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河 《国际太空》2003,(11):23-27
□□2003年8月26日,哥伦比亚号空难事故调查委员会公布了这起空难原因的最终报告。 这份长达248页的报告,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详细地叙述了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导致空难发生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在美国航宇局(NASA)恢复余下的3架航天飞机发射计划之前有必要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报告中得出结论为:虽然NASA现在的航天飞机并非一定不安全,但是近期需要改进许多机械装置以使航天飞机更安全。此外,还得出结论:NASA的管理体系对于远期管理航天飞机系统是不安全的,NASA没有强大的安全惯例。 调查委员会确定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既包括技…  相似文献   

2.
徐菁 《太空探索》2004,(11):19-22
从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发生爆炸起至今,航天飞机一直处于停飞状态,同年8月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公布了长达六卷的关于这次空难的报告,美国航宇局也正加紧做着复飞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哥伦比亚号灾难最终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语者 《太空探索》2003,(12):18-19
在美国航宇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七名航天员全部殒命苍穹近7个月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于8月26日发布了长达248页的最终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吴国兴 《国际太空》2003,(12):18-2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与其说是脱落的泡沫材料撞击机翼所致,还不如说是美国航宇局(NASA)长期来不健全的载人航天文化酿成的。美国具有世界一流的航天技术,但其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并不先进,甚至是落伍的,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深刻地揭露了NASA载人航天文化的种种弊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本刊向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推荐吴国兴同志的这篇分析文章,意在警示、启迪和借鉴,以使我国方兴未艾的载人航天工程能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主打产品航天飞机的非议和责难不绝于耳:批评航天飞机的构型过于复杂,运行费用居高不下;航天飞机本是试验性航天器,却担负起实用性任务;航天飞机既载人,又运货,无应急救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受影响;现有的航天飞机大都已经飞行20次以上,例如发现号航天飞机连同最近的首次复飞,已达到31次,其机身及主要部件大都可能已老化;轨道器与外贮箱、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并联组合方式,导致其外贮箱绝热泡沫材料脱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等等,一时间说得航天飞机几乎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后,人们从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认识了一种少听说的科技产品——防热瓦(隔热瓦)。其实,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防热瓦就已经成为航天飞机一种不可缺少的“铠甲”,20多年来,它一直在为航天飞机“保驾护航”。当年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俄罗斯记者于2003年2月11日采访了俄罗斯老航天员、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塔尔波耶夫,下面是有关哥伦比亚号事故的谈话摘要。 问:请谈谈您对哥伦比亚号事故的看法。 答:按照搞技术人的看法,一般都认为它是由于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损坏所致。  相似文献   

8.
蓓蓉  徐菁 《国际太空》2007,(12):34-36
发现号是目前3架航天飞机中最老的一架,它的建造时间仅次于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在航天飞机编队中排行老三.挑战者号在1986年执行STS-51L发射任务时,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哥伦比亚号则在执行STS-107任务时在返回地面过程中,机身左翼防热瓦脱落,导致飞机失事,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相似文献   

9.
纪实 《国际太空》2003,(3):4-11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没有最终结论。下面按时间顺序介绍对此次事故的调查进展和原因分析。2月1日美国航宇局(NASA)航天飞机项目主任迪特摩尔在出事当天公布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初步调查结果。他表示,发现的第一个反常迹象大约是在美国东部时间08∶53左右,航天飞机左翼液压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突然中断。在随后几分钟里,航天飞机轮胎压力数据也出现丢失。另外,还发现了结构过热迹象。NASA召集专家,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同时决定收集在事故发生期间的所有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6,(5):F0004-F0004
1981年4月12日,美国研制的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完成了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首航。  相似文献   

11.
一航 《国际太空》1999,(10):20-21
美国东部时间1999年7月23日零时31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连续两次推迟发射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终于被发射升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原定7月20日凌晨发射,因为7月21日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30周年纪念日。但在点火升空前的6.5s,发射中心控制人员在发现机舱的氢气含量超标后,立即停止了即将进行的点火。第2次发射被推迟到两天之后,在发射架上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升空前突然遭遇暴风雨,50min过去了,乌云依旧盘旋在空中,致使第2次发射又告“流产”。尽管哥…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现在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调查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中,要下任何定论都为时尚早,但是从美国航宇局提供的信息来看,失事的原因似乎只是一个技术问题,防热瓦的脱落可能是罪魁祸首。不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航天飞机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怎么可能只是一个技术原因造成的呢?从事故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哥伦比亚号早已存在事故隐患,技术人员的判断失误和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也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航宇局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这次事故很有可能是几种因素的“集成”。11990年就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造成7名航天员死亡的悲剧.事后在分析灾难的原因,并用模拟试验验证后认定,事故是由于发射时外贮箱上的一块绝缘泡沫材料掉下来击伤了机翼上的防热瓦引起的,在返回大气层时,航天飞机与大气相对摩擦,产生高温等离子气体,从防热瓦受损处注入航天飞机内部,导致金属结构熔化,使整个航天飞机结构解体.  相似文献   

14.
汇文 《国际太空》2003,(3):32-3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失事,酿成航天史上又一幕惨剧。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航天员和1名以色列航天员,其中2位是女性。7名航天员中有4人是第1次进入太空。1简介里克·赫斯本德(RickHusband),男,45岁,航天飞机机长,曾担任空军上校。他1994年被美国航宇局选中  相似文献   

15.
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后,NASA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航天飞机的检修和维护,以期能尽早地让航天飞机复飞。热防护系统在保证航天飞机安全飞行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不,NASA又研制了一种可以“抵抗”高温的毯子。  相似文献   

16.
慧文 《国际太空》2005,(3):30-30
因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与其外贮箱绝缘材料脱落密切相关,所以,美国重新设计了外贮箱。新的外贮箱采用了更高标准的绝缘材料敷设工艺,还安装了摄像机,以便于地面工作人员随时监测飞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再也没有发射其他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8.
1最暗的一天□□2003年2月1日对美国乃至世界来说是一个灾难日。美国时间09∶00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即将返回地面的前16min在得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血洒碧空。他们为5男2女,其中1名是美籍印裔妇女,1名是以色列人。航天员年龄在41~48岁之间,有6人已婚,5人家里有孩子。出事时,哥伦比亚号返回到了得克萨斯中部上空,正向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方向飞行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的消息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全美国、全世界。美国各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立刻打破正常节目程序,完全聚焦于这一引人瞩目的事件。成千上万…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3,(3):2-7
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22:00),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在着陆前16分钟,该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航天飞机爆炸解体,在美国得州上空划出了数条白色轨迹,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7名航天员5男2女,其中1人是美籍印裔妇女,1人是以色列人。这一灾难事件令世界震惊,人们也  相似文献   

20.
哥伦比亚号防热系统概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失事后世界航天界和媒体对失事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哥伦比亚号事故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其防热系统,为了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一看法的准确性,有必要对航天飞机防热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概貌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