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类认识了那么多的天体,却对养育自己的地球并不完全了解,以至有人说:“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比对地球的了解更多。”特别是地球的核心部分,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神秘的地热、神秘的地磁、神秘的地压,至今都是没有解开的谜。一般的科学观点认为,地球的内部三个圈层结构分别是地表、地幔和地核。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深度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特别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而划分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说一说地核,地核分内外两部分。外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4980千米处,呈液体状态;4980千米~5120千米处是一个过渡带;从5120千米直到地心则为内核,是…  相似文献   

2.
谢贤 《飞碟探索》2004,(3):17-17
将来去月球勘探的太空人,其中的一项任务将会是发掘在地球上罕有的同位素——“氮三”helium-3或3He)。氦三是21世纪核子熔合反应炉的最清洁的燃料,因为它的反应非常快,而且只产生很少的剩余辐射。1千克的氦三与0.67千克的重氢一起燃烧,便可以产生6.12x10^4焦耳的能量,而约2.5x10^4千克的氮三便能提供足够全美国一年所需的能量。科学家相信,在月球表面3千米内的泥土中,便蕴藏着7.5x10^8千克的氦三。  相似文献   

3.
根据NASA的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测定,一颗临时编号为2004MN4,又称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这颗直径390米的小行星,在太阳周围的运动周期为323天,质量为4200万吨,运行轨道速度为45千米/秒.届时,撞击产生的总能量为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能量的11万倍.NASA将其撞击地球的概率设定为托里诺等级4级,即撞击概率为1/300.  相似文献   

4.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4,(3):42-42
云南黄清: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钱星博先生的《由陨石木乃伊谈起》一文后,觉得不太对劲。首先文章说2003年7月在澳洲掉下一个大陨石,高2.5米,直径4.5米。这从几何原理来说是不通的,哪有高度小于直径的道理,不论是圆或正方形都说不通。 其次就是四个木乃伊在一处。作者由此说可能是一家人,由于火山爆发或地震被裹在岩石里了。当然这是推测,但也说不过去。火山岩浆温度很高,裹在岩石里的这家人,早该化为灰烬。地震更不可能,连地球人都能预测地震的发生,何况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就算这4个被火山熔岩卷了,又是凭借什么力量使这团熔岩逃出该星球的地心引力来到地球的呢?这既然是2003年的事,为什么未见媒体报道?美国是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巨大的行星正向地球飞来,好在它距离地球仍有一定的距离,要与地球相撞还需878年的飞行时间。据科学家估计,这颗行星与6500万年前坠落墨西哥海造成恐龙灭绝的那颗行星体积相当,直径达到0.8千米。一旦与地球相撞,其可能产生的破坏力非常之大,地球上每300人中将会有一人受到伤害。就在去年,科学家曾宣布一颗名为1950DA的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是在对位于波多黎哥的一个大型雷达天线进行跟踪时无意间发现这一行星的,他们原本是想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雷达的天…  相似文献   

6.
在星光折射导航中,星光折射视线包含星光折射的大小和星光折射方向两种折射信息,传统的星光折射导航量测量只利用了星光折射大小的信息。但实际上,星光折射方向也是卫星位置矢量的函数,含有卫星位置的重要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使用两种折射信息的星光折射导航新方法,该方法以星光折射方向矢量为量测量。详细介绍了基于折射方向矢量地球卫星星光折射导航方法的量测量的获取和量测模型的建立,同时对不同影响因素对导航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导航精度优于折射视高度和星光折射角两种传统的星光折射导航量测量。  相似文献   

7.
塑人 《飞碟探索》2004,(3):25-25
由于外层空间不停地有微尘进入地球大气层,地球每天都在“增肥”。科学家相信,研究这些星际微尘,有助于解开太阳系诞生的奥秘。因此,如何捕捉这些星尘成了专家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鲁益之 《飞碟探索》2011,(12):43-43
科学家发现,地磁北极正以一年近64千米的速度,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方向移动。如果一直以这种速度发展,不出50年北极偏移可达数千千米,地球将形成一个大幅度的磁极摆动。为什么会发生地磁北极偏移呢?  相似文献   

9.
距地球表面约640千米的"引力探测B"卫星正在正常运转.如果一切顺利,它将收集到一批科学家期待了近90年、筹划了约半个世纪的数据,以检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某种时空扭曲是否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1994年7月,科学家们亲眼目睹了一颗行星与另一个天体之间最剧烈的碰撞。木星连续6天遭到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彗星接连不断地轰炸,一颗接一颗,总共20几颗彗星碎片,以每秒60千米左右的速度疯狂地砸入木星稠密的大气层。这场狂轰滥炸产生了大量的火球,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很容易看到。  相似文献   

11.
叶瑞 《飞碟探索》2011,(7):62-63
地球分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一层——地壳,最薄。陆地地壳厚30千米~60千米,而海底地壳要比陆地地壳薄很多。有些地方甚至仅6000米。距离不算太大吧,但对研究地球内部的人来说,却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通信卫星的出现使现代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把人类集中到越来越小的地球村中。不过这种卫星一般需运行在大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所以对火箭和卫星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极少几个国家掌握了这种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周伦 《飞碟探索》2007,(12):41-41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家长期以来努力寻求答案的问题,但总结各个关于生命起源的推论,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是生命源于地球本身的演化,在地球成形之后,化学作用创造出生命来;第二是生命源于宇宙其他地方,经由一些天体传播到地球,再在地球上繁衍。两种见解各自有其拥护者。趋向接受第一类推论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地产生出来的,如美国的  相似文献   

14.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2,(11):63-63
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卫星已经在这颗行星的大气里发现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寒冷区域,这里的低温环境或许能令二氧化碳冻结成冰或者雪。在对欧洲空间局“金星快车”5年间收集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科学家已经发现,距离金星地表大约125千米的大气处的温度低达-175℃。尽管金星距离太阳更近,但是这个古怪的冷层比地球大气层的任何部分都更加寒冷。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太空总署(NASA)现正研究利用磁力浮动的技术,制造下一代到太空的交通工具,可以大大减低飞行太空的成本,也许到那时,很多人都可负担得起到太空的平价观光费用。科学家认为,推动太空船到太空,环绕地球运行,最昂贵的部分是将太空船推动到高空,离开地球的地心吸力。科学家计划建造类似太空高速公路,利用磁力浮动技术,像磁力浮动火车一般,将太空船推动至时速900千米,直飞高空。由于不需要很多零件,磁力浮动火箭维修方便,操作成本比较低,科学家预算,每90分钟便可发射一辆磁力推动太空船,因此旅行太空的费用便会大为减低。负责协助研究的英国…  相似文献   

16.
<正>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特殊地形1815年4月10日,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的一座火山爆发产生巨变的圜丘是典型的地质构造,这个交互的岩石层几乎构成圆的灰烬有150立方千米,向西北延伸了1300千米,减少了地球表面形,是5.5千米直径的阶梯坑。最古老的岩石在中心,日益增加的年轻的阳光,导致全球变冷,使得1816年没有了夏季。画面是它的火岩石环绕在外围。黑色的区域是云或悬崖阴影。科学家们还不能解释山口,当时是直径6千米、深1100米。这种构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23日,英国天文学家宣布,当天凌晨,就在世界各地人们迎接圣诞“平安夜”的前夕,一颗足以将英国首都伦敦摧毁的小行星2000QW7在距离地球表面仅80万千米处,以每小时11.5万千米的速度掠过。从天文学的角度看,这颗行星可以说是与地球“擦肩而过”。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有900颗小行星可能会危及地球安全。因此,国内外许多天文科学家呼吁全世界所有国家通力合作,让地球免遭此类空前的大劫难。小行星这群不速之客小行星是指那些像地球一样也围绕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最大的小行…  相似文献   

18.
远古时代,大约在白垩纪第三纪,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撞击造成灾难性后果:刹那间,天崩地裂、物种灭绝。就在这一时期,恐龙和其他众多物种遭受灭顶之灾。海面掀起约1千米高的巨浪,大片森林淹没在熊熊烈焰之中。更为糟糕的是,遮天蔽日的尘埃和烟雾弥漫在大气层中,气温随之急剧下降。在无休无止的漫漫寒夜中,一度繁茂的植被不复存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植物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过,据科学家们分析,在200年后,如果类似的灾难降临地球,也许我们并不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到那时,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对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9.
旋旋 《飞碟探索》2010,(11):1-2
<正>于2003年从火星上拍摄的一张地球照片显示: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球,悬挂在一片漆黑的永恒虚空中,比它小得多的月亮依伴在侧。一些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的地球科学家称,如果这张照片拍摄在6亿年前,那么我们看到的景象可能会大不相同。那时的地球应该是一幅黑白图像,没有我们今天熟悉的蓝色海洋和绿色大地,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在黑黝黝的土地上,地球看起来只是悬浮在太空中的一颗毫无生命气息的白色"雪球"。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当全球多次遭遇到这种异常气候时,人们想解开厄尔尼诺之谜。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暧。由于海洋面积为地球表面积的70%,所以海洋温度的升高对全球的影响很大。事实证明,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时期,海洋温度普遍升高了2℃-4℃。然而即使海洋温度升高1℃,也足以影响海洋生物和地球环境了。应该说地球气候状况取决于地上和地下。地上主要来自太阳的先照,地下则来自四千多摄氏度的熔岩。而地球气候的稳定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太阳光照的稳定、地下熔岩的稳定、地球散热效率的稳定。如果来自太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