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北斗导航产业化渐成规模,但在系统集成、芯片、终端和运营服务等方面与GPS产业和应用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本文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建议,最后介绍了中国卫星实施北斗导航产业化的体会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发展GNSS系统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同时,GNSS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上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本文站在GNSS产业推进和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北斗产业发展瓶颈,研究了国外主要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主要策略,最后给出了促进北斗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的发动背景中国北斗卫星系统2012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服务,成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划时代的里程碑,也使得北斗产业变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代名词。一直以来,北斗产业都是中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热点,也是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如果把2013年作为中国北斗应用元年的话,刚刚走过3年,全产业总产值便从1000亿元上升至2000亿元,产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最佳的黄金机遇期。北斗引领下的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判:  相似文献   

4.
许冬彦 《卫星应用》2014,(11):58-60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在保障措施中提出:"加大标准宣传力度,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做好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推动合格评定与产品认证服务的发展及国际合作,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化应用"。当前,我国卫星导航相关产业的发展进入关键期,北斗应用产品质量对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产品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产品安全、质量、环保等特性评价、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开展北斗应用产品认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飚 《卫星应用》2013,(5):40-43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5月中旬在武汉闭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区域服务近半年来,很多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都表达了对北斗产业新机遇期到来的欢欣,同时也表达了对北斗企业乃至北斗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忧虑。新的机遇期,北斗企业将如何应对挑战?他们又将有哪些作为?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应用、专利等方面介绍北斗产业在此次年会上展现的最新现状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的能力,其全球化布局和应用进程不断加快。鉴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殊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营及其应用领域的立法,加快推动在卫星定位导航授时(PNT)应用领域从政策之治走向法律之治,将"法治北斗"建设有效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对于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4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日益繁荣,正逐步由初级阶段迈向成熟,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电子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5月23-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本届年会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凸显高精度时空信息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年会期间,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领导、专家,深度解读北斗系统融合发展对于这个时代的推动作用。我国已经进入增强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掀起了北斗产业发展的热潮,业界称2012年为"北斗导航产业"元年。几年来,伴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各地卫星导航产业联盟纷纷成立,卫星导航产业基地、产业园不断奠基,上海、重庆、南京更是要建设以北斗导航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基地。这些举动无疑是看好了卫星导航产业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北斗导航在此市场中的巨大潜力。但是在发展热潮下应  相似文献   

10.
<正>此次发射为一箭双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发射收官阶段的奠基之战,意味着"北斗"全球组网正式进入倒计时,对于"北斗"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中的一员,由基础级和上  相似文献   

11.
北斗系统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能够为"军民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要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效支撑,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在燃气行业推动北斗系统应用,既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新时代下推进燃气行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北斗导航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加快了北斗导航接收机产业的发展。在研究北斗导航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接收机的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以北斗卫星导航性能需求为基础,以射频模块、FPGA和DSP为核心器件,集成各部分完成了接收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基础上,设计了DSP的驱动程序。最后与接收机软件配合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正确捕获跟踪北斗卫星信号,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位置和速度等参数输出,可实现实时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内,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监控工作。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运行,基于北斗的定位、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工作环境差、测试工位分散等长时间、远距离、无人值守情况下的监控工作需求,对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的移动信息监控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在航空航海运输、地理地质勘探、危机救灾抢险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测绘、高精度相对测量、物联网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需求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6日,为期4天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北斗主题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国际合作与投资论坛等活动,与东盟各国就北斗应用服务、北斗企业走出去等合作事项进行了洽谈,圆满完成了在此次博览会的首秀,拉开了北斗走进东盟的序幕。通过此次东盟博览会,了解了东盟国家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各种需求,北斗也将在公共安全、位置服务、应急减灾、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船舶管理、精细农业、高精度勘测等领域为东盟提供优质服务,并努力培育北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282-282
"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迎来最好的应用产业发展期。孙家栋说,十几年来,卫星导航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信息文明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快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减灾救助中的实际应用,面向我国减灾救助需求特点从运营、系统建设和产品三个方面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北斗系统的减灾救助和应急指挥解决方案,并在功能实现及设备选型应用上进行了具体说明和应用案例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的战略与技术策源地,北京市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产业初具规模,具备北斗应用示范的良好基础。按照《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要求,北京市在城市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以及政府综合服务等方面的智慧行动都需要导航位置服务的有力支撑,为北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北京市北斗  相似文献   

18.
赵耀升  郭飚 《卫星应用》2005,13(3):25-28
在分析海南渔业建设产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南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模型,探讨北斗系统在海南渔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16,(4):1
2016年3月3-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两会期间,万钢、杨元喜、包为民、胡树华等多位代表委员为卫星应用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研究员杨元喜作为北斗的代表提出了两个提案,一个是要构建起中国唯一且统一的权威时间体系(北斗授时体系),另一个则是要统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时空基准。2016,北斗产业的风口即将要来!3月17日,新华网全文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  相似文献   

20.
王莉 《卫星应用》2009,(2):35-38
阐述了“北斗”运营商在“北斗”民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航天东方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承担国家示范工程、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发展“北斗”民用产业所做的努力和探索;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北斗”民用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