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实践四号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行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维 《航天器工程》1995,4(2):19-28,33
概述实践四号卫星是用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上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与辐射效应试验的卫星总体方案,并对各项任务和飞行的初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与航天器飞行有关的4类空间环境的特点;介绍了国外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概况。文章还重点分析了未来空间环境探测的发展趋势:加强了对空间环境动态变化的探测;将星座探测摆在重要地位;以地球轨道卫星为发展的主流;利用卫星加大对空间环境探测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国外空间环境探测的经验表明,我国应重视发展地球轨道探测卫星,尽快提高卫星有效载荷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1994年2月8日下午4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随同我国最新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CZ-3A发射成功,把我国又一颗新型卫星——实践四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使我国卫星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星上所有系统工作正常,通过遥测系统,大量数据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地面发送。实践四号卫星是国防科工委根据我国新型运载火箭CZ-3A首次飞行试验的需要与可能于1991年年底将研制任务下达给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具体研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卫星的有效载荷分系统(6台空间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与研究中心研制,供配电系统中的一次能源及其控制器部份由电子部天津18所研制,其余系统都由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抓总和研制。从整星总体方案设计到总装、电测、大型地面试验、靶场测试、卫星在轨管理等都由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完成。实践四号卫星是一颗空间环境探测及效应研究和新技术试验型卫星,也是我国进行此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6.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展月球背面探测的中继通信需求,基于地月系平动点特性,建立考虑三体引力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不同飞行阶段的轨道求解方法。在动力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基础上,结合嫦娥四号"鹊桥"中继卫星的轨道设计,提出了最佳轨道方案和轨道控制策略。"鹊桥"卫星的飞行实践结果表明:动力学建模及轨道设计结果正确,满足中继任务需求,相关模型和方法可为未来平动点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6,(1)
1959年2月28日美国发射第一颗“发现者”号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空间照相侦察、空间环境探测、导弹预警试验、生物辐照和电子侦察试验。1961年2月12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个金星探测器,但其飞行至距地球756万千米时,通信突然中断,因此无法传送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欧空局目前正在研究今后十年的空间探测任务,这些任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研究性的地探测任务,另一类是可供使用的地球观察任务。这些研究要求的卫星质量不同小的不足1000kg,大的可达3000kg;功率不同,小的不到500W,大的超过1500W;轨道高度与不同,从500km到800km。降除雨量观测伤由于飞行 器结构和系统的限制是在低倾角轨道上执行外,其他大部分任务将大太阳同步轨道上执行。  相似文献   

11.
实践五号卫星及其飞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  相似文献   

12.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空间探测计划用户代表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出席此次交付仪式的有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栾恩杰、秘书长孙来燕,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王文宝,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探测1号工程总师王希季院士,…  相似文献   

13.
飞鸿 《中国航天》2007,(12):6-8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重大项目,嫦娥1号卫星是这项大工程的第一步。与以往我国发射卫星不同的是,嫦娥1号卫星绕月飞行使得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5日上午9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飞行约1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月球深测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然地成为空间探测的第一个目标。自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以来,美、苏两国已发射了60多个月球探测器和登月载人飞船。对月球探测的方式有:(l)在月球近旁飞过或在其表面硬着陆,利用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4,(8):3-4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2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空局团星2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17.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嫦娥一号"的任务是环月探测,设计寿命为一年,并且不再返回地球。它从地球发射升空后,先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转5~7圈,需要10~12天才可飞到月球附近。卫星飞行中有多次加速和减速过程,不同阶段卫星的飞行速度不一样,地月转移轨道入轨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嫦娥一号卫星航天使命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及月地空间进行多种遥感探测,航天使命设计的主要和基本的部分是卫星飞行轨道的设计,其中包括在飞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的设计。嫦娥一号的这条飞行轨道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绕地飞行的调相轨道,它们由周期为16h、24h、48h的三段轨道组成;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三部分是200km高度绕月飞行的使命轨道。文章给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  相似文献   

20.
实践四号卫星静电分析器和电位差计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实践四号卫星静电分析器及电位差计的探测数据,并对1994年2月14日的一次充电电位达-2000V的典型充电事件进行了分析、解释。探测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空间环境及卫星表面充电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