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导航卫星推进分系统在故障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和可靠性,开发了推进分系统故障状态下的重组技术,通过对卫星推进分系统双分支10N推力器的重新选通实现卫星推进分系统的系统重组,将故障推力器隔离,组成新的推进分系统.介绍导航卫星推进分系统在几种常用故障模式下重组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后续卫星推进分系统的设计及故障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信卫星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估算静止通信卫星各分系统生产成本、整星成本和空间活动总成本的数学模型。为了按分系统估算成本,首先给出了估算各分系统质量的模型。只需已知卫星的初始在轨质量,即可算出卫星平台各分系统、有效载荷的质量和成本、整星成本和空间活动总成本。本文也为通信卫星方案论证工作中的分系统质量分配,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神舟七号飞船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所承担的任务基本与前两次载人飞船时的一致,包括四大部分: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大部分设备以及推进舱的结构与总装。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ECLSS,简称为环控生保分系统)是载人航天器所独有和必需的一个最重要分系统。环控生保分系统应对人类在空间特殊环境的生存需求,通过大气控制、温度控制、供应和再循环、水再循环、食物供应、废物清除、火灾等应急措施的解决,为载人航天器上航天员的正常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关键性保障。该分系统研究涵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机电等多个技术领域,它从最初的非再生式储存系统,到物化再生式  相似文献   

5.
一种卫星推进分系统热控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传统卫星推进分系统热控要求,针对推进舱内肼管路及部件进行加热带缠绕和多层隔热组件包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推进剂条件下的推进分系统热控优化设计,即取消推进舱内热控处理措施,而是在推进舱的外侧板包覆多层隔热组件,并采用电磁阀补偿加热.对采用优化设计的推进分系统热控设计进行了热平衡试验和在轨验证.结果表明,推进分系统的温度水平和功耗要求均满足目前中国对于卫星的热控要求,且优化设计使推进分系统热控具有功耗低、质量小和易于装配的优点,能够结合卫星构型实现分舱操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HLA的网络接口单元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如何将已有的基于DIS(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标准的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移植到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下以及研究基于HLA的仿真系统的开发,以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中的兰方分系统为研究背景,介绍了采用网络接口单元NIU(Network Inter Unit)技术将兰方分系统基于HLA标准与其它分系统的互联.介绍了兰方分系统的结构以及NIU的功能,描述了基于HLA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开发,主要是NIU的开发和实现.这种方法已经在虚拟战场环境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平台中仿真器分系统的实现问题.首先介绍了软件可靠性仿真测试平台的功能及组成框架,然后以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为前提,对实现仿真器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着重对任务调度功能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型任务链的调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器分系统的这些实现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易扩展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资源三号(ZY-3)卫星高精度控制分系统地面试验验证需求,设计一整套完备的验证系统,通过对控制分系统各外接口、部件级故障诊断和切换、系统功能、姿态控制精度指标实现情况及在轨故障预案的试验验证等几个方面完成地面试验验证.ZY-3卫星发射后,控制分系统在轨稳定运行且姿态控制精度和时统精度满足整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平台中仿真器分系统的实现问题.首先介绍了软件可靠性仿真测试平台的功能及组成框架,然后以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为前提,对实现仿真器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着重对任务调度功能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型任务链的调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器分系统的这些实现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易扩展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群动力学模型建立其复合控制方程和分系统解耦约束方程,用矩阵投影方法同步设计得到航天器姿态与能量一体控制复合操纵律,利用Lyapunov方法分析了转子轴向惯量误差对姿态控制分系统的影响.根据飞轮转子轴向惯量与功率输出之间的误差关系设计出功率控制补偿器.复合操纵律中的力矩和功率两解形式相同,约束方程使得姿态与能量控制两分系统解耦,便于进行考虑执行机构特性的闭环控制系统性能分析.考虑飞轮转子轴向惯量误差时,姿态控制分系统的输出耗散特性使其能够保持稳定,而功率控制分系统输出误差与转子轴向惯量误差成比例关系,经过补偿后功率输出能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日本技术试验卫星-Ⅲ(ETS-Ⅲ)是一颗零动量三轴姿态控制卫星,已于1982年9月3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一颗为未来大功率卫星作技术准备的试验卫星。ETS-Ⅲ的配置和各分系统情况如下: 一、姿态控制分系统(ACS) 该分系统用三轴控制方法使偏航轴指向地心,保持姿控精度。它由六种主要部件组成:地平仪,惯性基准单元,速率陀螺组合件,太阳敏感器,反作用飞轮和姿态控制电子线路。 ACS控制反作用控制分系统的推力器,有完成卸载、轨道控制和反作用飞轮备份工作方式等功能;ACS直接控制太阳帆板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如何满足探测仪器、温控及其他分系统、运载接口关系、稳定性平衡等几个方面的要求为基础,介绍乔托(Giotto)飞行器的模装设计。一、结构分系统概述85年6月,欧空局发射的哈雷彗星探测器是一颗双自旋飞行器,其结构分系统采用了常规的铝合金设计方案。由一个圆柱-圆锥式中心承力筒支持上、中、下三个铝蜂窝夹层仪器安装盘。上仪器盘上平面安装测控分  相似文献   

13.
引入多Agent协商的协同优化在卫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星设计是复杂的多学科优化问题,协同优化算法具有模块化特点适合于处理多学科优化问题。在对卫星进行多学科优化时发现,现有的协同优化算法为了保证共享变量在系统级和分系统级间的一致性,收敛困难,计算量大,不对分系统自身进行优化不能保证卫星整体性能最优。本文通过引入Agent概念和基于Agent的协商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劝说式多Agent协商的协同优化设计算法。针对对地观测卫星,以总质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包含结构、轨道控制、姿态控制和电源4个分系统Agent和1个系统级Agent的卫星优化设计模型并进行了协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引入Agent协商算法的协同优化算法,可以保证共享变量的一致性;在协同优化算法中增加分系统自身优化模块,可以保证在系统级优化过程中各分系统一直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4.
CAST968平台小卫星在轨故障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CAST968平台从2000年至2014年在轨发生的142次故障,分析发现故障性质、故障原因、故障产品类别、故障时间和故障分系统等都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对决定卫星成败的姿态轨道控制分系统进行故障原因、故障单机和故障产品类别三个方面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设计、环境和器材是导致姿轨控分系统故障的三大重要因素.简要分析其他分系统,最后给出故障预防和设计建议,包括加强抗辐照设计、关键单机和电路的冗余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食物、氧气和水是维持人生存的重要条件,但在空间如何满足这些条件是相当不容易的,各国都在寻找成本低又简宜可行的办法。美国自由号空间站采用部分闭合式生命保障系统。下面介绍自由号空间站部分闭合生保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近况。二氧化碳清除和浓缩分系统自由号空间站的CO_2清除和浓缩分系统有三种候选方案,即电化学、固态胺树脂和分子筛方案。电化学去极化CO_2浓缩器(EDC)是作为自由号空间站CO_2清除分系统的第一候选方案,它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CO_2清除分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C波段大容量通信卫星天线分系统的设计边界条件出发,给出可以兼顾卫星在两个不同定点位置时天线波束覆盖图设计原则,在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着重讨论了波束形成网络中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第二个定点位置上通信卫星天线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预测了第二颗星可能达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日前,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在产品性能、技术状态、质量问题、元器件、工艺、原材料、软件/FPGA、可靠性、安全性、数据包等12个方面,接受了初样鉴定产品质量复查。复查结束后,有效载荷分系统将按照复查结果查漏项、补不足,确保正样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的稳定性——脉冲微分系统的解关于部分变元的强稳定性,并进而讨论了该类稳定性问题. 首先建立了两个重要的引理,然后再借助于逐段连续的Lyapunov函数,得到了脉冲微分系统的零解关于部分变元强稳定性的一些判定定理.最后阐述了这些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有效载荷总体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的配置,有效载荷分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有效载荷供配电、遥测遥控、科学数据处理、在轨自主运控,以及有效载荷分系统在轨基本工作流程安排。针对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功能复杂、安装位置分散等特点,配置了独立的载荷控制器设备,通过总线网络将有效载荷分系统组成有机整体,实现与环绕器平台的统一电接口。针对火星车有效载荷在重量、体积、能源等方面的严格限制,通过最大限度地将各有效载荷主控电子学控制单元集成于一台载荷控制器设备中,实现了对有效载荷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通知保险商,有可能根据 L 波段海事通信分系统(MCS)在国际通信卫星 V 系列(Intelsat V)的第五、六和七颗卫星飞行情况提出赔偿要求。有一份“故障通告”文件声称,上述卫星的 MCS 分系统仍存在噪扰问题,并可能是永久性的。该通告说,“由于增大 C 波段地面站的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