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579秒后飞船准确入轨。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首次飞行。9月27日16点35分,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自己研制的"飞天"航天服进入太空,实施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17时37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平安着陆,航天员凯旋而归,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1994年11月)1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31分,美国航宇局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空军基地,用德尔它一2运载火箭将一颗价值1.73亿美元的科学观测卫星“风”送上了太空。这颗卫星是由马丁公司制造的,上面载有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观测仪器。“风”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太阳风,太阳风实际上是太阳释放带电粒子的云层。“风”卫星是一系列国际太阳探测航天器的第2颗,这一系列卫星将在不同轨道对太阳风进行观测。2日俄罗斯航天员马兰钦科、穆萨巴耶夫与德国航天员默尔博尔德乘联盟TM-19飞船离开和平号空间站,在距…  相似文献   

3.
神舟七号微小卫星伴随飞行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舟七号 (SZ-7) 载人航天任务中释放的一颗微小伴随卫星 (BX-1), 首次开展了卫星在轨释放、对飞船观测和对轨道舱接近及绕飞等技术试验. 该卫星首次进行了GaInP2/GaAs/Ge 中国产太阳电池阵、锂离子蓄电池、微型液氨推进模块、小型化姿态跟踪控制模块、双焦距一体化可见光相机及小型化USB 测控应答机等技术验证. 本文介绍了SZ-7 微小卫星的设计方案, 讨论了形成稳定伴随飞行的轨道设计等技术, 并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情况对试验任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0月1日上午在其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舱暨搭载物交接仪式,伴随三位中国航天员太空飞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出发,开始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独立飞行3天,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了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在轨飞行15天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2016年,国外共进行了17次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发射,成功将79颗卫星送入轨道(46颗由火箭直接发射入轨,25颗从"国际空间站"释放,8颗随飞船再入释放),另外1颗随飞船再入释放失败.从整体来看,2016年,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发射次数和发射数量都较2015年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新兴商业图像供应商发射的微纳卫星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7.
2日 俄罗斯用宇宙号运载火箭把一颗雷达校准卫星宇宙-2306送入了太空。卫星入轨后,释放了4颗子卫星,它们将用于校准反弹道导弹雷达。美国东部时间1时38分,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航天员(其中2名是女航天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他们将在太空邀游15天13小时32分钟,创下新的航天飞机飞行记录。其任务是纯科学的,主要进行天文观测。此外,航天员还将进行中平台主动控制实验(MACE),研究航天器与有效载荷之间的相互影响。4日 美国空间系统/洛拉尔公司最近与日本运输省签署了一项卫星制造合同。这家美国…  相似文献   

8.
正8月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首批执行商业航天计划飞行任务的9名航天员。他们将搭乘波音的CST-100飞船和的SpaceX公司载人型龙飞船飞向太空,恢复美国自2011年终止的载人航天飞行。这9名航天员都有过在各军种服役的经历,其中7名曾经执行过航天飞行任务。他们将分别为两种飞船执行一次测试飞行任务和一次正式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9.
2022年2月1日零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全国人民拜年.他们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计划于2022年4月返回.王亚平曾于2013年6月11~26日参与神舟十号飞船任务,目前已成为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飞天,翟志刚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1日,美宇航局完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龙商业载人运输飞船首次正式飞行任务全部4名机组人员的选定工作。美宇航局指派其老资格航天员香农·沃尔以及日本航天员野口聪一参加"载人龙"代号为"机组"(Crew)1的首次正式飞行任务。美国宇航局已在2018年确定了首次正式飞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4月2日,由欧洲萨瑞航天中心(SSC)负责研制的"碎片移除"(Remove Debris)试验卫星搭载猎鹰-9(Falcon-9)火箭上的货运"龙"(Dragon)飞船运送至"国际空间站"(ISS)。2018年6月20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使用空间站实验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成功在轨释放Remove Debris试验卫星,试验卫星也成功  相似文献   

12.
阳光 《太空探索》2014,(6):12-12
4月1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一艘“龙”货运飞船,任务代号“龙”CRS-3。箭上还搭载了5颗微小卫星,其中一颗还将会部署104颗极微小的芯片卫星。飞船于4月20日抵达空间站,由站上航天员操纵机械臂捕获,随后停泊到“和谐”号节点舱上。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23年5月22日5:37,美国公理空间公司(Axiom Space)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私人航天员任务。“载人龙”飞船经过约15.5h飞行后,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天顶点对接。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以私人航天员身份在轨开展了为期8天的短期考察任务。5月30日23:05,搭载Ax-2乘组的自由号(Freedom)“载人龙”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对接,经过12h飞行,“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安全溅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8日下午16时48分27秒,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七号飞船第一次调姿,飞船在水平面上向左转了90度,飞船轴向变成与飞行方向垂直,目的是为了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与轨道舱分离,使得轨道舱离开的方向不在轨道面内,以便在后面的制动时,轨道舱不至于再碰到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曾经用作气闸舱的轨道舱,此刻变成了一颗独立飞行的卫星。准确地讲,本次任务的轨道舱与以往不同,它已没有了动力和能源,仅是一颗没有了生命、等待陨落的星体,后续试验中,它的使命是作为一个无源目标,等待小卫星进行绕飞、观察。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     
<正>俄发射进步MS06货运飞船6月14日,俄罗斯联盟2-1a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进步"MS06货运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载有约2.7吨补给物资,包括实验设备、燃料和将由站上航天员在出舱时投放的4颗小卫星。(江山)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星近距离绕飞观测任务,建立了相对姿态轨道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了在椭圆、空间圆绕飞轨道上观测卫星的两种期望三角形编队构型,以观测卫星视线始终指向目标为期望姿态,采用基于四元数和角速度误差反馈的比例 微分控制律以及一种改进的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制导方法相结合,对相对姿态及轨道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控制律的作用下,绕飞过程中各观测卫星均能够有效地跟踪期望相对姿态和期望相对轨道;在空间圆绕飞轨道构型中,各观测卫星从初始同一位置出发后,在任意时刻3颗观测卫星构成的编队构型始终为正三角形,且正三角形的边长从零逐渐增大,最终等于期望正三角形构型的边长。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正>当地时间2015年7月23日,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俄罗斯"联盟"TMA-17M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搭载美国航天员谢尔·林德格列、日本航天员油井龟美和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前往国际空间站。图为登飞船前3名航天员合影  相似文献   

18.
经过2天的在轨运行测试,“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卫星有效载荷状态良好,9月8日17时,两颗卫星的CCD相机已经成功传回首幅遥感图像,处理后遥感图像清晰,随后开展的A、B星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7日,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俄罗斯航天员完成了一次历时7小时34分钟的太空行走。其间,除完成预定的例行维修和设备安装任务外,他们还释放了5颗小卫星。这是国际空间站自1998年开始组建以来的第  相似文献   

20.
第六节 美国惟一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载人飞船的上天,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奥秘开辟了新的途径。人坐在飞船里俯瞰大地,视野开阔;仰望天空,满天星斗;巡天观测,昼夜不停,真是别有一番风光。但是,载人飞船内部的空间却非常狭窄,只能乘坐1~3名航天员。即使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组成的3舱段飞船,航天员在轨道舱中的活动空间也很小,吃不好、睡不香,而且飞船里面的生活用品也不多,在天上飞行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多只能飞行两个星期。于是,人们开始建造一种更大的飞船,能够装载大量生活用品和仪器设备,能在轨道上长期飞行。这样,航天员可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