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7,(6):4-5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运载火箭名称长征1长征1长征2长征2长征2长征2长征2C长征2C长征3长征3长征2C长征2C长征3长征2C长征2C长征2C长征3长征2C长征4长征3长征3长征3长征2E长征4长征2C长征3长征2D长征2E长征2C长征2E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航天工业在两用技术开发上的成果和技术水平 我国航天工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运载火箭技术、应用卫星技术和载人飞船技术三个方面。 1.运载火箭技术 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1号,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空间技术大国的行列。此后,我国又研制出10多种运载火箭,有长征2号、风暴1号(FB-1)、长征2号C、长征2号D、长征2号E、长征2号F、长征3号、长征3号A、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 中国2007年成功发射了1个月球探测器、2颗导航定位卫星、4颗遥感卫星、2颗通信卫星和1颗技术卫星. 2月3日,长征3A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6.
第一轨道面第二轨道面第三轨道面A1A2 A3A4 A5* B1B2 B3B4 C1C2 C3C4SV编号 142 5382 7192 2 30 133536 333137卫星型号 2 A 2 A 2 A 2 A 2 2 A 2 A 2 2 A 2 A 2 A 2 A 2 A发射时间 19930 6 2 619920 2 2 31997110 619920 90 9198910 1919930 2 0 319960 91219890 6 1019930 83019940 31019960 32 819930 33019930 513轨道面 第四轨道面第五轨道面第六轨道面D1D2 D3D4 D5* E1E2 E3E4 E5* F1F2 F3F4 F5*SV编号 2 4 4 6 173415512 140 2 316 2 92 6 1832 4 3卫星型号 2 A 2 R 2 2 A 2 2 R 2 2 A 2 A 2 2 A 2 A 2 2 A 2 …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8.
发射短讯     
<正>遥感卫星19号成功发射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22日报道,11月20日,长征4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4C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试验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27日报道,11月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嫦娥4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4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4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4颗卫星("北斗"三号IGSO-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长征"三号C三型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展而来。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  相似文献   

11.
<正>A L M-5 launch vehicle was launched at 19:23 Beijing time on July2 from the Hainan Wenchang launch site to carry out its second launch mission.Due to a rocket anomaly the mission was a failure.Experts are investi-  相似文献   

12.
13.
固体运载火箭作为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箭贮存、海陆通用、快速响应的特点,在军民商发射领域受到了广泛青睐。针对我国固体火箭运载能力在2~3 t(500 km太阳同步轨道)区间上存在“缺位”的现实,首先给出了一款运载能力约3 t的四级全固体运载火箭构型。随后建立了固体运载火箭三自由度弹道计算和优化模型,通过仿真手段分析了其典型弹道曲线特点,以及推重比、各级结构质量、末级装药量对运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为未来固体火箭的总体方案论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效能评估模型及一般分析方法 ,确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运载火箭发射过程评估方案 ,阐述了运载火箭发射过程效能评估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估模型 ,规划了评估体系。论文最后给出的部分仿真结果描述了系统总体效能和设施设备工作情况及重要度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符合工程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0,(3):19-20
1986年,长城公司开始了将长征火箭推向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商务活动,从那时至今已有十几年了.今天,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已经打开了局面,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长征火箭的商业发射已经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我国高科技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事件,并将继续成为下一世纪中国参与世界高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型采用固液捆绑构型的中型低温动力运载火箭,文章简单介绍了该型火箭测试发射任务执行基本情况,总结分析了火箭在发射场执行测试发射任务的技术特点、流程特点、任务保障特点及应对措施。提出基于固液捆绑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了火箭新技术应用、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发射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型号研制工作及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采用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结合CZ-3A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实际设计需求和设计原则,概要介绍了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特点,着重从测发控网络的拓扑结构、双网卡捆绑技术、静态路由技术等五方面详细阐述了测发控网络的设计,最后通过测发控网络的功能测试验证了该设计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运载火箭发射场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火箭在发射场射前操作项目多、保障人员多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火箭发射场无人值守加注发射的现状。结合火箭射前状态,从火箭系统、地面测发控系统和发射场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总体方案,通过火箭状态远程监测及故障处理技术、连接器零秒脱落技术、箭地接口组合连接技术、连接器自动对接技术和火工品自动短路保护与解保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可提高人员和产品的安全性,为后续我国火箭实现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子力 《中国航天》2002,(7):17-21
1957年8月27日,前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则轰动全球的公告:8月21日,世界上第一枚多级远程弹道火箭向太平洋进行全程发射试验成功。公告宣称,火箭试验进展顺利。经过短时间的远距离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行。一个半月后的10月4日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要探索太空,把航天器送入轨道,离不开航天运载工具。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均为运载火箭,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研制出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运载火箭被称作是通往太空的“天梯”,而前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具有超强的实力。前苏联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在航天领域创下的多项第一和其它辉煌业绩也都与其运载火箭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有很多年,前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一。前苏联/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分为多个系列,用于满足不同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