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气战斗机的换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不仅是从研、生产年代上来划分,更主要是从其技术特征和作战效能上划分。这些技术特征又与各代飞机设计时的战术思想分不开。自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形成作战装备,至今已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通过分析4代飞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及对正在发展的以F-22为代表的第四代飞机的特点提出初步看法,有助于展望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温杰 《航空世界》2011,(11):44-49
精心打造知名品牌俄罗斯有关媒体出于宣传需要,甚至不惜笔墨地将苏-35S战斗机描述为"距离第五代战斗机只有一步之遥".今天看来,苏-35S战斗机的横空出世绝非一日之功,其研制、生产和试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霍伊设计局在技术验证与品牌打造两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也反映出俄罗斯空军在装备发展和作战理论方面的显著变化.早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3.
实战使用是检验武器装备发展是否满足作战需求的最好方法,其结果是装备发展和改进的依据.能否正确地分析实战结果对于装备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都是根据对实战结果的分析进行研制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前者主要是依据对朝鲜战争的空战分析进行研制的.当时有关专家认为,未来空战中决定飞机能否取得空中优势的主要性能是最大飞行速度,战斗机应兼有空战和对地攻  相似文献   

4.
美国空军2005年12月15日宣布,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发历程之后,F-22A"猛禽"战斗机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美空中作战司令部司令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首个装备F-22A的战斗机中队2006年很可能将被部署到亚太地区,其基地将是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重镇--关岛.一旦"猛禽"进驻关岛,将大大增强美军在应对未来亚太地区冲突时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增强近距空中支援能力的多传感器瞄准吊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寒 《国际航空》2008,(9):46-47
下一代战斗机,诸如F-35将在机上安装老式战斗机和轰炸机所不具备的先进光电/红外目标捕获和指示系统。这类机载系统现已成为空军支援地面部队和海军作战部队必备的基本装备,但F-35还需要时间才能投入作战使用,因而目前一些正使用的对地作战飞机都必须依靠光电/红外吊舱来支援地面作战。  相似文献   

7.
正美军第5代战斗机F-35联合攻击机服役以来正在接受各种测试,其中弹药测试是达到完全作战能力的最后环节,美军的维修中队正在引进先进的测试系统执行测试保障任务。自从第4代战斗机F-15A在美军服役以来,先进的航电、弹药和军需系统就在不断升级换代。其中,弹药系统是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内容。为此引进了一批新一代的测试装备,以满足部队级的维修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8.
改进改型和更新换代是提高战斗机作战能力的两条途径。改进改型具有风险小、费用低、周期短的优点,但是它对战斗机作战效能的提高程度有限;更新换代需要的时间较长、资金较大,风险较高,但是它却可以大幅度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为了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军事需求、改进潜力、技术储备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制定适合国情的装备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无人作战飞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无人作战飞机(UCAV)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它是一种集合了侦查、监视、作战以及其他多项功能的作战平台。UCAV系统是一种无人的自动控制系统或远程武器控制系统,可执行海、陆、空作战任务。无人战斗机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继第四代战斗机之后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无人机呈多样化、系列化发展,无人战斗机的出现,使无人机角色由过去作战支援升级为主要作战装备,由"观察者"变为"武器发射者",动力装置的构型、性能等对无人战斗机的性能、成本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美国、欧洲和俄罗斯航空强国正在研制的先进无人机战斗机及其动力技术参数,以及通过对未来无人战斗机对动力的技术需求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研究分析,认为大推力、中等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以及适中的压比、涡轮前温度是未来无人战斗机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