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球气温的普遍升高是由于大气层的“温室效应”所致。这说明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的生存至为重要。没有这样的温度,整个地球就会处于永久冰冻的状况。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引起降雨,从而影响大气层,改变地球的温度。陨石主要来自位于火星...  相似文献   

2.
自从盘古开天地,地球已经走过了几十亿年的悠悠岁月,但只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孕育出植物、动物、猿人、直立人、原始人一直到现代人类.地球人类文明阶段,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占地球生命历史的儿十万分之一.在这么短时间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既为人们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又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明附属品而危害着人类和地球环境.比如过度砍伐森林、温室效应所产生的酸雨、人口膨涨侵占耕地面积使植被急剧减少、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出现异常高温、异常低温、埃尔尼诺现象;亚洲、非洲出现季风起伏变化;南美出现干旱、洪水等异常气象以及地球温暖化等,这些地球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现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费使地球温暖化,氟里昂气的生产与使用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故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的影响必须认真研究。全球范围内环境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1)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大,给予全球自然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2)随着人类活动的高级化,使自然变化的脆弱性增大,且由于世界专业分工体制增强,当一地区气候变化,作物收获量减少可涉及全世界。不  相似文献   

4.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90,(11):20-23
1.目的该计划是通过绕地球运行的地球观测卫星及配置在静止轨道上的数据中继卫星,对全球进行观测,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这一重大课题将延续到下个世纪。在对引起灾害的异常自然现象进行监视、预报及预测的同时,将进一步监视、把握全球范围内的灾害状况,其目的是把二次灾害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也就是说,利用人造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环境监测、灾害监测,以便保护地球,使人类安居乐业、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5.
王文轩 《飞碟探索》2013,(11):54-55
在100余年前,地质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海的深度是永恒的吗?从那时起,特提斯海就成为世界地质学界孜孜以求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么,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希腊神话所叙述的故事,离我们足够遥远的了,但精彩动人的故事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至少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只在最近大约3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与人类相比,地球有着远古的历史。神话故事、地球历史都能令人深思,产生遐想,它们之间也就会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至少近34亿年来,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一直限定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内,使生物及后来的人类拥有一个温适的生息环境.可是地球近50年来的气温记录,以及古树的年轮、格陵兰和南极的冰芯等无不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地球在变暖.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升温主要是温室效应作用的结果.“温室效应”一词是由瑞典化学家斯万特·阿勒尼斯1896年首先提出.原来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的可见光、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大开方便之门,使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地直达地表.地表在吸收短波辐射后,温度上升,就会向外散发热量——红外线.而二氧化碳对红外线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一林 《太空探索》2000,(7):12-19
21世纪,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迄今,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矿物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千百年来,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而且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美毓 《国际太空》1996,(11):14-16
据1996年8月26日~9月1日的美国《航空周利》报道,日本于8月17日发射了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图见封三),这为科学家们了解温室效应、臭氧减少、热带雨林遭破坏以及其他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等现象提供了更好条件。1 福星高照这个重量为3524kg的先进地球观...  相似文献   

9.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文明世界?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宇宙中的其他星体上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家推测,在宇宙的其他星体上是有生命的,为了验证这些推测,各国科学家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工作,不少国家还为此建立了一些官方的和民间的团体。  相似文献   

10.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了,因为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恐龙灭绝于它们自己的屁。道理似乎很简单:恐龙吃了大量的有机食物后,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屁,这些屁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之类。大量的恐龙产生大量的屁,这就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增多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地球最终变成了一个大温室,  相似文献   

11.
魏喆 《太空探索》2004,(8):40-4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而地球可供人类生存需要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创造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同舟共济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遍布全球的物种。即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从来没有哪一种鱼,或哪一种鸟遍布全球的;想来诗人只是推己及人罢了。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天文学家探测到一颗小行星可能会于2036年撞击地球,并给这个不速之客取名为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这块巨大的空中岩石是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留下的产物。那么天文学家为什么给它取这样一个恐怖的名字呢?因为它有可能撞击到地球,尽管几率很低,只有四万八千分之一;但是一旦撞击,便可产生1000兆吨的破坏力。如果撞击到陆地,这足以使数百平方千米内的物体全部摧毁;如果撞击到海洋,定会引起全球的海啸。  相似文献   

14.
佛教有一句箴言:“尽管牛行走得很慢,但是地球有耐心.”不幸的是,现在的地球已没有了它以往的耐心.地球曾经默默无言、忍气吞声地承受了人类对它的糟蹋.地球再也不会如此了.以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有着极大危害的水环境污染为例,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42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使5500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1年的污水排放总量将猛增到16000亿立方米至20000亿立方米,有可能造成席卷全球的饮用水危机!世界卫生组织所做的统计表明:早在1986年,全世界因肮脏水源而死亡的人数每天就已高达27000人!那么,到了2000年呢?!  相似文献   

15.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20-21
<正>擦去你的碳足迹峡湾冬天无冰,北极熊则因天暖而无法冬眠,北方许多候鸟忘了南飞。过去这个季节,阿尔卑斯山冰雪皑皑,今年却是野花盛开。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步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并终将影响人类自己。地球公民们,是否应该为减轻地球负担做点什么呢?一个环保新名词"低碳"走进我们的视线,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理论与选择模式,它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近邻     
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索罗琴科博士等科学家,在1986年曾宣布:根据他们近5年的宇宙空间研究,地球外存在生命的说法无根据。中国的徐仁江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观点:“地球之所以有人类,除了空气和水之外,还在于它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太空位置。倘若它离太阳再近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赖以生存的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田野 《飞碟探索》2012,(10):50-51
地球,一个特别的星球。地球上有液态水、板块构造以及保护它不受太阳光线侵害的大气层。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最具特色之处就是人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是人类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诸多基础学科观测和研究的基地;是研制和生产特殊材料与生物制品的理想场所;也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  相似文献   

20.
再造一个「地球」张友新不管你属何种人种,也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地球生物圈之中,它是养育人类的“天堂”,也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人类能否用人工的方法再创造一个“地球”呢?这是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追求。如果人类能够创造“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