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飞碟探索》2005,(5):40
《飞碟探索》飞机场是中国惟一探索不明飞行物的专业性杂志,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要本刊编辑部成立了“飞碟之友读书会”,为广大会员提供最新的、种类齐全的、精彩的飞碟图书和最有价值的飞碟研究资料,同时为会员进行交流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组织认为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组织,但美国人还在竭力保守这一秘密。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守秘密,而且这种“保守”已远远超出了“保守”所应有的界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公布这些秘密将导致人类的恐慌”,这已间接地说明飞碟不只是“大气物理现象”,还是一种能导致人类恐慌的可怕东西。   有证据表明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美国人就与飞碟“乘员”有了接触,至少美国人已经掌握了飞碟存在的证据。   举证一: 198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费尼克斯召开不明飞行物研究会。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因为有了UFO,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生气,也更加有希望。《飞碟探索》已经创办25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进行UFO研究的历史也已经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回顾世界近60年、中国25年的UFO研究历程,可以自豪地说,UFO探索与研究正处在一个新起点。UFO研究事业是人类迄今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消息报道,世界上最大的不明飞行物研究机构———英国飞碟研究所宣布关闭。关闭的主要原由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案例日渐稀少,众多的研究人员无事可干。该机构不得不宣布解散。这里我们不考虑经济因素,其实飞碟研究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对于UFO的研究,更多的是民间组织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官方研究机构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着有数十年出没历史的不明飞行物现象,人们一直想揭开这个谜底:人类数十年来看到的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有一点现在应该肯定,众多的不明飞行物现象,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只是…  相似文献   

5.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1,(11):20-20
今天,我们迎来了《飞碟探索》30华诞!这个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领域的骄子在过去30年的风风雨雨中,以豪迈而稳健的步伐走过它的幼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终于走向今天的成熟。走过的30年是艰辛的30年,耕耘的30年,也是收获和辉煌的30年。我们和《飞碟探索》风雨同舟,携手共勉.并肩走过了这不平凡的30年,今天,我们要共同举杯,同庆这辉煌的30年!  相似文献   

6.
子骥 《飞碟探索》2006,(5):10-11
蔡章献先生是台北市天文协会的理事长,台北市立圆山天文台的创始人、前台长。同时,他还是台湾中华飞碟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现在台湾飞碟学会的顾问。他对UFO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台湾学术界有着极大的影响。2005年,他应《飞碟探索》之约,对广大的UFO爱好者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不明飞行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所记载的和在当初被目击者视为“不明飞行物”———飞碟,经调查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人的心理现象。例如幻视、臆想……等等。另一种,是把其他的东西误认为飞碟了。人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或人类文明现象。如流星、陨石、球型闪电、悬浮电荷球、极光及昆虫的集群飞行,或是飞机、气象探测器以及卫星残骸……等等。再一种,就是尚无法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碟。对此,有人猜想认为是外星文明生物的宇航器。那些尚未被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9.
《飞碟探索》杂志是中国惟一探索不明飞行物的专业性杂志。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本刊编辑部成立了“飞碟之友读书会”,为广大会员提供最新的、种类齐全的、精彩的飞碟图书和最有价值的飞碟研究资料,同时为会员进行交流提供广阔空间。入会办法:缴纳会费15元或一次性邮购飞碟探索丛书4册者即可成为会员。会员将获得由飞碟探索编辑部印发的会员卡。会员卡的发放在“读书会”收到入会者汇款后1个月内完成,有效期为1年。会员每年邮购飞碟探索丛书累计5册以上者会员资格将自动延长。如果您想加入读书会,请在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加入飞碟读书会…  相似文献   

10.
乞求神秘     
乞求神秘孙风武当天穹上一个发着银白色光芒的不明飞行物突然出现而又悄悄消失时,它给目击者所带来的神秘感是无可形容的。飞碟首先是作为一个带有神秘性质的事物出现的。不明飞行物所以引起那么多人的研究和探索,除了与外星人的话题有关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11.
UFO信箱     
北京黄章庆 :自从20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报道飞碟现象以来 ,人类始终认为飞碟是来自别的星球的智慧生物访问地球的飞行器。国内外众多的飞碟 (UFO)研究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并且收集了一些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但仅限于对UFO目击报告的分析 ,飞碟理论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或许是因为各种原因未公开)。也许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捉住”飞碟以及外星人 ,让人类加以研究 ,因此人类至今还无法与外星人直接交流 ,并且我们也无法猜测这其中的原因。尽管存在不明飞行物 ,但也许根本没有外星人 ,…  相似文献   

12.
只要提到不明飞行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诺德事件的.这次事件在不明飞行物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此飞碟一词广为流传,甚至在很长时间内人们把不明飞行物就称为飞碟.  相似文献   

13.
走近飞碟     
飞碟研究者普遍认为,20世纪四血十年代是现代飞碟研究兴起的传统时期,这个时期记录下了大量其本质尚需进行科学研究的不明飞行物的目击报告,但无论如何不要奇怪,在美国目击UFO的最高潮的时间远比飞碟研究的兴起早得多!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怀念     
“中国土地辽阔,中国的天空上也一再出现过不明飞行物,中国应当有自己的UFO学家,中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U FO学家——这是我衷心的祝愿和期待。”这是一位老人在《飞碟探索》杂志1981年创刊号上留下的话语。25年后的今天,《飞碟探索》迎来了自己的25周年华诞,老人却早已溘然辞世,  相似文献   

15.
宋铠先生是我国台湾省中央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华飞碟学研究会顾问,宋先生对不明飞行物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刊出本文意在使广大读者对台湾的 U F O 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2002年8月28日晚,在中国的北部地区,有不少人几乎同时看到了一个月亮般大小的不明飞行物。根据2002年第6期《飞碟探索》中对该物体形状、亮度、颜色和位置的描述,笔者可以断定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叶雨晨、河北永年的靳卫国和河南商水的韩福星看到的是同一物体。另外,山东宁阳的鹿令仁和甘肃的江涛,他们的描述虽然与前三人的有相似之处,但是还有不少矛盾的地方,故不能断定是同一物体。叶雨晨他们的描述,虽不能直接反映该物体的特性,但是结合他们的地理位置,笔者几乎可以解开这个不明飞行物的谜。首先,分析该物体的飞行…  相似文献   

17.
带尾的光点     
带尾的光点我现在可算是一个UFO迷了,《飞碟探索》杂志我每年都订阅。可是20多年前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飞碟,然而,我确实看到了一次不明飞行物。那是197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在湖南省零陵县冷水滩机场工作,部队晚上8点钟在操场上进行工作讲习,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18.
UFO信箱     
江苏扬州王玉林:我是一名《飞碟探索》的忠实读者,近来读到邵瑞琦先生的《UFO的疑惑》(《飞碟探索》2002年第1期)一文,对邵先生的某些观点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谈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从邵先生文章的前半部分看,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在没有弄清UFO的来源之前,任何科学的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邵先生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派往地球的使者”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浪漫的科学幻想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的理由是:从1000多年前宋代就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1000多年了这些…  相似文献   

19.
目击实录     
《飞碟探索》2005,(2):44-45
笔者算是有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见到不明飞行物。由于看过《飞碟探索》的此类文章,所以这次发现后,我便特别留心观察,可惜没有把它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20.
gtyzol 《飞碟探索》2010,(2):44-45
众所周知,UFO这一个宁母组合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俗称飞碟。人们对UFO的垂青已风靡了半个多世纪,而近日英国国防部突然宣布停止对UFO案件的调查。此言一出,即遭到热议,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为何会出现UFO热?UFO为何有如此让人着迷的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