果W eb服务器集群系统具备高可用性和负载平衡性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本文重点研究了服务器集群负载平衡的原理和实现技术。文中用排队论的方法分析集群系统的性能,通过对服务器负载性能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对轻载服务器的周期性判决做到动态的负载平衡。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负载平衡方法应用于W eb服务器集群系统中,其吞吐量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推出了一种新型传递载荷试件,并根据实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这种形式的试件优于国外推荐的反向双狗骨型试件,且经济简单易行,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旋翼非定常载荷计算精度,将基于黏性涡粒子方法(Viscous vortex particle method,VVPM)的尾迹计算引入至旋翼综合分析(Comprehensive analysis,CA)中,建立了一个新的旋翼VVPM/CA耦合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旋翼VVPM基于第一性原理,可模拟尾迹的畸变和扩散而不引入经验参数,而旋翼CA则可以有效地进行桨叶弹性变形及非定常载荷计算,通过采用松耦合策略,可以高效地实现两者的信息交换。在此基础上,以SA349/2直升机为算例,针对其低速和高速两种典型前飞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表明,本文建立的VVPM/CA耦合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旋翼尾迹形状及非定常载荷。  相似文献   

19.
从气动导数和运动模态两个层面分析了直升机吊挂飞行中的耦合。首先,建立了直升机/刚性吊索/刚体吊挂物的全耦合飞行动力学模型。然后,计算了配平特性和频响特性,并与飞行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直升机与吊挂系统的耦合。分析表明:直升机上吊挂点处的运动和作用力是形成相互耦合的关键。相互耦合使得直升机姿态对其角运动产生静稳定作用,直升机自身阻尼对整个系统产生作用,同时还增强了吊索摆角对吊索摆动的静稳定性。气动导数的变化削弱了直升机滚转和荷兰滚模态的稳定性,改善了吊挂系统两个单摆模态的动稳定性。直升机和吊挂系统的横航向耦合强于纵向耦合。  相似文献   

20.
把齿轮弯曲疲劳失效处理成随机事件,以这个随机事件为研究对象,用齿轮抗弯曲疲劳的累积损伤强度KW和总疲劳损伤量DW来描述弯曲疲劳失效随机事件,得出用概率描述的弯曲疲劳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用这个计算模型,提出齿轮抗弯曲疲劳可靠度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