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站资源,提出了遥科学的概念。利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所做的各种科学实验,需要空地间交互地进行通信,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为这种通信键路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着重讨论了遥科学对通信链路的要求,适于遥科学实验的空间数据系统模型以及天基、地基通信系统框图。  相似文献   

2.
田白 《国际太空》1992,(12):19-19
遥科学是在航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机器人学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8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一经出现便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随之便积极开展研究工作。遥科学率先在80年代由“美国空间站科学应用工作组”提出,其基本涵义是在航天科学实验或军事活动中,用户、操作者在远离太空活动现场的地面或其它控制站内对太空活动进行监控和操作。实际上遥科学技术已在实际的航天活动中得到应用,如:使用机械臂施放或回收卫星的操作。遥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人、自动化与机器  相似文献   

3.
空间站材料科学加工试验炉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空间站上各国准备选用的材料科学试验加工炉进行了介绍.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高度集成化的材料制备、测试、分析和处理等综合实验能力; 更高的精度、稳定性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模块化、标准化和组合式; 应用遥科学实验技术. 从1998 年开始, 为适应未来中国空间站试验的需求, 发展了几类遥科学的空间加工炉及在长时间无人条件下由机器人照料的任意次更换样品的遥操作原型炉. 提出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 即空间站阶段的前期关键技术预研中, 设计和研发功能专业化, 结构模块化和接口标准化的典型功能实验单元, 通过技术集成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可靠地完成空间实验设备的配置、集成化和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2018年核心舱发射的临近,天宫空间站的新闻报道不断增加。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庆祝活动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举办座谈会并发布了《空间站工程研制进展》的资料,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天宫空间站的发展动态。6月1日北京展览馆的"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更是展出了天宫空间站的大型仿真模型。921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已经不再是遥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5月29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送入太空。之后,神舟十二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流体实验时空间实验设备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2月上旬,美国国会举行了一次听证会。会上,一些支持空间站的议员——参议院科学委员会的成员警告航宇局,不要放弃空间站计划,而去争取新项目,特别是探测月球和火星,以及观测地球环境等项目。航宇局1991财政年度申请的预算总额为151亿美元,在分配这一预算时将有一场政治斗争。詹姆斯·森森布伦纳议员说:“我有这样的印象,即压缩空间站是为了给类似于月球/火星探测项目留有余地。”航宇局在分配这笔预算时,给了空间站25亿美元。同时,航宇局又将极轨平台从空间站计划中转移到地球科学项目。  相似文献   

8.
太空新航线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参加美听证会6月14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航宇局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通过卫星参加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天航空分委员会的听证会,从而成为第一位在太空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航天员。对大多数国会议员来说,这也是他们首次有机会与“太空客”直接对话。当天菲利普斯在国际空间站上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重点是国际空间站为准备未来长期载人飞行发挥的作用。另外两名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的美国航天员亲临听证会现场并发表了载人航天技术能够造福社会以及国际空间站会激发年轻一代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1月25日,俄罗斯进步M13M货运飞船在脱离国际空间站后成功施放了田凫M小型科学卫星。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并开始工作。这颗小卫星于2011年11月初随进步M13M飞船抵达空间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朱莉·鲁滨逊博士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的报告整理。在国际空间站运行十几年来,科学家们从这座"天宫"里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果。下面是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和项目合作各方共同选出的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2月5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经过一周多的海陆运输,安全抵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运抵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一同进入发射场合练,之后拟于4月中下旬执行首次发射任务,送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天。  相似文献   

12.
张为 《国际太空》1991,(1):21-24
再入飞行舱最早起始于五六十年代,当时主要用于照相侦察、生命科学研究和载人飞行。随着航天飞机、空间站的问世,再入舱逐渐被忘却了。现在它又被人们重新认识而复苏。它作为航天飞机、空间站的补充,主要用于微重力科学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苏联科学生产协会副主席维塔利特·塔塔尔契科,在参加华盛顿6月29日召开的第26届空间研究代表会议时,听取了美国代表介绍同国际伙伴研制国际自由号空间站的进展情况之后,对美国代表说:“美国新研制的象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无疑是重复了我们的错误。空间站是永远不值得投资的。”并指出:“美国及其国际合作者,也不应研制自由号空间站,而应把各自的投资转向廉价的不载人自动化卫星方面。”这  相似文献   

14.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5):568-568
<正>NASA网站2019年6月29日报道,NASA物理科学研究计划(PSRP)遴选出5项地基研究项目予以资助,以充分利用物理科学信息学(PSI)系统中的数据。该在线数据库包含在国际空间站(ISS)、航天飞机、自由飞行航天器、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商业货运飞船和相关地基研究等各类平台上已完成的物理科学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技术开发与验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全球最大的在轨航天器,"国际空间站"(ISS)已实现连续有人驻留超过15年,并在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空间站"研究能力可能带来新的探索机遇、促进商业发展并对教育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国际空间站"已在人体学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教育等六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开发领域的应用是其重点。由于美国对"国际空间站"应用的组织管理、项目规划和实施最为系统,因此本文以美国为主,介绍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空间官员越来越关心航天飞机能力的不足和航天飞机运输费用高,将会限制充分利用空间站的能力。初步规划已经表明,空间站的科学、商业和其它应用可能被规定的航天飞机每年10次飞行而不是他们请求的14次飞行所限制,这10次飞行用于进行地球和空间站之间的供应物和产品运输。  相似文献   

17.
1978年8月15日苏联宇航员利亚霍夫和柳明在礼炮6号空间站外活动了1小时零13分钟。这是他们在返回地球前作的准备工作之一。他们要把安装在礼炮6号空间站外表面的各种记录仪器拆下以便带回;要把暴露在空间站外的大量科学样品取回,以便了解它们对宇宙空间环境的忍耐程度;另外他们还要检查空间站的外壳。在站外活动期间,他们要把10米盘状天线从对接装置(联接礼炮6号和联盟34号的装置)中清除出去。该天线与空间站的KRT-10射电望远镜相连。据塔斯社报导,该天线在8月9日射电望远镜工作结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空间站最大的用处,显然是科学研究。因为具备微重力、宇宙辐射等多重地球上难以模拟的条件,国际空间站一直是相关行业科学家们向往的高端实验室。严格来说,国际空间站目前还没有取得特别重大、足以颠覆人类认知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而且多数科研项目的内容艰深晦涩,难以为外行所理解。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际空间站目前为止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进一步开展高端科研的潜力,让全世界科学家们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伴随卫星的轨道及形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站伴随卫星是在空间站附近周期运动、为空间站提供特殊服务的航天器。论述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概念;分析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轨道及形成; 给出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理想伴随轨道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时间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8日01时46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七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