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书讯     
新书讯1.《飞碟探索精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精选自《飞碟探索》创刊(1981年)至1994年诸期,时间跨越了14年,全面而细微地展示了《飞碟探索》杂志的风貌,在秉承原有神秘、冷峻格调的基础上掺进了现代节奏,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未知...  相似文献   

2.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3.
UFO信箱     
江苏扬州王玉林:我是一名《飞碟探索》的忠实读者,近来读到邵瑞琦先生的《UFO的疑惑》(《飞碟探索》2002年第1期)一文,对邵先生的某些观点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谈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从邵先生文章的前半部分看,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在没有弄清UFO的来源之前,任何科学的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邵先生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派往地球的使者”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浪漫的科学幻想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的理由是:从1000多年前宋代就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1000多年了这些…  相似文献   

4.
书讯     
2000年即将出版的甘肃科技版飞碟探索丛书 1.《华夏碟影》(大 32开) 时波 著。 2.《来自飞碟的新挑战》(大 32开) 〔法〕让-克洛德·布雷 著。 3.《神秘的世界》(大 32开) 〔法〕让-克洛德·布雷 著。 4.《罗斯韦尔之谜》(大 32开) 《飞碟探索》编辑部 编。 5.《科学与超自然现象》(大 32开) 陈育和 著。 6.《真实的故事》(大 32开) 张志海 著。 7.《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大 32开) 《飞碟探索》编辑部 编。 8.《灾难群岛》(飞碟探索丛书科幻系列,大 32开) 郑军 著。 9.《加西之城》(飞碟探索丛…  相似文献   

5.
反物质飞船     
1997年第3期《飞碟探索》上刊载了一篇由郭佳和郭英森联合发表的关于外星飞船动力物理学原理的文章。他们是从反物质形成的负质量体与正质量体之间产生引力场的角度来阐明外星飞船的动力来源的。由于引力场与反物质物体之间要产生出相互的推斥力,即负引力,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看了1998年第5期《飞碟探索》中桂昌跃先生的《物质的终结 :极频波》一文 ,我颇受启发 ,想再谈一下物质的终结问题。现在 ,无论哲学界还是科学界对物质的终结问题都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总体来看 ,大致有以下四种。物质没有终结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来考虑物质的。哲学上认为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 ,就连时间和空间也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就是个体与系统 ,即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归纳在个体与系统两种形…  相似文献   

7.
谢湘雄 《飞碟探索》2006,(10):23-23
1981年,我出差北京时有幸看到刚出版的《飞碟探索》创刊号,一看就爱不释手,于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一气将它读完。从此我每期必购《飞碟探索》(1982年起改为长年订阅),不仅全体通读,而且对于某些感兴趣的文章还原要反复研读,  相似文献   

8.
UFO信箱     
李珍贵: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看过1999年第5期的《飞碟探索》后,认为该期发表的孙凤武《UFO:假说中的矛盾》一文,有的地方略感不妥,与作者的看法稍有分歧。现逐条说明,仅代表本人意思。就其假说中的内容我基本同意,但对于孙凤武同志提出的“矛盾”有些不同看法,同时深信UFO的存在。假说一中的“出入:1.流星随时(晚上)出现,并非流星雨中的流星能产生灼烧现象,不是所有的流星都具备形成“UFO’的条件。2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周围的空气变热,不能排除大量的“热空气”所产生的强大浮力,使因灼烧而减少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赵亮 《飞碟探索》2006,(8):23-23
我第一次看《飞碟探索》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同学家里,那时我刚上小学二年级,不大识字的我被杂志中美丽的插图所吸引,再加上同学对我说,这是一本探索外星人的杂志,便将我幼小心灵中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好奇都激发了出来。于是,《飞碟探索》便成了我最喜欢的读物。  相似文献   

10.
移动的星带     
《飞碟探索》杂志2003年第2期登载了目击实录《会移动的星带》。我读过后认为描述准确。因为我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见到了这一现象,因此我可以为这篇目击记作续。顺便声明,本人并不认识《会移动的星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1.
UFO 信箱     
UFO信箱江苏高邮王义思: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在业余时间里,我读过许多贵刊的文章,其中有些叫人拍案叫绝,引起人的思考和兴趣。而有些就使人觉得过于离奇,不可信。像《飞碟探索》1997年第2期中《生死界(上)》这篇文章,我看后感到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12.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7):28-28
<正>黄志丹: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阅读《飞碟探索》已超过10年。当初,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读高中后进入县城,也知道了书报亭这种新奇的东西,于是书报亭便成为我课余最常逛的地方,虽然每每由于囊中羞涩而只逛不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一本叫做《飞碟探索》的杂志,瞬间,我即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探索宇宙的奥妙,挖掘未知的世界,开启思想的遨游……那天,我一直在书报亭站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掏钱买下了那期《飞碟探索》。虽然只有少少的几元钱,但那可是我当时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正是从那之后,我成为了《飞碟探索》的固定读者,每期必买。这  相似文献   

13.
UF0信箱     
《飞碟探索》2005,(1):42-42
我是《飞碟探索》的热心读者,在读完贵刊2002年第3期董玉华的《它们仍将保持沉默》一文后,我觉得文中有几个观点不妥,下面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有朋友问我,《飞碟探索》的目标读者是什么人。我说,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勉强要说,应该是那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吧。  相似文献   

15.
子骥 《飞碟探索》2005,(5):16-18
读了《飞碟探索》2005年第3期子骥先生的《2004年世界UFO大事评说》后,觉得文中关于墨西哥UFO目击事件的解释有不妥之处,现指出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众议院     
您好!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现想向您询问一下三件事:①贵杂志在最新一期上刊登有订购《飞碟探索30年》一书之事。请告知通过何种途径汇款订购?是通过邮局汇款向编辑部邮购,还是银行汇款?另请告知汇款具体地址。  相似文献   

17.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09,(10):22-22
张展赫: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在阅读2009年9月份的《飞碟探索》杂志上发现一处错误:19页左竖行的图片f4左下角的那个自然段里第4行中,“在地球上,氮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占大气的77%”,应该是“78%”(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化学》27页的图和文字说明)。望贵刊编辑核实一下。  相似文献   

18.
反物质:奇怪的世界陈壮叔1996年,欧洲核子研究所(CERN)制造出9颗反氢原子,成为轰动全球的科技大新闻,这使人联想到,我们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世界。反物质世界听起来很奇怪,其实不然,在亚原子粒子中,每个粒子皆有其反粒子为伴,两者的性质正好相反,如电...  相似文献   

19.
UFO 信箱     
UFO信箱★★黑龙江张希龙: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见到《飞碟探索》这本刊物时,我就为它的奇异的风采,慎密的论断和扣人心弦的案例所吸引。从此,它便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伙伴。《飞碟探索》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领域。它使我知道和懂得...  相似文献   

20.
UFO信箱     
西南工学院佚名:《飞碟探索》1998年第5期中刊登的《人得到过外星人的拯救吗?》一文中有几处不妥。首先,必须说明传统观点是认为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的始祖,但近期的发掘对传统观点发出挑战。1980年,耶路撒冷黑伯鲁大学考古学家切尔诺夫的发掘表明,在现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