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没读过《圣经》,但“方舟”的故事却重复听到过很多次了。故事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不再在这里赘述了,但故事的结尾几乎雷同的评语,引起了我的注意,摘录部分:“……至于‘诺亚方舟’纯属子虚乌有,是圣经撰写者编造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6000年了……这种故事完全是编造出来的……”看到此处,总有一个疑问,这些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属于“子虚乌有”,虽然我也无法证实这个故事是实有其事,但我也不敢轻易断定就没有这件事。大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即使没有科学家出来证实6000年前曾有过大洪水,…  相似文献   

2.
"月球人"的故事连载一人类真是幸运,得天独厚地拥有一个皎洁可爱的月亮。一轮明月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钩弯月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皓月的皎洁,晓月的清幽,残月的素雅,弯月如钩,满月似盘,都能让人如痴似醉。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曾称颂说,月光是天文学的光辉,而且"这一光辉照亮了人们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使人们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向星球和无边的宇宙。"我国近代诗人郁达夫则惊称月是"诗中之诗,画中之画"。的确,妩媚的皎月曾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多少文人墨客,赢得了多少情侣眷属的山盟海誓。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中,涉及描写月亮的竟达87首,差不多占了1/3。而唐代有"诗仙"之誉的李白,所留传下来的900多首诗中,与直接或间接与月亮有关的也多达300多篇,亦差不多占了1/3。  相似文献   

3.
飞碟奇迹般地坠毁之后,外星人横尸周围,而政府对此却是百般遮掩。当初发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附近的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一个精心编织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这件事就更成为一个编造的故事了。但是,当时它实际发生时,人们却几乎感觉不出它是故事。在200米宽的一个地带内,散落着失事飞碟的残骸,主要包括橡胶带、锡箔纸、木棍、苏格兰线带以及另外一种带有花卉图案的线带。牧场主W.布拉泽尔(“麦克”)把这种线带说成是一种相当结实的纸。在1947年6月14日这一天,正当布拉泽尔到位于…  相似文献   

4.
揭开黑幕     
如同我们所熟知的许多UFO事件一样,这个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神秘物体从天而降,划破了冬季漆黑的夜幕……”这不是一个现代版的狼外婆的故事,这一点您一定要相信,如果我告诉您有成百上千的人卷入了这个故事,那它兴许会引起您的兴趣……1980年圣诞刚过,凌晨时分,英格兰东部最边远的一个村落———萨福克郡边陲的天空中弥散着薄薄的海雾,有相当数量的人们仍然呆在户外相互庆贺、闲聊。忽然,一个毫无声息的光团由天空直落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边陲的瑞德尔杉木林,令邻近的美国空军基地顿时忙作一团。当发光物体由天而降…  相似文献   

5.
在为所发现的头发样本进行DNA分析的过程中,彼得·克奥瑞1992年的经历中所潜在的非同寻常的东西也随之渐渐浮出水面,而就在我开始调查彼得外星人经历的同一年,又一件惊人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件事情将会给我提供一个真实性的定位点——切实的实物证据,这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它将证明外星人绑架事件的确发生过。  相似文献   

6.
暮野幽灵     
这个世界有时让人很困惑,它的神奇时不时总会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印迹。哥白尼发现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过去了有多久?不会有人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了解这个世界了吧?这一期开始,本刊将推出一个新的专题——"亲历",讲述普通人经历的不普通的故事。专题中刊出的每个故事——我不想称之为事件——都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这些故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来可能荒诞不经。可我要说,对事件本身,我们也许可以举出一千个理由,做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但对当事人而言,这种经历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震撼心灵的旅程。故事才刚刚开始。——编者  相似文献   

7.
《飞碟探索》2006,(2):31-31
针对这一事件,我不是目击者,也没对UFO问题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当然不敢结论的。对这个问题我之所以变得谨慎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电视台不久前播出的一个有关飞棍事件的解谜带给我的震撼。我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幻想小说的流行、外星生命假说的兴起、传媒对UFO事件所做的猎奇性渲染,以及主流科学家对UFO问题的漠视或回避,更激起了公众对于UFO的热情。然而,就我所见,如今UFO问题已经被一些执著的“探索者”神秘化了。许多UFO的调查者宁愿花费时间收集表面上神秘的UFO故事,也不愿花费力气寻找简单明了的现实答案。  相似文献   

8.
小狮座     
《飞碟探索》2011,(2):59-59
星座故事 1679年由波兰天文学家赫维利斯划定的一个小星座。因为大熊旁边有小熊,大犬也有小犬作伴,所以狮子座身旁的这片小空隙里的几颗小星星,就被看成是一只爬在老狮子头上的小狮子了。  相似文献   

9.
当我告诉人们我在做UFO研究的时候,他们有不同的反应,大多感到兴奋并且是赞成的。但是,他们通常禁不住要问一个问题,问我是不是听说过一些疯狂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我对一些刊物上有关飞碟的报道总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却不料,就在 2000年 12月 24日,心头所有疑云就在这一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2000年 12月 24日 14时 50分,我一个人靠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看书 (这是我看书的一个习惯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我不经意地抬起头。突然,发现在不远处,在距离地面约 50米高的上空有一圆形的东西,我觉得有点奇怪,以为这是某企业的空中模型广告。但我仔细一想,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头脑里早已留下的那点关于飞碟的印象促使我急忙转身跑回教室,戴上眼镜飞跑出来。眼前出现的情况令我惊叫一声,并且…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是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四十周年。回顾四十多年前我有幸和我的同事们从事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研制工作,深感这一成功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与卫星结缘,一路同行,一干就是30年。直到2017年11月,一个工作调动的电话打来。“冯永,回院里吧,干货运飞船,你当总指挥。”我二话没说答应了,然后立刻给家里去了一个电话,将我要回去工作的事情告诉他们。那时,是我在深圳东方红干的第六年。回北京研制货运飞船,说实话,我当时的感受是既兴奋又不舍。兴奋的是,我参加工作以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关于地球上的神秘失踪者被迫同外星人签订《星际劳务合同》的真实故事。澳大利亚民航飞行教官弗雷德里克.瓦林季奇按照这一《星际劳务合同》已被迫为外星人驾驶他们的飞船近30年!尽管这一切都是从地球人的单纯好奇而开始的,但一切又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4.
“唉,我离开了我的宝贝,“我找到了一个新住处,“它在400千米上空,“它的名字叫国际站“但是,宝贝,它是孤独的。“噢,它是这么形单影孤……“五月份我将返回“噢,……耶。”这是美国航天员沃尔兹在国际空间站上创作的一首摇滚歌曲,  相似文献   

15.
故事一 罗斯韦尔的意外事件 故事: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UFO附毁事件发生在1947年,在满是尘土的新墨西哥城,罗斯韦尔的一个大农场里。人们发现了神秘的残骸和外星人的尸体,它们在政府的掩盖之下被偷偷运走了。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遭遇一种新的挑战(四)李应保在这一案例中的目击者是著名意大利画家、科幻小说家罗兹·强纳斯。他的遭遇发生在威尼斯北部的斯提纳附近,那地方距奥地利和前南斯拉夫边境不远。强纳斯说他开始把这一故事悄悄地告诉给他的两位美国朋友,那是1950年他去美国访...  相似文献   

17.
鹿豹座     
《飞碟探索》2011,(8):59-59
星座故事 这是一个因名字写错而将错就错的星座。1624年德国数学家巴奇本想将这一大片由暗弱小星组成的星空,用《圣经》中的一匹骆驼来命名,因为这匹骆驼将利百加送到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那里,与以撒结为夫妻。可是,当他用希腊文写“骆驼”这个单词时。却误写成“长颈鹿”。以后就以讹传讹,将这个名字定了下来,中文译为鹿豹座。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飞碟爱好者,1999年6月8日晚,我曾在大同市夜空中观察到一不明发光体。当时我就把所见所闻整理成一则日记记录下来了,现将这一日记抄录如下:刚才我看见了天空中的一个不明发光体。正好今天买了一本《飞碟探索》杂志,这使我联想到是否也属于人们常说的UFO。目击时间是晚上月时50分(之前不知存在多长时间),我是从自家6楼阳台上看到的。此时大同市区的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星星也很明显。此发先体位于西偏北,亮度为一般星星的15倍一30倍,发黄色光,高度与距离估计分别为2千米和5千米。为了验证它是否是一流普通的星星,我…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月23日这天,我终生难忘。因为这一天,我亲眼见到了神奇的UFO!那是1999年1月23日晚21点左右,因为我面临升学考试,所以正埋头读书,21点多时(我记不清确切的时间),我把头探出窗外想休息一下,眼睛的余光突然隐约扫见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UFO信箱     
山东吕坤:我是一位《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贵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放眼未来,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与未解之谜,这无疑将对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5期的《人类史前文明破译》一文,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太科学,我就此文的一个观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 46亿年了,而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300万年之前 (有化石证明 )。以作者的观点来说,生物周期为 140万年,那在这 300万年中已经有一轮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