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空军F 2 2战斗机的电子战成套设备是由美国BAESystems公司研制和生产的 ,其组成有AN/ALR 94无源接收机和AN/ALE 5 2干扰投放器材 ,以及LockheedMartin公司研制的AN/AAR 5 6导弹发射检测器。ALR 94无源接收机将雷达告警、电子支援措施 (ESM ) ,测向以及窄带交错 (interleave)搜索 跟踪等功能综合在一起。ALE 5 2可投放传统的红外诱饵弹 (MJU 39和 40型 ) ,还可对付某些新的威胁 ,具体特性属保密范围。 2 0 0 1年夏季已为F 2 2交付了首部生产型电子战成套设备 ,飞行试验要…  相似文献   

2.
美AlloySurfaces有限公司 2 0 0 0年 2月得到一笔为美空军先进战略和战术投掷器材计划(ASTE)首批生产隐蔽的特种材料诱饵 (SMD)的合同 ,类似于首次为海军生产相似的红外干扰(IRCM)诱饵合同。合同总值 460万美元 ,需要交付 730 0 0发MJU - 50 /B型SMD弹 ,以保护空军的A - 1 0 ,C - 1 30 ,F - 1 6和直升机。以后合同还要另外采购 750 0 0发MJU - 50 /BSMD ,或350 0 0发MJU - 50 /B红外诱饵弹。海军的合同为 2 60万美元 ,采购 2 2 0 0 0发SMD(MJU - 50 /B)和MJU - 49/B。SMD是美军…  相似文献   

3.
由BAESysems公司研制的美海军综合防御电子干扰 /射频干扰 (IDECM/RFCM )BlockⅡ系统将装在海军的一架F/A 1 8E/F战斗机上于 6月前开始在中国湖海军试验靶场进行作战评估试验。作战评估仅涉及系统的机上部分 ,即ALQ 2 1 4,重点是系统级性能和气动试验 (安全隔离等 ) ,使用了ALE 5 0拖曳式诱饵和发射器。一旦通过试验 ,机上系统将进入生产阶段 ,要求再生产2 5~ 2 8部ALQ 2 1 4。 2 0 0 2年初的定单是到 2 0 0 4年交付 1 4部 ,以装备部署在航母上的第 4个F/A 1 8E/F中队。ALE 5 5拖曳式诱饵的作…  相似文献   

4.
拖曳式诱饵的发展趋势(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ytheon公司的ALE 5 0光纤诱饵 ,根据RMPA2 0 0 0计划将装备英国的下一代海上巡逻机。机上采用ALR -5 6M雷达告警接收机 ,Racal公司的技术发生器 ,和从ALE 5 0发射器上发射的ALE 5 0光纤诱饵。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也看好这种光纤诱饵 ,打算用在C 130平台上。如AC 130Gunship飞机。如果可行 ,AC 130的机上ALQ 172 (V) 3既是飞机的干扰机 ,又是诱饵的技术发生器 ,具有两种功能。美海军也打算为其P 3巡逻机装备该诱饵 ,以便在密集威胁环境中执行更多的任务。SaabTech系统公司的B…  相似文献   

5.
Sanders公司 (现更名或并入BAESYSTEMS北美公司 )研制的综合防御电子干扰 (IDECM )项目中射频干扰 (RFCM )光纤拖曳式诱饵 (FOTD) ,已成功地通过了美海军的作战评估 (OA) .2 0 0 0年 1 0月前进行的试验旨在对FOTD的能力进行作战评估 ,评估其在使用可编程电子战技术后对有选择的威胁源进行识别、等级分类和响应的能力。这也是ALE 5 5FOTD的首次作战试验。试验时对威胁数目和飞行条件作了限制 ,只是评估此诱饵能否产生可编程技术 ,有效地对具体威胁作出响应。演示的成功使射频干扰在作战评估中赢…  相似文献   

6.
自电子战成为美国防预算单列项目以来 ,众院电子战工作组一直在发挥作用 ,“保持电子战领先地位对于在未来冲突中保住战术优势极其重要”。众院 2 0 0 1财年对电子战申请预算增加拨款的有 :①加快步伐再生产 111部ALE - 5 0 (V)拖曳式诱饵发射支架 ,使F - 16C能携带此诱饵 (增加 0 .12 3亿美元 ,下同 ) ;②继续执行先进反辐射制导导弹计划 (增加 0 .0 5亿 ) ;③EA - 6B电子战飞机改进 (保留 2 .0 31亿 ) ;④改善高速反辐射导弹系统的作战系统 (提供 0 .12 4亿 ) ;⑤继续研制和演示现代化的精确监视与瞄准系统 ,以定位GPS干扰机 …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旋转导弹抗红外诱饵弹干扰的能力,确保其在复杂干扰环境中精确命中目标,对一种基于目标和红外诱饵弹运动模式的抗干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红外诱饵弹的干扰原理,认为可通过目标和诱饵弹的运动模式识别目标。建立了目标和诱饵弹的运动模型,用点目标的运动模式识别目标和干扰,发现诱饵弹的运动速度和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滞后于目标。当导引头判别出目标与诱饵分离后,根据坐标转换得到在导引头成像平面解算得到的目标和诱饵的失调角在目标和诱饵运动速度沿弹目连线法线方向的分量在成像平面的投影轴上的投影,其最大者即为目标。数字仿真和闭合回路飞行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可在干扰投放后约0.15s后,导引头就能正确识别出目标,实现抗干扰。研究对提高旋转导弹抗红外诱饵弹的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机载红外面源诱饵弹在现代空战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分析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弹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机理、作用特点以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介绍了几种型号的国外先进机载红外面源诱饵弹,包括其载荷、尺寸、使用平台等,对机载红外面源红外诱饵弹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红外诱饵弹对红外制导导弹脱靶距离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靶距离是飞机生存力评估的重要数据,红外诱饵弹对红外制导导弹的干扰效果也可通过脱靶距离来衡量。对红外诱饵弹干扰下红外导弹脱靶距离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在点源跟踪下,红外诱饵弹形成质心干扰时的导弹-质心追踪模型,最后得到干扰下的脱靶距离量。  相似文献   

10.
在 1 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科索沃局部战争中 ,美空军的一些F - 1 6战斗机和B - 1B轰炸机首次装备了AN/ALE - 50有源拖曳式转发型诱饵 ,投入战场进行作战试验评估。据报道 ,这些诱饵成功地诱偏了南斯拉夫发射的地空导弹。由Raytheon系统公司生产的ALE - 50诱饵系统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发射器和控制器分系统 ,投放前存放有诱饵 ,投放后向诱饵提供动力 ;二是飞行实体 ,是除电源外的自载系统 ,内装有收发讯机 ,行波管放大器和调制器。诱饵都装在投放装运箱内 ,箱内还装有电缆释放盘和拖曳线。每枚诱饵使用后需抛弃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反舰导弹突防面临红外成像末制导拦截导弹威胁,提出一种基于面源红外诱饵的弹载红外干扰技术,介绍弹载面源红外诱饵技术原理和特点,分析弹载面源红外诱饵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形式,对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海军正与以色列军工部门协商 ,将GPS导航系统装入ADM - 1 41C改进型战术空射诱饵 (I TALD)中。根据 1 996财年和 1 998财年合同 ,美海军采购的以色列产品ITALD是一种空中发射的自带动力的雷达可编程射频有源飞行器。在攻击作战飞机空袭期间 ,用于欺骗和使敌方的综合防空设施趋于饱和状态。它通过发射逼真的威胁信号特征 ,如雷达反射截面和飞机特征 ,干扰敌人的防空系统。它可在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炸弹架上发射 ,如多弹射架 (MER)或三个一组的弹射架(TER)。ITALD的马赫数超过 0 .8,飞行距离超过2 80km ,飞行时…  相似文献   

13.
美空军的先进瞄准吊舱 (ATP)计划已开始进入初期审议阶段 ,如果成功将取代装备F - 1 5和F - 1 6战斗机的夜间低空导航和瞄准红外 (LAN TIRN)系统吊舱。该计划将使F - 1 6具有多种功能以便更好地执行对敌防空抑制 (SEAD)任务 ,即能发现、确定和摧毁机动的地空导弹 ,预计2 0 0 0年 1 2月签订合同 ,需求数为 50 0~ 60 0部吊舱。ATP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两家。一是生产LANTIRN吊舱的LockheedMartin公司导弹与火控部 ,推出一种成熟的已经过飞行试验的远距离精确瞄准系统 ,称作“窃听”(Sniper)吊舱 …  相似文献   

14.
美海军海航系统司令部宣布 ,要与LockheedMartin公司的Sanders子公司签订AN/ALQ -2 1 4综合防御电子干扰 (IDECM )和射频干扰(RFCM)系统的小批量初期生产 (LRIP)合同。预计要为美海军、空军和外国用户生产 80部RFCM系统 ,340部光纤了拖曳式诱饵 (FOTD)。合同还包括改进以前制造的样机。该合同预示2 0 0 0年 2月进入拖曳式诱饵快速装在F/A - 1 8上进行试验的阶段 ,以及开始执行IDECM/RFCM系统适装F - 1 5的风险评估计划。ALQ-214综合防御电子干扰和射频干扰系统转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垂直     
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2 0 0 5年 2月底 ,欧洲导弹集团 (MBDA)成功进行了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射试验。试验中 ,装有红外导引头的防空导弹直接命中 1 0km远处低空飞行的小型靶机。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是中距空空型米卡导弹的车载型 ,由战术行动中心、探测雷达和数辆 (一般为 4辆 )导弹发射车组成 ,彼此通过光纤连接。每辆发射车携带 4枚雷达主动制导或红外成像制导的米卡导弹 ,可对多目标进行快速齐射 ,发射间隔 2s。该系统能 3 60°全方位防御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空射导弹等目标 ,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全天候…  相似文献   

16.
增强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效能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外诱饵弹是飞机、舰艇等军事目标干扰红外制导导弹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分析传统机载红外诱饵弹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前言     
“风云一号”(FY 1)是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 ,它分成 0 1、0 2两批共四颗卫星。 0 1批的A星和B星是试验卫星 ;0 2批包括已在轨正常运行近两年的C星和定于 2 0 0 1年发射的卫星 ,它们属业务应用卫星。研制这种卫星的目的是获取全球范围的气象遥感资料 ,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现代化的手段。FY 1极轨气象卫星于 1977年立项研制。 1988年 9月 7日 ,第一颗卫星 (FY 1A)发射成功 ,并在轨正常运行 39天 ,后因姿控系统发生故障 ,导致卫星失效。 1990年 9月 3日 ,FY 1B卫星的发射又获成功。该星在轨正…  相似文献   

18.
较系统地介绍了机载、舰载和地面投掷式干扰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涉及到箔条、红外诱饵弹(或称曳光弹)、烟幕等。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5月在美陆军白沙导弹靶场空中缆车试验场 ,美空军首次成功地对激光器“闭环”定向红外干扰系统进行了导弹实弹试验 ,标志着定向红外干扰 (DIRCM )技术在“开环”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装在缆车上进行激光器红外干扰 (IRCM)源发射实验 (LIFE)的试验台 ,由主承包商LockheedMartin公司海军电子设备与监视系统 (NE&SS)部研制。它包括有双色红外导弹告警器 /处理器分系统 ,大型阵列红外跟踪摄像机 ,激光器专用万向接头 ,闭环红外干扰 (CLIRCM)信号处理器 ,并具有干扰效果评估能力。LIFE设…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23日,三叉戟Ⅰ导弹第18次飞行试验成功,从而完成了第一阶段陆地发射试验,并转入第二阶段潜艇水下发射试验。到目前为止,水下发射试验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失败,第二、三次成功。第一次水下发射试验:4月10日,在离卡纳维拉尔角80公里的海域里,导弹用海神改型潜艇(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号潜艇)作水下发射。导弹的水下潜艇发射和空中点火情况正常;但飞行30秒以后,导弹偏离航线,地面发出指令使导弹炸毁。发射导弹的潜艇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