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玻璃纤维束增强聚氨酯泡沫的拉压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纤维束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准静态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纤维束质量填充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观察表明,拉伸试件沿垂直载荷方向断裂,呈脆性破坏特征;而压缩破坏试件表面存在着斜向裂开的小块体.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束增强泡沫塑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与普通泡沫塑料相同的特征;纤维束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模量和强度;材料密度越大,纤维束和树脂基体的体积含量越高,增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两种增强泡沫塑料静动态力学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动态压缩实验对两种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种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应变率敏感性和动态加载时的能量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束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不同于单丝玻璃纤维增强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破坏机制,单丝玻璃纤维增强泡沫塑料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
泡沫塑料拉伸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高密度泡沫塑料进行了拉伸实验,研究了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并考虑了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拉伸加载下应变率效应不太明显,但温度效应却十分明显.在拉伸加载下泡沫塑料具有明显的脆性变形特征,其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此外, 文中对泡沫塑料的模量和强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聚碳酸酯微孔塑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孔泡沫塑料是一种特殊的发泡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力学性能.根据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的拉伸实验数据,对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密度、应变率等因素对微孔泡沫塑料拉伸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基于Boltzmann叠加原理利用松弛模量对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本构关系的拟合,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缺陷形式对泡沫塑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几种密度的无缺陷和含缺陷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试件进行了拉伸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强度性质,并且探讨了各种缺陷形式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经长期放置后(约6年)其拉伸强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且与相对密度的二次幂成正比;此外,发现缺陷形式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且弧形缺陷对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在复合泡沫塑料力学行为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选取影响材料力学行为的因素和所需模拟、预测的力学性能作为输入、输出量;然后,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建立了四层神经网络模型,对复合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数值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预测材料的模量、屈服强度和不同应变率及不同温度下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此外,3种不同改进训练方法的比较说明,Bayesian规则化法的泛化能力最好,LM法收敛最快,而自适应梯度下降动量法则需要较长的迭代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复合泡沫塑料的缓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泡沫塑料是新型的发泡塑料,对其缓冲特性进行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复合泡沫塑料静、动态压缩实验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了它们的缓冲系数,评价了复合泡沫塑料的缓冲特性.结果表明,由静、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所得的缓冲系数的最小值相差不大.另外,还讨论了材料参数如密度、玻璃球含量等对缓冲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薄壁梁限制扭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Vlasov理论,本文建立了任意形状闭室复合材料薄壁梁限制扭转力学分析的分层翘曲模型.文中考虑了剪切和翘曲的影响,并分析了材料和铺层对翘曲位移与应力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升阶谱元法,算例表明,复合材料薄壁梁各分层的翘曲位移及应力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高强铝合金穿晶剪切断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澄清穿晶剪切模式的产生条件,对各种工业铝合金和单晶体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变形的平面应变状态(外在或内在的)和应变硬化率趋近于0是产生剪切应变局部化的基本条件.剪切应变局部化导致剪开,即为穿晶剪切断裂.对作者原来提出的模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对三种类型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剪切特性进行了试验与研究,从理论上描述了层间剪切应力分布状态。与此同时,对层间剪切强度和破坏位置分别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其结果与实验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开孔泡沫塑料的应力松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孔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和缓冲性能,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其粘弹性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Lederman模型,应用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模型考虑基体的粘弹性性能,对开孔泡沫塑料的应力松弛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所加应变载荷、结构参数和泊松比对应力松弛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松弛曲线对泊松比是不敏感的,并且,应变载荷的增加和相对密度的提高会使应力松弛变得更加明显,但应力响应的初始值和终值的比却不随应变载荷的提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含空心球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四相球模型确定了含空心球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性质,得到这类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剪切量同空心球体积比的关系。在各向同性材料的假设下也确定了材料的有效杨氏模量,并同Huang等人给出的理论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对形状记忆合金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应力、应变和温度关系实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增强复合材料四边形和三角形板单元模型 ,并推导了相应的有限元公式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能够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有限元程序 ,并利用该程序对形状记忆合金增强复合材料悬臂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随着对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材料必将在智能材料和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砂土等颗粒材料的力学响应与细观组构及演化规律密切相关.通过将离散元数值模拟与室内物理试验在正应变分量发展、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曲线、体应变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颗粒长轴定向组构特征和粒间接触法线组构特征分别用反映组构分布各向异性程度及主方向的变量表示,深入分析了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颗粒材料组构特征在一个循环周的演化规律,并同时考察了初始孔隙比和应力比对颗粒材料细观组构演化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heat flux of regolith are critical evidence in the study of planetary origin and evolution. Moreov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netary regolith have great value for guiding future human planetary activities. For planetary subsurface exploration, an inchworm boring robot (IBR) has been proposed to penetrate the regolith,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golith are expected to be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using the drilling tool on the IBR. This paper provid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n in situ method for measuring planetary regolith mechanical parameters using a drilling tool on a test bed. A conical-screw drilling tool was designed, and its drill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were experiment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drilling tool-regolith interaction model, two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planetary regolith bearing and shearing parameters are proposed. The bearing and shearing parameters of lunar regolith simulant wer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sinkage tests and shear tests conducted on the test bed. The effects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easible scheme for future planetary subsurface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分方法确定复合泡沫塑料的杨氏模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微分方法研究了复合泡沫塑料的有效模性质,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预测较高空心球体积含量复合的模量,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后,可正确预测复合泡沫塑料的杨氏模量,预测民实验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