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前封头内绝热层碳化烧蚀率增大的机理和规律,国内外学者设计和研制了多种实验装置。本文在概述各种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用烧蚀发动机在旋转实验台模拟飞行加速度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研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固体发动机前封头绝热层在加速度下烧蚀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封头NBR绝热层在飞行加速度作用下的烧蚀机理与烧蚀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封头内绝热层在飞行加速过程中的烧蚀率是地面静止试验的1.0 ̄2.3倍。概述了国外在飞行加速对烧蚀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国内3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率进行了估计和分析,认为,由于绝热层设计安排裕度比较大,因而这三种发动机飞行条件下的烧蚀仍在安排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质量损失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较完备的烧蚀模型,采用了动边界显式差分格式,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及其温度场进行了耦合计算。计算得到烧蚀率、炭化率、烧蚀厚度和炭化厚度,以及根据绝热层的工作时间计算出内绝热层的质量损失及发动机工作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后效炭化质量损失。采用该方法不仅能使内绝热层设计更为合理,而且为后效推力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发动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运行,在绝热层的设计中,绝热层的厚度将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结构的稳定性,而绝热层的烧蚀预估对于绝热层厚度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为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元乙丙橡胶(EPDM)绝热层烧蚀性能工程预估问题,结合固体火箭发动机内两相流动的环境特点,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和扩散化学动力学双控制机制为基本数学模型,以炭化层表面孔隙率为耦合参数,并综合考虑气流和粒子的侵蚀效应,建立了绝热层多因素耦合烧蚀模型的控制方程。通过对控制方程的隐式求解和对绝热层温度分布以及烧蚀线、炭化线、热解线位置的综合分析,获得了两相环境下EPDM绝热层的理论炭化烧蚀率。所得烧蚀率与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小于10%,表明给出的烧蚀预估方法可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两相环境下EPDM绝热层烧蚀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种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它在飞行加速过程中,前封头及圆柱段前段的烧蚀率静止试验烧蚀率的1.26和1.16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发动机燃烧室内绝热层设计的经验公式,并应用于一种结构及材料相似的新型发动机绝热层设计中,预估了其飞行环境下内绝热层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温度很高,故在发动机壳体和推进剂药柱之间应用绝热层隔离。大多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绝热材料采用能隔热、防烧蚀、并充有填料的橡胶。填料的作用在于使炭化层粘附在衬垫上,以使未炭化、未烧蚀的剩余绝热材料不受高温气体的冲击。表1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最常用的橡胶(粘合剂)和填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种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和飞行试验结果,就飞行过载对燃烧室内绝热层烧蚀化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依此提出了一种燃烧室内绝热层经验公式设计方法,得出了前封头,柱段前部内绝热层飞行环境地面烧蚀碳化严重的结论,可为其他发动机内绝热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烧蚀性能的试验评估方法,建立了在不同燃气参数和绝热层材料有缺陷条件下的烧蚀模型及烧蚀率经验公式,并对绝热层烧蚀率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绝热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富氧环境下绝热层烧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富氧环境的试验系统,测试了几种绝热层材料不同氧含量环境下的烧蚀特性。烧蚀过程中燃气中的氧化性组分会渗入炭化层内部,在炭化层内的孔隙中与材料发生放热的化学反应,大量消耗碳,加剧了烧蚀的过程。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立了以基体层、热解层、炭化层为基础的富氧烧蚀模型。应用该模型预估了试验所用绝热层材料的烧蚀率,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1.
固体火箭发动机封头部分的界面粘接状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检测方法,采用相控阵超声自动电子聚焦技术为该结构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声线理论,研究等厚、不等厚壳体的界面粘接相控聚焦检测方式,得出相控聚焦具有较高的检测分辨率,同时也能解决不等厚壳体构件的界面粘接检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封头构件的粘接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相控阵超声能很好地检测出构件的脱粘区域和大小,表明该检测方式在界面粘接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某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两相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后出现一脉冲绝热层纵向烧蚀不均匀现象,一脉冲前段绝热层出现“凹坑”.为了解其原因,应用数值计算方法,采用FLUENT计算平台,对此发动机燃烧室内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双脉冲发动机级间通道的存在,使得燃气流在一脉冲燃烧室内出现后台阶流动,气流发生分离再附着过程,气流再附着点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防护模型,提出了一种嵌金属丝端燃装药绝热层设计方法。用该法对某特定发动机燃烧室绝热层的设计结果表明:与动机原绝热层烧蚀相比,用本方法设计的绝热层可在绝热防护达到安全要求的同时,最大化地降低发动机消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立式旋转试车台,研究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地面静止及不同过载(15gn,15gn;35gn,15gn)条件下点火对比试验,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在不同过载条件下内弹道性能以及绝热层和喉衬的烧蚀规律。试验表明,随着过载增加,发动机压强增大、工作时间缩短;横向与轴向的组合过载恶化了烧蚀环境,使喉衬出现偏心烧蚀。  相似文献   

15.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后封头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NSYS软件对固体发动机壳体后封头进行了外压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在可承受相同内压条件下金属壳体后封头比复合材料壳体后封头有更高的承受外压能力;壳体后接头、喷管固定体对后封头承外压能力有加强作用;壳体后开口直径越大,临界屈曲载荷越大。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效推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导弹的精度,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效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首先用一维两层模型计算绝热层内部温度场,建立了绝热层表面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得到后效段绝热层各时刻的热解气体质量和烧蚀质量,再采用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对后效段发动机内弹道进行了一维计算,而后计算发动机的后效推力。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结束后的后效推力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