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固体火箭技术》2015,(2):148+301
<正>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研发了30套(台)国内一流的实验研究系统,成为固体动力技术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幵放式研究平台。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5.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技术》2005,28(3):F0002
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的我国国内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近10年来,该实验室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先后开展了345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固体火箭技术》2005,28(2):F002-F002,F003
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的我国国内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近10年来,该实验室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先后开展了345项课题研究,已完成28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0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3篇,已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52名、硕士137名。目前在站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79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动力学的意义和方法;明确指出研究的重点应是发动机内部的动态特性,并举例说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动态特性与燃烧不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讨论应用简单的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替代现有固体捆绑火箭发动机的可能性,并且探讨如何制造同固体火箭发动机相同经济效益的火箭发动机,而不出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和操作缺限。固体火箭发动机经济效益好并被广泛使用。但是它表现出明显的安全和操作缺限,用现有经费模型探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经济效益,并说明其原因。为此促使我们比较分析简单的挤压液体火箭发动机级,此液体火箭发动机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有相同经济效益的烧蚀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本研究所选择的液体推进剂是过氧化氢和煤油,它具有可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竞争的经济和性能特性。研究表明没有实际的液体推进剂组合可以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那样的的密度比冲,应用过氧化氢和煤油的液体火箭系统是现有或未来运载火箭增加推力的一种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技术委员会对美国固体火箭工业能否满足未来航天事业需要所做的评价。文章回顾了固体火箭在美国航天史上的作用;讨论了现有固体火箭在未来航天系统中的应用;论证了对新型固体火箭的要求和继续研究和发展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必要性。本文强调了保持美国固体推进技术及其应用的领先地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出于安全的需要,也是为了与其它国家争夺发射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中国的现代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阶段进行了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探索性研究,包括原材料、配方和工艺研究,成功地合成了液态聚硫橡胶,开发了真空浇注工艺,并进行了Φ65mm和Φ108mm小发动机地面试车。196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成立后,固体发动机研究工作全面开展。第四研究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开发机构,下设各专业研究所和工厂,具有完整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能力。迄今为止中国已飞行的航天固体发动机绝大部分由该院研制,交…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俄、美固体火箭发动机寿命预估的主要方法;梳理了现阶段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寿命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寿命预估方法要点("一个判据,两个模型,三个一致"),主要失效模式,药柱、推进剂、粘接界面的失效判据和寿命评估方法;指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寿命预估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即在发展固体发动机监检测技术获取寿命评估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失效机理、明确失效判据,完善寿命评估模型;之后,从安全使用角度,提出了当前固体火箭发动机寿命预估急需解决的4个问题;最后,对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寿命评估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研发了30套(台)国内一流的实验研究系统,成为固体动力技术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研发了30套(台)国内一流的实验研究系统,成为固体动力技术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固体推进技术的几个主要发展动向:1.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结构的新发展;2.广泛采用石墨纤维缠绕壳体;3.改进喷管结构及喷管材料;4.开展固体推进剂新品种的研究;5.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固体发动机成本。  相似文献   

20.
正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同时研发了30套(台)国内一流的实验研究系统,成为固体动力技术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工作条件下推进剂燃烧机理与燃烧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