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终端区容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空域容量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容量评估模型,模型的建立不仅考虑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不同类别,即通信负荷、非通信负荷和思考负荷,还考虑了空域内航路结构的复杂性,即区分空域内不同航路走向上运行的航空器数量。描述了基于新建模型的容量评估方法。以哈尔滨机场终端区为背景,在雷达管制的基础上,使用新建立的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终端区容量,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王旭桐 《民航学报》2024,(1):140-144
近些年来,通用航空领域的交通流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这给空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为基础,选择使用改进过后的计算方法,以实际训练飞行中的管制员工作量为数据依据,运用该数据对改进的负荷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再与实际训练量相结合。最终,以遂宁机场空域为实例进行空域容量评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民航业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增长,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迅速增加,如何明确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大小。对于扇区容量评估和扇区优化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国际空管界对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具体量化标准,是对管制员工作负荷量化研究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空域容量是空域管制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准确预测和评估对安排航班时刻、实施管制服务具有参考价值。根据管制员工作负荷的自相关增长规律,首次提出了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的空域容量评估方法。以国内西部某机场为例进行空域容量评估研究,通过仿真验证,ARMA模型很好地评估了空域容量,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连接我国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重要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陆上至关重要的支点。随着航班量的逐年递增,新疆管制区域的管制压力逐年增大,负荷分布不均匀、扇区内冲突点增多的问题愈发严重。面向我国“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的发展要求,预测2035 年新疆管制区域的流量增长情况;基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对当前的扇区划分方案进行容量评估,结合流容比指标对新疆区域2035 年的扇区划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满足流量增长的保障需求;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2035 年扇区划设方案进行仿真评估。结果表明:新的扇区划分能够有效地减少高峰日流量和高峰小时流量,之前管制员负荷较高的扇区通过合理的划分,管制压力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见习管制员见习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对见习管制员的两种心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结合笔者自身见习时的实际以及帝培学员的经验对见习管制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扇区空域实施灵活的开合管理是当前提升空域利用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实时的空域容量和流量信息可为扇区的开合提供预警信息,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紧急情况下流量波动的应对能力。基于Wick‐ens的信息处理与认知模型,构建管制员注意力资源与管制工作负荷的关系;基于仓室(SIR)模型,建立管制员注意力资源与管制工作负荷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天空中本不存在一堵限制空域容量的围墙,真正限制空域容量的,是我们的管理方法。今天,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创造新的管理方法。一款由法国首创并命名为“Erasmus”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未来将能协助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日益拥堵的天空中指挥空中运输,确保空中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管制方法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结合管制实践,从雷达识别、航路/航线建设及改革、军民航之间的协调、管制员素质四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航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和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将空中交通管制的业务实践与心理学的有关原理相结合,对管制员心理选拔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管制员心理选拔的方法,并进行了6年的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逐步实施,如何科学系统地分析管制员绩效影响因素,是目前空管人为因素研究领域的重点,也是建设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区域管制员为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构建管制员绩效影响因素体系,考虑管制员绩效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决策实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对管制员绩效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寻找影响管制员绩效因素中的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为确保空管的安全、高效运行,优化空管人力资源管理,加快中国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所谓应激,原意是指施加于物体之上的力量所引起的紧张,变形或破裂。对于人类而言,它通常用于描述人体对施加于其上的各种要求的反应。如果这些要求所产生的压力过大,我们便会受到不利影响,也就产生了应激。而引起应激的一切原因,我们称之为应激源。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可以提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22日零时,几代管制员梦想并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以雷达管制的实施为标志,全国绝大多数空管中心(站)正式步入了新管制方法时代。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人为因素概念模型SHEL中最重要、最灵活的一个界面——“人-人”界面。说明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时要进行大量协调沟通工作,管制员资源管理直接影响着空中交通服务的安全和效率。探讨了管制员资源管理的训练内容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对进近雷达管制中的调速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首先介绍了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在这方面的具体规定;详述了指示空速和真空速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多年的雷达管制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调速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分析了管制员的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和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的管理对策,提出了管制员的心理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引导和转化,使管制员的心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以及缓解心理压力的多种方式。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措施,预防人为因素原因对飞行安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空管班组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用航空业的迅猛发展,空中交通管制早已不是单个管制员所能承担的,它必须由团队或班组的集体行为来完成。目前,世界上大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已发展到几十个扇区,一百多个通信波道,几百名管制员同时工作。在中国, 北京、上海、广州等繁忙的管制室也开辟了扇区,十几名管制员组成一个班组,实施对空指挥;即使是飞行量较小的管制单位,也至少有两名管制员在岗指挥。 现代人 力资源管制的核心和动力是挖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空中交通管制班组资源的管理当然也是如此。笔者认为,保证空管安全,固然要发挥管制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