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现代小卫星分为1千克~10千克重的纳型卫星和11千克~50千克重的微型卫星两类,近10年来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最近3年,每年的发射数量都在100颗以上,其中纳型卫星的发射量占主要部分,而这其中1千克~3千克和4千克~6千克重的纳型卫星又占到整个纳型卫星发射量的90%。预计到2018年小卫星的年发射量将达近400颗,到2022年将达近600颗。这意味着未来全世界航天器每年小卫星的发射量将占总发射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
最数字     
正50千米日本航天局近日宣布,该机构的"月亮女神"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显示,月球靠近地球一面的马里厄斯丘陵区域下方,存在一个长度约50千米的巨大坑洞,或成为建立未来月球基地的理想地点。该研究证实,这个坑洞可能是由过去的火山活动形成,目前尚未坍塌,岩洞的石缝间还可能存在水冰。8亿年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俊贤领衔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26日5时47分,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成功发射了首颗国产雷达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1。卫星运行在高609千米、倾角97°的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5年。卫星重约1858千克,其中自主研发的星载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等有效载荷质量约950千克,此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采用5种扫描模式和多种极化系统设计,分辨率为2米~50米、幅宽30千米~240千米。卫星能够穿透云雾,  相似文献   

4.
白木 《飞碟探索》2003,(4):30-31
冥王星的奥秘1992年,天文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克亚死火山天文台第一次清楚地观测到,围绕冥王星运行构成其外晕的柯伊伯带天体。此后,天文学家们陆续观测确定了600多颗柯伊伯带天体,它们的直径从50千米到1200千米不等(冥王星的直径为2400千米)。其实关于冥王星的奥秘很多,亟待人类去探索。第一,已知柯伊伯带天体是远古行星构造过程的产物,它可能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外层的形成过程提供重要的线索。很多天文学家都曾利用计算机模拟冥王星柯伊伯带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这些形成于50亿年前的天体最初的质量应该是现在的100倍。也就是说,当初的冥…  相似文献   

5.
吴再丰 《飞碟探索》2009,(12):46-47
1966年11月28日.星期一.19岁的女孩夏洛特·尼帕经历了可怕的体验。她住在美国乔治亚州雷诺克斯市往南10千米左右经营农场的父母家里.在距此50千米左右的伯德尔斯塔市的贝尔电话公司乔治亚州分公司当话务员。  相似文献   

6.
伊朗电子工业公司主管航空航天工业的一位官员称,伊不久将发射两颗能拍摄全球各地照片的卫星,用于制作高分辨率的地图和图像产品。这位官员说,伊将在9月份之前发射“黎明”卫星,并在2012年2月发射“曙光”卫星。“黎明”卫星是由伊航空航天专家研制和生产出来,重50千克,可采用推力器或发动机把轨道高度从250千米提高到400千米。  相似文献   

7.
在第6届珠海国际航展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出了最新型的空射型运载火箭,该火箭为三级带冀固体火箭,起飞重量13吨,火箭挂载在载机机腰下部,由载机携至离地面一定高度并满足发射条件时箭机分离,点火后按程序飞行。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不低于50千克。  相似文献   

8.
<正>越南将在卫星研究、组装、总装与测试技术设施投入支行后于2022年自主研制出"莲花"2卫星。该中心隶属于越南科学技术院。该中心将继续开展卫星制造工程,研制质量为4千克~6千克的"纳龙"、重50千克的"微龙"和重6∞千克的"莲花"卫星。其中"微龙"海洋观测卫星将在2018年发射。"莲花"1将在2019年发射,而由越南自主研制的"莲花"2则将在2022年发射。两颗"莲花"卫星将装备现代化雷达遥感系统,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进行海洋和陆地观测。目前越南主要从日本进口卫星,相关人员也由  相似文献   

9.
<正>4月8日,美国三家公司宣布为扩展国际空间站的卫星部署能力,将提供一种从国际空间站上部署的较大型卫星。名为"羽星"的这种卫星由萨里卫星技术美国公司研制,质量为100千克,最多可装载45千克有效载荷,平均功率50瓦。它们将像目前从站上部署的立方星一样随货运补给飞船运到站上,随后由纳型支架公司新研制的一种部署机构部署出去。星上将采  相似文献   

10.
正2月3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召开记者招待会,对外公布了高分四号卫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首批影像图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包括50米全色、50米多光谱、400米中波红外三类,观测幅宽优于400千米。在综合考虑图像质量、地物类型、目标关注度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北京、新疆火焰山、西藏纳木错、甘肃敦煌、珠穆朗玛峰、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1.
由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雄风”2E巡航导弹已正式试射成功。台湾岛内一家媒体于2005年5月5日报道称,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雄风”2E巡航导弹,已突破关键技术,正式试射成功。它围绕一个周长为20千米的岛屿飞行了50圈,由此推算,该导弹射程可达1000千米,攻击范围可涵盖大陆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陆东南沿海重要军事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于蓝 《太空探索》2014,(6):49-49
俄罗斯升级型铠甲-S近程防空系统的将于今年年底开始服役。新系统将采用更好的电子和跟踪系统,并装备升级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从20千米增加到30千米,增加50%。地面版的铠甲系统是弹炮合一的防空系统,装备在轮式车辆上,安装有一部火控雷达和光电传感器,两个30毫米的防空炮和12枚57E6无线电指令制导近程导弹。  相似文献   

13.
碧声 《飞碟探索》2007,(2):40-41
一位钟表匠的杰作 尽管在用天文方法确定经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未能达到有效的精度,而且用起来也太麻烦.1707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舰艇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触礁沉没,死亡人数约2000人,超过后来的泰坦尼克海难.公众被这一悲惨事故所震惊,敦促政府寻求精确确定经度的方法.1714年,国会任命了由多位专家组成的"经度委员会",由牛顿领导.委员会悬出巨额赏金征求经度问题的解答,许诺误差不超过100千米的方法可获1万英镑,不超过70千米者1.5万英镑,误差50千米以下的则可获2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荷兰、西班牙、法国也已悬出类似的巨额赏金.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的第6颗卫星IRNSS-1F。卫星采用"印星"1K平台建造,发射质量1425千克,设计寿命12年。印度自行建设的该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可向印国内及周边1500千米范围内的主服务区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扩展服务区为主服务区之外、南纬30度至北纬50度及东经30~130度  相似文献   

15.
鲁益之 《飞碟探索》2011,(12):43-43
科学家发现,地磁北极正以一年近64千米的速度,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方向移动。如果一直以这种速度发展,不出50年北极偏移可达数千千米,地球将形成一个大幅度的磁极摆动。为什么会发生地磁北极偏移呢?  相似文献   

16.
一据路透社报道,一U月_22日一枚美国德尔它H型火箭将一颗俄罗斯电视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见下图),这是第一颗由美国航天工业制造并发射的俄罗斯商用卫星、这颗1 452千克重的卫星最终会定位于赤道上空35邱0千米的轨道\它将为整个俄罗斯西部的家庭提供50个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此次价值1亿5千万美元的发射任务由子一系列技术问题被稚很了3夭。二一美国火箭送俄罗斯卫星上天  相似文献   

17.
赵斌 《太空探索》2014,(8):12-14
<正>当地时间2014年7月2日凌晨,在美国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美国"轨道碳观测者"(OCO-2)由"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高705千米、倾角98.2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质量407千克,工作寿命设计为2年。尽管人们对全球变化的机理还存在诸多分歧,但以碳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已达成共识。在过去50多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近20%——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根据全球碳项GCP  相似文献   

18.
邵福元 《飞碟探索》2013,(11):38-38
在2013年10月17日,台风“范斯高”掠过关岛。当地时间14时5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水”卫星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帮助下,获得了此台风风暴在这一时刻的图像。当时,风暴的最高持续风速接近157千米/时,并且预期将会继续加强。台风“范斯高”的中心位于关岛西南方向270千米处,靠近北纬12.50,东经143.1°。地下天气组织的杰夫教授指出,对长远的未来来说,这一模型结果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宇局(NASA)负责空间站的官员已建议,对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方式和供电方式作重大改进。这项建议是将电源系统改用50英尺的太阳能抛物面集光反射器。在空间站运行初期,由它提供空间站所需75千瓦电力的大部分。目前设计的电源系统为4对太阳电池阵,每个阵展开后翼展为200英尺。使用反  相似文献   

20.
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最近已开始为一种新型高压太阳能电源系统的正式定型而进行概念设计。该电源系统能为美国未来的高级军事卫星提供10-50千瓦的电能。星上供电母线的输出电压可达100-200伏,而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电压则高达200-600伏。这项研究工作是在以前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由美空军航空推进研究所倡导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