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毫米波亚毫米波波导类组件制造工艺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将当前最主要采用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分类阐述,包括机械加工改进与数控超精密工艺、电化学工艺、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工艺、高能束流工艺、3D增材制造工艺。介绍了各分类工艺应用中最新进展的典型成果,讨论了其工艺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并依据波导类产品的应用需求对其工艺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开展了分析。结合毫米波亚毫米波波导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与相关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出了各分类工艺在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树脂基复合材料点阵结构集点阵结构与复合材料优势于一体,是实现飞行器等高端装备结构轻量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理想结构材料。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材料高度各向异性、结构跨尺度、几何拓扑构型复杂、多功能集成设计需求等特征,导致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制造技术存在诸多难题与挑战。本文回顾了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发展历程,重点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在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突破,根据点阵芯体的核心成形工艺,在给出制造技术分类与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点阵结构成形质量的关键工艺,进一步剖析了制约当前复合材料点阵结构制造技术发展的问题,最后对复合材料点阵结构制造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太赫兹馈源喇叭制造工艺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类阐述了当前研究机构与企业最主要采用的制造方法,包括精密数控机械加工、精密电铸工艺、叠片法与增材制造方法。介绍了各种制造工艺方法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典型成果,讨论了各方法在太赫兹馈源喇叭制造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依据太赫兹频段的应用发展与太赫兹馈源喇叭的产品需求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各分类工艺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为太赫兹馈源喇叭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后续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线束企业目前线束工艺缺乏有效校验、设计效率低、生产过程管理和技术状态控制薄弱的现状,在分析航空线束工艺设计和制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数字化制造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为工艺设计提供智能辅助支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显性化管理和对技术状态的有效控制。通过建立数字化制造系统,在提高线束工艺设计的效率、加强对工艺文件的技术状态管理、提升对线束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通过实例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史和制造约束的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并行工程的思想,针对产品可制造性分析问题,提出基于设计历史、制造资源约束和工艺规则检查的产品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框架,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和PDM技术实现,最大程度地保证设计满足各种约束,提高设计效率,最后给出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ESI推出的全工艺虚拟制造系统中的一环,航空钣金虚拟制造系统是当之无愧的专家系统。它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工艺分类与集成封装;第二,流程定义与接口串联;第三,项目管理与数据库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航空制造企业零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现状,并面向企业未来新型/智能制造生产方式转化需求,针对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开发框架,研究了系统构建初期的零件分类、零件特征定义、零件特征编码、特征逻辑关系建立、基础工艺标准化以及系统应用逻辑和运行架构等方面内容。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开发不仅能够奠定未来生产方式转化所需的标准化的基础工艺数据和知识,还能提升型号产品工艺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面向制造的飞机钣金零件多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彪  刘闯  韩晓宁 《航空学报》2007,28(2):504-507
 针对飞机钣金零件数字化制造过程中零件信息定义问题,对多态模型作进一步研究,建立了基于状态、特征、要素和数据4个层次的模型结构,分析了模型的内容和组元关系,结合实例给出了模型各个状态的定义顺序,说明了模型的实际应用。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等应用系统可以直接引用模型的状态信息,实现飞机钣金制造过程的数字量传递和智能化决策。  相似文献   

9.
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结合:一种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增材制造技术通过材料层层累加的方式实现结构的制备,这种独特的制造方式实现了高度复杂结构的自由"生长"成形,极大地拓宽了设计"空间",为新型结构及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往往需要设计技术的快速跟进,拓扑优化方法因其不依赖初始构型及工程师经验,可获得完全意想不到的创新构型,已成为结构创新设计的重要工具。因此,将拓扑优化(先进设计技术)与增材制造(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面向增材制造的创新设计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从面向增材制造的优质结构构型设计以及考虑增材制造工艺约束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现阶段基于拓扑优化方法所建立的结构创新设计理论,并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矩形及国影节流孔的流量特性。介绍了伺服阀制造过程中所需各种流量测试时的油路连接和流量关系式,并对差压式流量计的特点及在伺服阀制造工艺中的实际应用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1.
航空航天蒙皮及其他零件的制造,大多为单件小批,设计过程完成后,往往需要工艺夹具设计部门设计较多的夹具系统才可以进行制造,通常一个机型(航空航天器)的夹具设计周期会伴随整个制造周期,一个零件的制造通常要多套夹具系统才可以完成,本文重点阐述在航空航天器零部件制造过程中无夹具制造系统的原理和实施方法、数控机床在线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该工艺和适合其他航空航天器零部件制造的智能装夹工艺改进、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OMV).  相似文献   

12.
面向BOM的制造工艺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BOM数据贯穿于产品设计、工艺和制造的全过程 ,为工艺系统内部工艺设计和管理的集成以及工艺系统与设计和制造的集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从分析EBOM ,PBOM和MBOM与工艺系统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面向BOM的制造工艺系统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增材制造技术通过材料逐层打印制备结构,为复杂构件制造提供了新的成形方式。拓扑优化因不依赖于初始构型的选择,可设计出传统理念难以获得的创新构型,已成为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领域高性能、轻量化结构设计的重要手段。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力,在现代制造业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增材制造与拓扑优化技术融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成果,包括以材料结构一体化为核心的多尺度/多层级结构优化设计、以设计制造一体化为核心的考虑增材制造工艺约束的优化方法等。同时,也分析了未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点阵结构性能表征及其尺度关联效应、增材制造材料成形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增材制造材料与结构疲劳特性等对设计方法和成形工艺带来的挑战,为未来相关研究工作和航空航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无人机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结构件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过程及各种加工方法的 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面向协同的工艺并行设计方法。分析了CSCW技术及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的应用现状,建立了工艺协同设计模型。以某航空制造企业基于CAPPFramework和Teamcenter集成开发的协同工艺设计系统为背景,建立了CSCW-CAPP的系统架构,对工艺协同设计中的关键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以XML为工具进行了协同系统协同过程的通信、合作和协调的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6.
飞机结构件是机体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造工艺复杂,在CAPP系统中进行目标识别还存在较大困难。对常见的飞机结构件进行分类,从机械制造工艺的角度,归纳出六种制造特征,构建基于航空结构件制造特征的CAPP系统;在VC++6.0环境下,设计符合OPITZ标准的基于制造特征的编码系统,完成对目标零件的特征编码;设计用于目标零件与实体库零件之间进行特征识别的分步检索算法,实现目标零件与实体库零件的制造特征相似性对比。以某机型中含44个槽特征的框类零件为例,通过该算法程序进行特征自动识别,自动识别数为40个,自动识别率达到91%。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CAPP系统中进行识别,是正确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支持工艺设计的制造知识类型及层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艺设计人员对大量制造知识的需求问题,分析了制造知识与工艺设计的关系,按照对工艺设计的支持作用,将制造知识分为制造资源类、制造对象类和制造过程类三大类别,建立了包括零件层、属性层和数据库层的制造知识结构层次模型,以制造设备为例,采用IDEF1X方法建立了支持工艺设计的制造知识表达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并行制造的概念,分析了并行式制造工艺设计系统的特点及结构,并初步探讨了并行制造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以材料形态信息的改变为脉络,对制造技术进行逻辑分类的方法。将现有的和未来可能创造出来的制造技术分别纳入到改变几何形态、改变微观状态、同时改变几何形状和微观状态3个框架上,而后进行进一步分解。这种分类方法能反映各种制造技术的内在联系,对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再生工程是当今企业界和工程界的热门话题。现代制造系统中各种生产模式的应用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再生。本文在正确理解再生工程思想实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现代制造系统中基于权变理论的组织再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