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512×512高速帧转移面阵CCD器件时序设计的方法。在分析器件结构和时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时序设计的主要参数,并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EPM7256AETC100—5实现了CCD器件工作所需的各种时序信号。通过时序仿真证明,设计方法正确可行,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星载相机电子倍增CCD(EMCCD)高压驱动电路的设计。该设计基于FPGA,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实现正弦码数的发生,并能接收卫星指令信号进行在线调幅和调相;然后通过低压差分信号(LVDS)总线和高速大幅值运放技术,把正弦信号转化为EMCCD所需的高压倍增驱动信号。利用仿真与计算进行电路参数设定,并研制了实物样机。试验结果显示:电路生成的驱动信号相位调整步长为π/8,幅值调整精度优于0.01V。该设计可为国内后续EMC-CD卫星相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CCD的两种垂直转移模式:突发转移模式和连续转移模式。通过对两种模式工作原理的对比,分析了连续转移模式对系统动态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提高并举例说明。然而连续转移模式时垂直转移时序的上升/下降沿处于CCD水平转移工作时间内,造成上升/下降沿对应像元出现串扰问题。文章提出了硬件和软件两种解决方案,硬件方式采用RC电路或数模电路使得驱动信号波形化,降低串扰能量;软件方式采用数字校正的方法,通过实时提取定标得到的校正系数进行图像校正解决串扰问题。文章最后讨论了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应用中的限制条件,并认为,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连续转移模式产生的串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遥感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需要解决由于地面景物和CCD电荷移动不匹配带来的像移问题。在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连续转移模式的电子补偿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但是,当CCD工作在连续转移模式下时,会导致遥感图像中出现暗(亮)线,而且这种暗(亮)线会随着积分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后期的图像校正中无法消除。针对此图像串扰问题,文章对串扰产生机理、串扰模式以及串扰因素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可通过调整时序驱动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来降低图像串扰。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驱动滤波电路的硬件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某工程应用CCD,文章对此电路进行了仿真与试验;通过对多组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此驱动电路方案可根据需要调整上升/下降时间,从而实现降低图像串扰的目的。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后,文章提出将上升时间设置为时序信号周期的1/10,可将图像串扰降低到工程应用可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电荷耦合器件(CCD)衬底反弹问题产生的机理以及防护措施。针对高速驱动信号的工作特点和衬底反弹对CCD信号造成的影响,介绍并分析了波形化理论。理论分析表明,利用波形化理论能够对衬底反弹进行抑制,通过电路仿真和实际电路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焦面驱动电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光学三角法测量原理,提出了基于线阵CCD的测量方法,采用CPLD对线阵CCD进行驱动时序设计,简化了电路结构,对实际制作的光三角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得出了传感器的线性误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讨论n沟道CCD的物理结构以及两种CCD饱和弥散(弥散型饱和状态和表面型饱和状态)的差异,介绍了面阵CCD抗弥散技术,它通过改变垂直转移时序使普通CCD具有抗弥散功能。对采用该技术前后相机抗弥散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研究了面阵CCD时序抗弥散所必需的表面型饱和高电平偏置电压测定方法、低电平电压偏置测定方法以及时序工作频率标定方法,给出了工程实现的具体途径。总结了时序抗弥散技术的优缺点,列出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胜文  洪炳熔 《宇航学报》2004,25(3):317-322
鉴于自动测试系统研究中缺乏确认其故障冗余属性的手段,提出一种基于对比策略的故障注入系统。系统采用硬件注入和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故障注入由专门研制的电压信号发生器、电流信号发生器、后驱动电路完成,自动测试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软件仿真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能发现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缺陷,并能对其故障冗余属性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模型机设计方案,组成部件通过单总线连接构成数据通路。指令采用定长16位的固定格式,可支持多种寻址方式。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时序部件以最复杂的指令的执行过程为基准采用同步控制方式产生时序信号,指令译码器由基本门电路构成,微操作信号发生器采用组合逻辑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某高分辨率多光谱航天相机定制的一款五光谱TDICCD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五光谱TDICCD的模拟信号发生器,给出了该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系统组成,包括图像处理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和模拟信号滤波电路。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信号波形、信号噪声和输出图像都满足设计要求,其输出的16通道模拟五光谱TDICCD信号频率可以达到20MHz,噪声控制在10mV以内,具有高精度、多通道和低噪声等特点。目前该模拟信号发生器已成功应用到新一代高分辨率多光谱TDICCD相机成像电路系统的研制中。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经常重复设计各种串行信号产生器。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分析了串行信号和FPGA的特点。给出一种基于FPGA的通用串行信号产生器的设计方法。以某型号导弹串行信号产生器作为实例,介绍设计方法,并给出该实例在工程实现时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用该方法设计的串行信号产生器具有电路简单、修改方便、成本低、面积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燃气流量可控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气流量可控的燃气发生器与燃气流量恒定的燃气发生器工作特性具有较大差异,燃气流量可控的燃气发生器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推导建立了燃气流量可控的燃气发生器的小扰动线性化动态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析了燃气发生器负调特性的影响因素及燃气发生器系统的频率特性,得到了燃气发生器系统增益及时间常数随燃气发生器自由容积及燃气调节阀阀门面积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燃气发生器具有变参数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液滴发生器生成均匀液滴的稳定性,研究了液滴生成过程的动态特性。在传统射流表面波不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液滴发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组合动力学模型,确定了传递函数与传递矩阵,并就Re数与We数等对射流表面波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喷嘴长径比对液滴生成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丙二醇作为液体工质进行了计算与试验校验,结果表明当生成的液滴速度大于19m/s时,组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最优无量纲波数较射流表面波不稳定性模型结果偏差超过6%;而对于液滴速度30m/s设计工况,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偏差近10%,此时液滴发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CPLD的IRIG-B码源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一种基于 CPL D的 IRIG- B码码源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并给出实验结果。所产生的标准串行时间码可用于测量设备 ,解决测量设备在时间上的统一问题 ;也可作为实践教学设备使用 ,让学员了解 IRIG- B码的结构及工作流程。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 ,使系统小型化、集成度高、可编程性好 ,适应未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FPGA用游标法实现的时间间隔测定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时间间隔的测量原理和游标法的测时原理,针对一种基于FPGA的高精度测时系统,描述其硬件实现。该系统利用粗测与细测相结合来测量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其测时分辨率可达到1ns。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耗小及实现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雷达侦察系统的信号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良 《上海航天》1999,16(4):47-53
论述了雷达侦察系统在进行信号采集量化时应考虑的因素和脉冲信号采集的基本类型,讨论了采集雷达区信号脉冲系列的跟踪采集、定时采集和自适应分路采集的方法。指出了圆周扫描搜索雷达信号时域上的截获方法及其频域上的频谱特征,同时还指出了对高速运动目标雷达信号的采集-处理过程,以判断其载体的运动动机和威胁程度。  相似文献   

17.
“交叉眼”干扰在单脉冲雷达中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眼”干扰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现代电子防卫手段之一。为开展其对抗技术研究,对单脉冲雷达在“交叉眼”干扰环境下的和、差接收信号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和、差接收信号所表现出的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眼”干扰会导致单脉冲雷达差接收波束方向图发生畸变。畸变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干扰源和单脉冲雷达间的距离以及两干扰点源输出信号功率之比;“交叉眼”干扰同样会导致差、和接收信号功率之比出现异常。干扰源与单脉冲雷达间的距离越小和(或)“交叉眼”干扰的诱偏能力越强,差、和接收信号功率之比出现异常的角度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18.
滑盘式流量调节燃气发生器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滑盘阀流量调节燃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滑盘式流量调节燃气发生器工作过程的动态模型,得出了燃气发生器的流量传递函数,并分析了系统增益、时间常数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结果表明,调节系统为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具有负调特性,为调节系统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measure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avity levels on the brain allows to explain how humans react to microgravity in space and to predict the adaptation capability of astronauts. Huma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 signals were recorded during low and high gravity phases of three consecutive days of parabolic flights on the Caravelle aircraft in 1991. EEG signals were processed, using the method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s d of chaotic strange attractors. Results show clea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flights, with a general decrease over time in the attractor dimensions, a measure of the brain response to changing g levels. However, the dimension is not a one-to-one relation with g levels, as additional variations are observed. Two hypotheses are introduced, the "fatigue/stress" and the "g stress" hypotheses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long-term fatigue accumulated over the three flights, and to short-term fatigue in response to change in g levels. The former explains the overall decrease of dimensions, the latter yields additional variations on shorter time scales. As the brain response degrades with time, at least six degraded modes were observed, explained by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fatigue.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再入非平衡等离子流场的数值仿真方法及等离子体鞘套对不同波段电磁波传输特性的预测开展研究。首先,利用某工程钝头体飞行器再入实测通信飞行测量数据,初步校验数值仿真等离子体特性和通信特性方法的正确性;其次,在典型弹道下针对升力体再入飞行器开展等离子体鞘套数值仿真,分别给出S波段、Ka波段与K波段电磁波衰减特性,研究指出结合当前国内中继星体制情况采用高频段电磁波Ka波段或K波段中继通信方式是解决通信黑障的技术途径之一;最后,研究了电磁波数衰减受传播方向角和攻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发展解决我国再入飞行器通信黑障的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