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7,(6):F0002-F0002,1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以下简称“八院”),创建于1961年8月,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航天型号产品涉及应用卫星、运载火箭、防空武器和载人飞船四大系列,民用产业涉及汽配、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物业管理等。经过45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航天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因为此时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在完成了预定的空间飞行试验之后,飞船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新型火箭,均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主要研制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这次飞行试验,飞…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普及航天知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庆祝中国航天日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在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法学会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  相似文献   

4.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骨干基地之一,诞生于1961年,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中国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工业城市上海.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走过了40年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5.
风暴一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多项第一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前身为上海机电二局)已经有了探空火箭和地空导弹研制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探空火箭搞了好几年,各种型号和成功的次数比较多,这方面的经验也较丰富。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再加上上海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国营大型企业多,工业基础比较厚实,还有多所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因此,将火箭和卫星任务交给上海研制,是党中央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展望新美国"组织共同主办的首次中美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于2014年8月举行。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15名师生和来自中国的11名青少年学生,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听科普讲座等活动。在为期12天的活动中,中美青少年学生通过参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及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航天单位,近距离接触中国航天,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历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由中国宇航学会策划的以“梦想航天”为主题的大型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拉开了序幕——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手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梦想航天——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航天科普知识展暨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航天技术院(前身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成立55周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周年,为此,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院于去年岁末共同主办了"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中国  相似文献   

9.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亦称上海航天局)抓总研制的一种改型低轨道二级火箭,是我国当时二级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一种火箭。它在历次发射中,均以成功告捷,为中国航天立下了汗马功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7,(7):1-1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50多年的辉煌发展,航天科工四院涌现出了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先后研制定型了我国水下发射固体战略,陆基机动发射固体战略和战术地地等多型导弹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1.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45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闵行三中与中国航天重要科研机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同处闵行区。从2006年起,闵行三中大力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课程。学校始终秉承"航天强国"的信念,一直坚定地走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道路上。通过大力发展以航空航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8日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到祖国50周年,也是由他领军开创的中国航天事业49周年的日子.钱学森早年在美国就以研究火箭和空气动力学而蜚声全球,回国后又主要以航天工程研制而获得卓越成就。今年已届94岁高龄的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和腾飞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一生犹如儿时所向往的大鹏高飞远翔,在广袤的太空划出了一串永远闪光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24日,是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拉近与航天邮迷间的距离,航天日当天,天津航天集邮协会联合天津市集邮公司、集邮协会在五院天津基地举办了"国家名片上的航天记忆——中国梦、航天情主题邮展"并举行了天津航天集邮协会成立纪念封和中国航天日设立纪念封的发行仪式。天津市邮政局、集邮公司的相关领导和众多邮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葛玉君 《国际太空》2014,(10):27-31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小卫星研制企业,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研制发射包括出口型号在内的近50颗各类卫星,为推动我国有关航天发展规划的落实,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航天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积极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定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上市企业资源优势,系统总结工程研制经验,以遥感卫星出口为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中国航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邮政局发行《新世纪、新航天、新形象——中国航天工业45周年纪念》连体小本邮资明信片A、B、C三组共一套。  相似文献   

18.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45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首先,我国已建立了配套的航天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发射场、  相似文献   

19.
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温总理此行,对中国航天最新发展成就,航天新产品的研制、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航天人才队伍的培养等非常关注。沿着厂房入口处依次陈列的火箭发动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4,(1):39
紧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历程,中国宇航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梁思礼院士的新著《向太空的长征》。这是一本普及航天知识,特别是关于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神舟号飞船研制的图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