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金属钛铆钉是美国Textron公司为发展钛合金及复合材料的铆接提供的适用和经济的连接件。 这种铆钉是由6Ae4V的钉杆和Ti—Nb合金的尾部,经过惯性摩擦焊接,紧密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实心铆钉,这样既保证了钉杆的高强度,又可使用常规的铆接方法进行铆接成形。Ti—Nb合金塑性好,便于铆接。 所谓惯性摩擦焊接就是钉杆以30000转/分的高速度转动,然后尾部在一个较大的轴向力作用下,在0.01秒的时间与杆部对合,靠惯性使表面产生强烈摩擦而融焊在一起,然后将对接处焊缝  相似文献   

2.
双金属铆钉特点及安装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金属铆钉是一种铆接过程中钉杆不变形的新型铆钉,适用于复合材料等结构的连接。铆钉既具有较高的抗剪性能,又具有良好的铆接性能,还具有重量轻、成本低、装配简单等特点,已经在航空航天等部门获得了应用。结合国内外双金属铆钉的发展状况,简单阐述其性能与结构特点,并简要介绍其安装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3.
由于干涉配合铆接的铆钉能紧密地充满钉窝及钉孔,并使钉孔均匀而适量地胀大,形成钉杆对钉孔的"支撑效应",所以干涉配合铆接在疲劳寿命和密封性方面优于普通铆接,大型客机C919和支线客机ARJ21在机翼壁板铆接装配中大量使用无头铆钉干涉连接,以满足连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典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叠层,开展2A10材质Φ4mm铆钉在静压和冲击铆接状态下,铆钉钉杆在叠层不同位置处的干涉量测量及数据计算,得出干涉量变化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干涉量从复合材料侧向铝合金板侧过渡,与冲击铆接相比,采用静压铆接时,复合材料铆接接头拥有较小的干涉量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某型机结构寿命,针对目前钛合金结构采用普通铆接方法的现状,提出对钛合金结构采用干涉配合铆接工艺。采用普通锤铆研究了不同直径铆钉外伸量和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与干涉量关系,得出φ3.5和φ4钛铌铆钉的最佳钉孔间隙均为(0.08±0.02)mm,以及在该间隙下合适的外伸量为(1.2~1.3)d。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参数下得到较理想干涉量为0.8%~1.0%且铆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机鸭翼、内外副翼、腹鳍以及方向舵装配中普通铆接存在的安装损伤问题,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试验得出锪窝深度、钉孔间隙及铆钉外伸量等电磁铆接工艺参数。对不同铆接方法的钉杆膨胀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现用铆接方法产生损伤的原因。钉孔挤压应力和面外拉伸应力对比试验及接头损伤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某机的复合材料结构用电磁铆接代替普通铆接,能够解决普通铆接存在的安装损伤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磁铆接能形成较均匀干涉配合连接,可以有效地施铆钛、不锈钢等强度高、屈强比高、对应变率敏感的难成形材料铆钉,形成良好的连接。对于大直径铆钉或厚夹层结构,应用电磁铆接也可以实现良好的干涉配合铆接。结合自动化,电磁铆接还可以用于现代飞机金属和复合材料结构的镦铆型环槽钉的自动化安装。  相似文献   

8.
铆接是飞机结构机械连接的主要方式,压铆力作为影响铆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建立在体积不变的假设之上,且不考虑钉杆材料被压入钉孔部分的体积,导致模型误差较大。为此,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和铆钉材料的流动趋势,引入体积缩减系数来描述钉杆被压入钉孔部分的体积,建立压铆力预测模型,并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的一致性较好,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铆接过程中压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会议消息     
▲部于1986年11月25日~27日在西安召开了《应力波铆接装置与工艺研究》成果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部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部有关单位的代表,共23人。 会上代表们观看了应力波铆接的加工情况,并对应力波成形方法和装置进行了鉴定。鉴定认为:应力波铆接的干涉量较其它铆接工艺更均匀;对厚夹层、大直径铆钉、钛铆钉等难于成铆的部位和铆钉均能较好地完成,为改善连接件原始疲劳性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基本具备付诸实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军用直升机性能不断提高,对直升机平台提出了更高的密封性要求。因此,作为连接技术中最可靠的铆接工艺成为了航空制造业的关注点之一。所谓密封铆接是一种在铆缝处填加密封胶、钉、孔进行过盈配合,使铆缝具有密封性,增加疲劳强度、增加防腐蚀功能的铆接方法。1干涉密封干涉密封铆接是一种过盈配合铆接。这种铆接的原理是:在铆钉与钉杆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涉量,从而在孔周围引起适量的残余压应力场,当铆接接头承受外界交变载荷时,该残余压应力场使孔边实际所受的应力  相似文献   

11.
电磁铆接技术作为一种能解决铆接难题的新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认可。作为一种新的工艺技术,电磁铆接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可以手工铆接大直径铆钉,最大可以铆接8mm的铝铆钉;(2)以前无头钉只能用自动钻铆机来完成,而手持  相似文献   

12.
楔形复合材料结构电磁铆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增强  代瑛 《航空学报》2009,30(10):1998-2002
 针对某型机鸭翼、副翼装配中楔形复合材料结构铆接存在的安装损伤问题,分析了损伤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电磁铆接方法进行铆接。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试验得到了锪窝深度、钉孔间隙、铆钉外伸量等电磁铆接工艺参数,并提出采用斜面铆模铆接楔形复合材料结构。为分析铆接质量,对不同铆接方法的钉杆膨胀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采用C扫描对不同铆接方法铆接的接头进行了损伤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电磁铆接工艺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结构的铆接质量,斜面铆模可以减小安装损伤,能够解决普通铆接方法铆接复合材料结构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温部件的重要制造材料,与之相关的摩擦焊工艺正因工程需求的增长而日渐受到重视。主要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3种摩擦焊接方法(线性摩擦焊、惯性摩擦焊与搅拌摩擦焊)在高温合金焊接上的应用,涵盖了高温合金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工艺探索、数值模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镍基高温合金摩擦焊接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在相关研究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动态再结晶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温度、应变、应变速率达到一定条件时 ,GH4 16 9镍基高温合金在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易发生动态再结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GH4 16 9合金惯性摩擦焊接时间很短 ,动态再结晶进行得相当充分 ,而动态回复不足 ,在动态再结晶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有些结晶过程还处于形核阶段 ,这是惯性摩擦焊接头产生细晶乃至超细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在HB6843~6850-93《钛合金环槽铆钉》编制过程中,对国产TC4材料的试用研究、工艺方法探索情况;介绍了在钢夹层上和在复合材料夹层上,用国产TC4材料制成的抗拉型钛环槽铆钉所做试验的结论:按HB6851-93规定的夹紧力进行铆接,国产TC4抗拉型钛环槽铆钉的疲劳寿命已达到或超过了美国NAS621和BPS-F-46的规定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了纯钛铆钉的应力波铆接工艺参数,提出用垫圈限制铆钉的过分膨胀,可防止损伤复合材料,并形成小而均匀的干涉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结构的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箔带状Ti-15Cu-15Ni钎料合金对Ti2Al Nb合金开展钎焊试验研究。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料合金在基体材料上的润湿角逐渐减小,直至965℃完全润湿基体材料。当钎焊工艺为975℃/10min时,钎焊接头室温抗拉强度可达855MPa,达到基体强度的80%。钎焊界面为冶金结合界面,未见焊接缺陷,界面中心存在10μm宽的钎料元素富集区。该工艺条件下,Ti2Al Nb合金的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解理断口,钎料元素富集区处产生了大量的二次裂纹。研究结果为Ti2Al Nb合金钎焊构件的制造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GH4169合金环形件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惯性摩擦焊工件的轴向缩短量,分析了初始转速、焊接压力和转动惯量对轴向缩短量的影响规律,计算了整个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摩擦副的轴向缩短量和轴向缩短速率,并做了相应的试验验证,计算结果和度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66°锥形铆模压铆无头铆钉的成型过程。对成型后的试片进行了力学及金相分析,并将结果与普通半圆头铆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头铆钉的压铆变形过程为钉杆中间最早涨粗,墩头部分成型,随后钉杆部分逐步与孔壁均匀挤压的过程;随着压铆位移的增加,无头铆钉拉脱强度及剪切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与传统平铆模成型的半圆头铆钉相比,在锥形铆模的作用下,金属材料向钉杆流动更加均匀,墩头两侧的绝热剪切效应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20.
壁板是构成飞机气动外形的重要组件,提高其外形装配精度对保证飞机的飞行性能至关重要。传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铆钉及孔周围的变形,而对壁板铆接整体变形的研究较少涉及。以壁板自动钻铆为对象,以单钉铆接变形分析为元模型,提出了壁板铆接"局部-整体"变形快速求解方法。钉孔周围采用体单元,壁板其余部分采用壳单元,利用"体-壳"连接建模方法,构建了"局部-整体"映射加载模型,将钉孔周围复杂的应力应变状态传递到壁板整体薄壳模型上,实现了壁板铆接变形的快速计算;以铆接变形最大值最小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铆接顺序优化,实现了对壁板铆接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